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國地名大會的結果 展開

中國地名大會

央視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

《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聯合攝製的地名文化節目,由魯健擔綱節目主持人。

《中國地名大會》包括《中國地名大會第一季》《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

節目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民俗、文學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

《中國地名大會第一季》於2019年11月16日起每周六19:00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首播,於2020年2月15日收官。《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於2021年1月23日起每周六19:00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首播,於2021年4月10日收官。

節目形式


中國地名大會
中國地名大會
作為一檔旨在弘揚民族文化的節目《中國地名大會》將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節目以“美”為主題,帶領觀眾藉由地名領略中華大美天地。
在《中國地名大會》上70位“地名達人”將過關斬將,現場答題通過地名知識競賽的方式由淺入深地讓你知道給一方水土起名有哪些講究?

參賽嘉賓


在《中國地名大會》同名小程序里答題,一邊“頭腦排位”和其他網友在線battle,一邊給自己答疑解惑,一邊參加大賽的“網路海選”!作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地名高手,他們既為爭搶知識冠軍而競爭,也為傳播中華地名文化而聚力,他們可能是地理教授,是高校博士,是小區保安,是退休教師,是出租司機,是在讀學生,也可能是你。

參與方式


網路賽排位靠前的網友,經綜合測評后還可作為選手,參與節目現場錄製,在央視舞台參與地名知識的巔峰對決。

節目列表


​第一期
《中國地名大會》以地名知識為載體,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在70位“地名達人”中,有一名來自西安火車站的鐵路售票員,名叫李聰,從事鐵路售票7年的她,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能在60分鐘內默畫出全國的鐵路線路圖。節目現場,為了驗證李聰的“獨門秘笈”,康震與胡阿祥紛紛出題,面對現場的隨機提問,李聰都在第一時間給出了最快、最近的火車線路,並準確地說出了火車車次。最終,經過多個環節的比拼,曹玉騫登上了六級天梯。
​第二期
在五十六個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傳統中,地名是最特別的觀察窗口,它的存在,讓我們了解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本期《中國地名大會》,聚焦地名背後的傳統,你可能不知道,你從小生活的地方原來有這麼特別的來歷,你路過的一個短短的地名,背後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和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鬍阿祥作為嘉賓,與主持人魯健一起繼續開啟這場中國地名的盛會。最終,武漢孫璽濟奪冠,並成功刷新了天梯挑戰紀錄。
孫璽濟
孫璽濟
​第三期
在70位“地名達人”中,有一名來自詹娘舍哨所的退伍軍人——杜江南,他2006年7月去到哨所,2007年在一次雪崩中親眼看見戰友犧牲,為了完成戰友的願望,他在詹娘舍哨所一駐就是八年,看護著祖國的邊疆線。而在本期的節目中,經過層層比拼之後,來自成都的王悅笛拿下本場冠軍,最終在地名天梯上登上三級天梯。
王悅笛
王悅笛
​第四期
在第一環節“一舉成名”中,在場選手比拼歷史知識,回答地名問題,最終只有李科、吳科傑、張瀟三位選手脫穎而出,與上一場比賽的冠軍王悅笛同台競技。在經歷了第二環節“實至名歸”,第三環節“聞名不如見面”,第四環節“名揚天下”后,張瀟成為了本場比賽的冠軍。
張瀟
張瀟
​第五期
在第一個環節“一舉成名”中,70位在場選手比拼歷史知識,回答地名問題,最終蔣德正,熊樹星與黃偉三位選手脫穎而出,與上一場比賽的冠軍張瀟同台競技。在經歷了第二環節“實至名歸”,第三環節“聞名不如見面”,以及第四環節“名揚天下”后,來自北京的黃偉成為了本場比賽的冠軍,並成功登上15層天梯。
黃偉
黃偉
​第六期
本期節目以“美”為主題,帶領觀眾藉由地名領略中華大美天地。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刺繡藝術家、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黃春婭與蘇州刺繡研究所研究員楊敏華帶來了《雙面三異仕女圖》、《姑蘇繁華圖》這兩幅巧奪天工的蘇綉作品,讓全場大飽眼福。被稱作“外灘活地圖”的上海交警黃俊將接受魯健的考驗,教大家如何從和平飯店走到中共一大會址,並一覽上海的美麗風景。
齊創業
齊創業
​第七期
跨越大江南北,走過四海邊陲,一起來感受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在本期節目中,特別出題人王大康為什麼被稱為“學霸爺爺”?這位“學霸爺爺”還現場和主持人魯健比起了俯卧撐,大家猜猜誰輸誰贏?本次的巔峰對決中,成都王悅笛與固鎮齊創業狹路相逢,究竟誰能打破“魔咒”,再次挑戰天梯,精彩節目,敬請關注。
王悅笛
王悅笛
​第八期
在第一個環節“一舉成名”中,70位在場選手比拼歷史知識,回答地名問題,最終孫璽濟,代金旺,吳科傑,羅宇航四位選手脫穎而出。在經歷了第二環節“實至名歸”,第三環節“聞名不如見面”,以及第四環節“名揚天下”后,來自北京的羅宇航成為了本場比賽的冠軍,並成功登上10層天梯。
羅宇航
羅宇航
​第九期
在第一個環節“一舉成名”中,70位在場選手比拼歷史知識,回答地名問題,最終李科,干宇,陳星宇以及李愛軍四位選手脫穎而出。在經歷了第二環節“實至名歸”,第三環節“聞名不如見面”,以及第四環節“名揚天下”后,來自洛陽的李科成為了本場比賽的冠軍,並登上6層天梯。
李科
李科
​第十期
在第一個環節“一舉成名”中,70位在場選手比拼歷史知識,回答地名問題,最終吳科傑、孫璽濟和龔應俊三位選手脫穎而出。在經歷了第二環節“實至名歸”,第三環節“聞名不如見面”,以及第四環節“名揚天下”后,洛陽李科成功蟬聯冠軍,並打破紀錄登上30層天梯。
李科
李科
​第十一期
本場比賽將決定最後一張總決賽入場券的歸屬,本期節目考驗了選手關於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地名中的歷史淵源、“百鳥天堂”、“青磚”築城、“白銀山川”等知識,在第一環節中王海岩、李天強、龔應俊、初禮陽順利晉級,在三輪比拼后,最終王海岩成為本場冠軍。
王海岩
王海岩
​第十二期
經過十一場比賽的激烈角逐,《中國地名大會》迎來了總決賽。九位選手將共同爭奪第一季總冠軍,為觀眾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巔峰對決。最終來自洛陽的集郵達人李科獲得第一季總冠軍。
李科
李科

