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鳳蝶

節肢動物門鱗翅目的動物

曙鳳蝶(拉丁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成蟲出現於夏季,生活在中海拔山區。喜訪花。本種在局部地區數量不少,但仍被列為保育類昆蟲。曙鳳蝶翅展110~130mm,體背黑色,兩側及腹面有紅色絨毛。雄蝶翅膀正面黑得發光,有絲絨的質感,后翅背面下半部有曙紅色大斑。雌蝶較之雄蝶略大,翅膀正面黑底帶些褐色,后翅背面下半部的紅色較淺。

成蟲翅展100—130 mm。體背黑色,頭、頸、胸側及腹側具紅色鱗毛。雌、雄異型。是我國台灣特有種。

形態特徵


成蟲:翅展100—130 mm。體背黑色,頭、頸、胸側及腹側具紅色鱗毛。雌、雄異型。雄蝶翅黑絨色,后翅的臀緣褶很大,反卷且具灰白色體毛的性標;反面端半部紅色,內鑲嵌7個黑斑。雌蝶前翅大部及后翅色淡,后翅端半部灰黃色內鑲8個黑斑,其中m1室外緣1個不十分清楚;后翅反面端半部淺紅色,只鑲嵌7個黑斑,因m1室有1個與基半部的黑色相併。
雄性外生殖器上鉤突強度骨化,細長而末端尖。顎形突部分骨化且很長,具毛。抱器瓣寬而短,抱器腹與抱器背骨化,末端齊而兩側突出。抱器內突強烈骨化,弧形,基部有葉突,邊緣具齒,端部二分叉為齒突。陽莖粗短。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具少數強刺;交配孔寬大,中間有舌形骨化的突起;前陰片強度骨化,兩側呈片狀,中部呈雙馬蹄形。交配囊大;囊導管寬短,膜質;囊突很長,幾乎與交配囊等長,兩端細柄狀,中間寬,由小突起構成有規律的褶痕。
卵:球形,淡黃色到橙紅色。直徑約2.5 mm,高約2.3 mm。
幼蟲:老熟幼蟲頭寬約5.12 mm。頭部黑色,散生黑色刺毛;胴體暗紅色,中、后胸亞背線、氣門上線與腹部第1—6節和8—9節的亞背線各有1對淡紅色或是與胸部顏色相似的肉質柱狀突起。腹部第3、4、7節的亞背線肉質突起呈白色,各肉質突起末端具輪生暗褐色刺毛。到5—6齡時胸、腹部略泛白。
蛹:橙褐色,體表散生白斑,胸背部隆起,中胸亞背部具1對扁平板狀突起。第4—9腹節各具1對扁平板狀突起。

寄主


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的異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ri等植物。

地理分佈


我國台灣特有種,珍稀蝴蝶之一。

生物學


1年發生1代,以幼蟲越冬。發生在海拔1000—2500 m的高山區原始森林中。成蟲主要發生在7—9月間;其他季節比較少見。飛翔在高山路旁的花叢中,喜歡訪花采蜜。在溫度25℃左右時卵期約8天,幼蟲期約43天,蛹期約27天。成蟲喜歡在濕涼林緣的寄主植物莖、葉部產卵,卵單產。幼蟲靜棲於寄主植物的莖、葉或寄主植物附近的植物莖上;幼蟲老熟后在寄主的莖上或附近其他植物的莖幹上化蛹。成蟲飛翔緩慢,容易捕捉。

小結


本種與暖曙鳳蝶A.aidonea相似,主要區別是本種后翅反面端半部呈紅色,且鑲有7塊黑斑,暖曙鳳蝶則無此特徵。最根本的區別是雌、雄外生殖器構造的不同。暖曙鳳蝶抱器瓣末端寬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