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Mobula japanica (Müller et Henle,1841),蝠鱝科蝠鱝屬的一種魚類。是一種產於亞熱帶海洋的生物,已臨近瀕危。體呈菱形,寬比長大2倍余。眼圓形,側位,噴水孔上側位,距眼有一相當距離。鼻孔恰位於口前兩側。出水孔開口於口隅;前鼻瓣連合為一寬短薄膜;伸達上頜,口寬大平橫,下位。上下頜各具一齒帶,鰓孔寬大。背鰭1個。尾刺或有或無。尾細長如鞭,尾刺一枚具鋸齒緣。

形態特徵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身體扁平,背部深藍色或黑色。腹部白色。頭鰭內部表面呈銀灰色,尖端黑色;外部表面與眼睛后側為白色。尾部帶有刺。

生活習性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為一礁區魚類,一般生活於深海海域,很少到淺海活動。單獨活動或成群活動。性情比較溫順,壽命一般在40年左右,洄遊路線較短。主要以磷蝦為食,可能也吃小魚。卵胎生的。

分佈範圍


2007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發現的日本蝠鱝
2007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發現的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分佈於北緯40°—南緯30°的亞熱帶海洋,模式種產於日本,分佈地點有:
1.印度至太平洋地區:南非外海,阿拉伯海向東至夏威夷群島與玻利尼西亞(包括日本、朝鮮)。
2.東太平洋:大陸沿岸。
3.西大西洋:象牙海岸(可能更廣泛)。
日本蝠鱝在我國見於沿海地區,南海海域、東海海域較為常見。台灣島附近也有分佈,少數活動於黃海海域。

種群現狀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
日本蝠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06年):近危(NT,即臨近瀕危)

個體記錄


2002年海南省發現的日本蝠鱝
2002年海南省發現的日本蝠鱝
2001年9月,長海縣漁民在黃海北部進行捕撈作業時發現曾發現過一條日本蝠鱝,被打撈上來后很快死亡。據稱體寬約2.43米,體重近150公斤,屬於體型較大的日本蝠鱝。
2002年3月,海南省文昌市鋪前港海域曾出現過一條日本蝠鱝,被當地漁民發現后將其捕捉上岸,因離水約5個小時后死亡。據稱身長1.8米,體寬4米,重達250千克。該蝠鱝后被運到海南熱帶海洋世界公園,解剖后製成了中國第一個生態型蝠鱝活體標本。
2003年8月北部灣發現的一條日本蝠鱝據稱身長約8米,尾長約1.5米,嘴長0.6米。重約8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