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知識付費的結果 展開

知識付費

專有名詞

知識付費的本質,在於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簡而言之,知識付費是讓知識的接受者付出相應的成本。同時,知識付費還有較為廣義的定義,即在知識的流通過程中任意形式的直接資本注入。

介紹


一、什麼是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目前主要指知識的接收者為所閱覽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知識付費讓知識的獲得者間接為向知識的傳播者與篩選者給予報酬,而不是讓參與知識傳播鏈條的人通過流量或廣告等其它方式獲得收益。
二、知識付費成為熱點話題的原因
從2016年開始,一系列標誌性的事件讓內容付費漸漸成為時尚。2016年5月15日,付費語音問答平台——“分答”上線。通過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給自己提供幫助的那個人,用一分鐘時間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領域的專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費問答模式。隨後,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馬拉雅FM創辦知識付費節”123知識狂歡節”,知乎上線知乎live等等。
進入2017年,這一趨勢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3月7日,豆瓣網推出了首款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隨後騰訊CEO馬化騰表示,微信公眾號正加快上線付費訂閱。2018年6月,創客匠人知識付費系統2.0版本正式上線。2019年12月30日知識付費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新三板掛牌上市。2020年12月2日知識付費技術服務商“創客匠人”榮獲騰訊教育年度盛典“2020年度影響力教育品牌服務商”。
在注意力和優質內容越來越成為稀缺品的時代,這些敏感的機構和個人彷彿嗅到了遠處傳來的風信,準備拎著知識迎風而起。
三、為什麼會為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讓知識的接收者為所獲得的知識付出金錢。有利於補償知識傳播與篩選的成本,並給予知識產生——篩選——傳播鏈條的參與者經濟報償,有利於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知識的傳播過程中。

時間成本


選擇太多,用戶決策癱瘓,自己選擇的時間成本增加,願意通過付費來代替個人搜尋選擇,這使知識付費成為可能。

金錢成本


“得到”上賣的音頻乾貨,商學院筆記,乾貨圖書標價其實也很低,學習課程不用到現場,也不用訂機票酒店出差奔波,這就是在降低人學習的金錢成本。

社交貨幣


知識越來越成為一種社交貨幣。
你沒看過《歡樂頌》,但是看過幾篇有關《歡樂頌》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別人聊天談話的話語權;你沒讀過《必然》,但是你買了,遇到這個話題你就可以插嘴聊兩句;你沒看過《大魚海棠》,但是看了別人的影評,你就敢像看過一樣說這是一部好片。
對於付費知識產品來說,社交貨幣往往意味著產品有人格的背書,有和別人交流的談資。用戶願意為內容買單,內容實際有效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馬雲、柳傳志、雷軍推薦了,你看了就會有成功人士的感覺,你和別人聊天就會有話題。

發展經過


移動支付技術的普及,以及人們對內容進行消費的觀念逐漸養成,知識付費發展基礎良好,政府及人們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也有利於保障內容方權益,未來知識付費行業發展有望繼續保持良好勢頭,《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對未來知識分享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認為知識分享要更加廣泛地覆蓋長尾用戶,未來的發展潛力在於扶持更多的草根和紮根在各個行業但不太起眼的行家裡手,讓擁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加快能量釋放。但現在階段整體格局分佈仍然存在較大變數,知識付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各家平台都有較大發展機會,能否自主製造優質產品,培養大批良好的內容團隊,是平台未來發展的關鍵。
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規模達392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