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古國

納西古國

在滇川藏接壤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著一個自稱為納西、納、納日、納罕的山地民族。過去,這塊區域被稱為中國西南納西古王國、被遺忘的王國等。所以人們常說,麗江就是納西人的故鄉,只有麗江的美才能刻畫出納西人特有的風采。

據說,納西人以好學為時尚,大丈夫應求取功名,男人有學識能交遊是妻子的驕傲。而女人,田間勞作,包攬家務。女人當家,男人賦閑的風俗,使這古城出了許多才子,不少農夫老倌文化素養也較高。

麗江古城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且唯一沒有城牆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一方未被“現代文明”打擾的凈土,至今完美地保存著唐宋遺風,是一個神奇的“納西王國”,更是我國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納西概況


納西人口還不足40萬,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則集中70%的納西人。所以,只要提到納西人就自然離不開麗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一向以雄偉的山川、古老的城鎮以及古樸的民族風情著稱。它地處長江上游金沙江大灣的河套中,全縣面積7425平方公里。地勢多為山區、半山區,其餘是江邊河谷的台坡地和盆地。
麗江古城最初是在鄉村露天集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納西語稱麗江古城叫衣古堆,意思是江灣之地。
麗江有著神奇的玉龍雪山、浩瀚的金沙江、歷史悠久的大研鎮。1997年12月,聯合國授予中國兩個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其中之一就是麗江。因為麗江居民中主要是納西族,所以,納西族人民始終把麗江的繁榮與發展看成是本民族的大事,並以麗江的美為榮。

納西古城


麗江古城內的部分納西人至今仍保留著昔日傳統的生活習俗。納西族男子的服裝與漢族基本相同,納西族婦女卻願穿大褂,寬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圍腰,穿長褲,有的婦女還戴著大銀耳環。
不過,更為傳統的服裝應該是納西獵人。如今,走在麗江古城裡,仍能看到穿著羊皮披肩、手持獵槍的男子以及跟隨在他們左右的婦女們。這些婦女身上的羊皮披肩更為古樸,肩膀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用綵線刺繡成的圓形的大盤,它們象徵著雪域古國的太陽和月亮。下面綉著7個用綵線刺繡成的小圓盤,象徵北斗七星
麗江古城的別緻,不單因為納西人三房一照壁的房屋,還因為城內的五花石街道。古城中的道路極其沒有規則,所有的房屋和街道都是依山就水建成的,房屋層疊起伏,錯落有致。條條街道都有水盤旋縈迴,形成古道、小橋、流水、人家的恬靜的生活環境。

史海鉤沉


公元1253年,蒙古征大理,由麗江東境渡江,納西族的木氏祖先麥良迎降,被授為茶罕章(麗江)管民官。1276年置麗江路,麥良子孫世襲總管。明朝初年,納西族首領木得被授為世襲麗江府土官知府,統治納西族和附近各族人民,其宅院命名為木府。如今到麗江古城,仍然能夠看到昔日裝飾輝煌的木府。1961年,成立了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明清時期,隨著納西族與其他民族接觸的日益頻繁,漢、藏、白等民族的建築技術也開始流入納西族,並被聰明好學的納西人所掌握。如今流傳下來的房屋建築特色仍保持三房一照壁的特點。三房一照壁中,正房多朝南,面對著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而東西兩房則由小輩人居住。而且,一般在房屋庭院的中間,還設有天井,除了起到美化的作用外,主要還是用來排水。而且,納西人尤其注重文化的修養和熏陶,即便在牆上,也能找到花鳥魚等藝術圖畫,將房屋裝飾得書香氣十足。
古城的大街小巷,完全是用紅色的礫岩石鋪成,經過無數人的踩磨,已經變得十分光滑,尤其被雨水沖刷后,這些礫石就會呈現出五彩斑斕的色彩,當地居民將其稱為“五花石”。風情純樸的古道、人家,別有情趣的小橋、流水,構築了納西人生活的天堂。

曾經的古道


在麗江古城中最出名的當屬四方街了。四方街在納西語中叫芝綠古,意思是城中心。四方街正是古城的中心,也是昔日集市貿易的中心,曾被當作是古代茶馬古道的重地。
過去,四方街天天有集市,所以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漢、白、藏、彝等民族的人前來購買山貨和生活用品。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麗江古城鎮就有80%以上的人從事手工藝和商業,同時古城又是一個盛產銅器和皮毛製品的名地。崇禎年間,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古城暢遊數日,久久不願離去。雖然如今的銅器業不如昔日輝煌了,但皮革業仍享譽中外,一些小工藝製品同樣受歡迎。
隨著交通的日益發達,昔日的茶馬古道成了旅遊休閑的好去處。牽著馬匹走在五花石上,馬兒脖子上清脆的鈴聲搖蕩在古城中,這是眾多人夢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