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街道

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河西街道

河西街道,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下轄行政區,位於陽春市徠中部,2016年8月20日批准成立,下轄3個社區、11個村、1個華僑農場,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99457(2020年)。河西街道,位於陽春市中部地區,由將原春城街道行政區一分為二,以原春城街道漠陽江以西地區設立,劃分后的河西街道總面積8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萬多人,管轄三湖、更古坑、九頭坡、合崗、牛肚朗、龍岩、昇平、崆峒、三豐、石上、石湖11個村委會及泰安、西堤、漁業3個社區和三豐華僑農場辦事處。

基本簡述


地名由來

因位於陽春市城區、原春城街道漠陽江以西而得名。

建制沿革

1、2004年5月撤銷原春城鎮而設立。5月17日,春城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
徠2、2016年8月20日,河西街道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河西街道管轄3個社區、11個村、1個農場:泰安社區、西堤社區、漁業社區,三湖村、更古坑村、九頭坡村、合崗村、牛肚朗村、龍岩村、昇平村、崆峒村、三豐村、石上村、石湖村,三豐華僑農場

交通


河西街道將依託羅陽高速、汕湛高速、漠陽江第五大橋西路交通設施等構成的完整交通路網,同時位於境內的陽春火車站,也為出行提供了便捷條件。

風景名勝


崆峒岩
崆峒岩崆峒寺
崆峒岩崆峒寺
古崆峒岩,建於明萬曆丁丑年(公元1577年),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共有甘肅臨洮、山東安定、河南汝川和廣東陽春崆峒共4座,是道家的名山,佛道一體。陽春崆峒岩排行老四,故又名第四崆峒山。總面積二萬多平方米,瀏覽面積8000平方米。洞分5層,高60多米。這裡曲徑通幽,是神佛洞府。玉皇殿、文昌殿建於明朝;金剛塔、三寶殿、觀音殿、六祖殿建於清朝。有摩崖石刻、碑碣100多題,佛像12尊。每天香煙繚繞,充滿了故事和傳奇。著名景點有“慧石把門”、“瑞獅迎賓”、“汶米石”、“瀑布泉”、“白蛇盜草”等等。
(慧石的傳說)你們看,門前這塊大石頭,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吧?發揮想象,對,設想一下,如果把這塊大石頭搬運——對,移到崆峒岩洞門口——怎麼樣?剛剛好,不大不小,正好堵住山洞門口!奇怪吧?這隻能有一種解釋,即這塊石頭本來就在那裡,是後來掉下來的。
誰有這麼大的力氣,把這石頭搬下來?你想知道?這裡有一個《慧石的傳說》。傳說從前陽春有個名叫姜山的縣官,當時見崆峒山阻擋來往行人交通,就想為民辦實事,打通這崆峒岩。你想,他一介書生哪來的劈山開路力氣,要請民工吧,上級又不撥款。無可奈何,他只能按老祖宗的辦法,燒香拜佛。你還別說他笨,也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咳,有天夜裡,忽然“轟隆”一聲,從山上掉下一塊大石頭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見的這一塊。姜山高興極了,他想再滾下哪怕兩塊,路也就通了,他再燒香拜佛,可是,也許老天爺早就規劃好這裡要做旅遊區,就保持了這個岩洞的樣子。如果讓姜山的目的達到,哪么,現在這裡只是一條平常的山路,而不是這全國著名的岩洞了。
後來,人們見這塊石頭這麼聽話有靈性,就叫它“慧石”。

人口


2021年6月1日,陽春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河西街道人口數為994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