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生物群
凱里生物群
凱里生物群位於貴州黔東南州凱里市,時間屬中寒武世早期,距今5.2億年的海洋生物。凱里生物群包括11大門類、120多屬動物化石。凱里生物群發現娜羅蟲、微網蟲、奇蝦蟲、古蝠蟲、奧托也蟲、非三葉蟲等和節肢動物、水母狀動物、棘皮動物和軟軀體化石等,而微網蟲、奇蝦類等均為首次發現。凱里生物群由貴州大學趙元龍教授等在1982年11月發現。凱里生物群的年代居於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和中國雲南澄江生物群之間,構成世界三大頁岩型生物群,在生物演化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為生命起源與演化、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證據。
凱里生物群復原圖
凱里生物群包括11大門類、120多屬動物化石(引自網易)。凱里生物群的發現是一個時期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古生物重要發現之一,在該地區奇迹般出現了娜羅蟲、微網蟲、奇蝦蟲、古蝠蟲、奧托也蟲及棘皮動物的海膽亞門、海參亞門等很多化石。大量非三葉蟲節肢動物、軟軀體動物化石、新的棘皮動物化石門類、大量藻類化石陸續發現。凱里生物群已成為具自身特徵的典型的布爾吉斯頁岩型生物群。
凱里生物群為寒武紀地層發育、沉積類型多樣,化石豐富,是研究寒武紀地層和古生物的經典地區。寒武紀地層中發現了包括牛蹄塘生物群、杷榔動物群和凱里生物群等含軟軀體保存的特異埋藏化石群,其中凱里生物群已含有120多種屬動物,組成上僅次於寒武紀著名的澄江生物群和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
凱里生物化石
保護範圍為54平方公里的凱里生物群,已發現的古生物化石中,包括世界上少數保存完整的三葉蟲、寬背蟲等化石,聞名世界的烏溜坡——曾家崖剖面、苗板坡剖面也在那裡。凱里生物群的化石保存得非常好,三維空間非常完整,對展現寒武紀海洋生物的面貌具有重要意義。
凱里生物群的年代居於澄江生物群和伯吉斯生物群之間,在生物演化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為早期後生生物的演化、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古地理板塊的正確恢復、生物埋藏學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及證據。
凱里生物群年代居於澄江生物群和布爾吉斯生物群之間,以世界獨有的軟軀體動物貴州輪盤水母等生物享譽世界,成為世界上研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現象的科研聖地。在那裡,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的祖先代表及已經滅絕的動物門類被發現。
經中美有關方面專家共同研究,確定了在貴州凱里生物群中發現的顆粒化石是胚胎化石。這是世界三大頁岩型生物群凱里生物群、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和雲南澄江生物群中,首次發現的胚胎化石。
1982年11月,貴州工業大學三位40多歲的講師——趙元龍、黃友庄、龔顯英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博士的建議下,來到貴州東部台江縣革東鎮八郎村寒武系凱里組剖面上採集三葉蟲,準備寫幾篇研究論文。想不到的是經過20多天的艱苦努力,卻找到了棘皮動物、三葉蟲、軟舌螺、腕足類、單板類、水母狀化石及藻類等多門類化石。
但由於資料、消息及水平限制,他們不知道發現的這個多門類化石群就是布爾吉斯頁岩型動物群,更沒有想到這是一個重大發現。直到1987年,《古生物學報》刊登了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者——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研究員及孫衛國研究員的系列論文,他們才知道發現那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發現。
在貴州工業大學、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導的支持下及盧衍豪、楊遵儀、李星學院士等老一輩古生物學家的關懷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貴州省科技基金等連續資助及下,他們與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袁金良博士、朱茂炎博士、錢逸研究員等組成了研究組,進行採集、研究,於1994年取得第一批系列成果,在《古生物學報》上發表了有關凱里動物群的論文12篇。
那時凱里動物群已擁有10個門類、50多個動物屬的化石,在國內外產生了初步的影響,並獲得國內外部分古生物學家的公認。已故盧衍豪院士認為這一發現是“我國古生物科學史以來少數幾個重大發現之一,這不但是中國科學史一大光榮,也是亞洲科學史上一大光榮”(盧衍豪1994)。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早期後生生物研究專家Conway Morris博士則認為凱里動物群是一個很重要的動物群(Conway Morris,1993)。
儘管如此,凱里動物群的組成和澄江動物群、布爾吉斯頁岩動物群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別,凱里動物群軟軀體化石很少,非三葉蟲節肢動物群也相當少。
凱里生物群是繼中國澄江生物群之後又一個重要的布爾吉斯頁岩型動物群,是澄江生物群的極好補充,具有重要的意義。填補了中國乃至全球古生物庫中薄弱環節及空白凱里動物群中的水母狀化石及分類位置未定的 Wiwaxia(威瓦克西亞蟲)全球僅有3-4個產地;具節珊瑚藻類僅有台江一產地,同時對地層對比、古地理、古生態的研究無疑也具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