播出信息


節目播出日期播出時間播出頻道播出情況
《中國地名大會第一季》2019年11月16日至2020年2月15日每周六19:00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首播
2019年11月17日至2020年2月16日每周日22:38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重播
《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2021年1月23日至2021年4月10日每周六19:00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首播
2021年1月24日至2021年4月11日每周日22:30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重播

所獲榮譽


2020年2月27日,經廣電總局組織評選,《中國地名大會》被確定為2019年第四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
2020年9月28日,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獲獎作品名單出爐,《中國地名大會》榮獲優秀電視綜藝節目獎。

節目評價


有了名字,每一棵草木都有了自己的家。繼承名字,是繼承歷史。記住名字,是記住來時的路。讀懂名字,是讀懂一種深沉的感情。通過叩問地名的記憶,來對華夏的版圖,進行一次與時俱進的丈量。(央視網評)
《光明日報》11月30日刊文評價,《中國地名大會》接地氣、有生氣,有溫度、有厚度,每一個地名都是一個特別的觀察窗口,引導人們去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生百態,讓每一個中華兒女更加熱愛祖國和家鄉。
《人民日報》12月1日刊文認為,《中國地名大會》帶領大家重新認識地名文化,領略地名背後的歷史、生活、情感和信仰,展示了一個回望歷史、賡續傳統、思索當下、展望未來的中國,對於新時代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和家國情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獲獎名單


一等獎5名
《載入地空導彈作戰史的三個青海地名故事》,作者:青海省信訪局陳茂琦
《舟山地名故事》,作者:舟山市地名服務中心王建富
《“中國魂”桌游》(視頻),作者:玉林師範學院葉修文等49名師生
《杭州地名沙畫》(視頻),作者:杭州市民政局
《烏海十景》(繪畫),作者:烏海市烏達區范建春、尹世光、王蒙軍
二等獎13名
《瀟瀟湘湖》(視頻),作者:杭州市蕭山區民政局
《松江河•松香河•安楚香貢山》,作者:撫松縣參鄉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闞世良
《未央地名的來龍去脈》,作者:西安市未央區作家協會蘭靜軍
《沁源縣地名文化地圖》(圖片),作者:山西省地圖院李志強
《遼寧地名看圖猜》(圖片),作者:瀋陽九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劉旭
《中國地名大會明信片》(圖片),作者:玉林師範學院阮秋梅、沙雨晴、楊燕翔、黃文樂、岳思敏、伍權
《守望地名》(視頻),作者:山東省民政廳
《“膠東”地名含義的古今嬗變》,作者:煙台市隋翔宇
《雁盪山白雲庵》(繪畫),作者:文清藝術工作室楊圓圓
《這裡有個上海新村》(視頻),作者:銀川市民政局
《劍門雄關真如鐵》,作者:陝西省漢中市海霞化工有限公司謝麗榮
《茶馬古道》,作者:拉薩市作家協會楊從彪
《“會寧縣”名——一個演繹了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傳奇》,作者:白銀市博物館貟守勤
三等獎22名
《平綏鐵路線上的白塔火車站》,作者:內蒙古清水河縣作家協會白文宇
《玉溪地名故事——我家有條州大河》,作者:雲南省玉溪公路路政管理支隊曹江輕雨
《蘭州歷史軍事地名說》,作者: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陳京平
《山東古村落》(攝影),作者:山東省民政廳陳效忠
《雞鳴山下雞鳴驛》,作者:河北省民政廳慈善社工處王立柱
《汝河,華夏文明之河,我的母親河》,作者:信陽師範學院郭旭峰
《“佛山”地名中的灣區發展縮影——從工商業城鎮到製造業都市》,作者:中山大學彭俊瑜、施源
《澳門冼星海大馬路背後的故事》,作者: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宋天澤
《迷失在路口的村莊》,作者: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文聯宋作梅
《我所知道的尚志市故事》,作者:齊齊哈爾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王博飛
《彭城賦》,作者:南京市江寧區作家協會王蓮
《舌尖上的龍鳳》,作者:重慶市合川區文化館文貴傑
《前世今生話士集》,作者:太原市謝玥
《西口古渡》(視頻),作者:山西省河曲縣委宣傳部
《一直讀錯的“六安”》,作者:華北理工大學葉紹明
《“塞北江南”在何方》,作者: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惠安堡中學張樹彬
《詩韻悠悠話上黨》,作者:長治市政協教科委劉振華
《靜海寺——一座與海結緣的寺院》,作者:南京育文教育發展有限公司張欣
《散兵》,作者:巢湖市民政局趙海燕
《千年古鎮臨淮關》,作者:政協江蘇省盱眙縣委員會趙海洋
《地名話定海》(視頻),作者:舟山市定海區民政局
《英雄故鄉戰鬥疆場——彝良》,作者:雲南藝術學院周曌
參考資料

節目內容


《中國地名大會第一季》分為“一舉成名”“實至名歸”“聞名不如見面”“名揚天下”“地名天梯”五個環節,各路地名選手展開闖關+淘汰式答題,這其中設置了選擇題、版圖題、視頻題、線索題、陣列題等諸多形式。
《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推出“地名評書”“地名飛花令”“地名故事匯”“地名拼字題”“旅行達人講述題”等多種玩法。“地名評書”中一段段暗藏地名線索的歷史故事,講出地名背後的悠久文化;“地名飛花令”則要求場上選手在短時間內說出符合題目要求的華夏地名。節目還增加“地方展演”環節,來自江蘇揚州、湖北恩施、重慶奉節、江西廬山、浙江天台、浙江桐鄉、珠海橫琴、安徽桐城、浙江慈溪、吉林白山、甘肅武威、新疆昌吉、福建莆田、海南五指山、內蒙古烏蘭察布、陝西榆林、海南萬寧、湖北咸寧18個地方的隊伍,將當地特色的人文風光、地域美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以展演的形式搬上舞台。

第一季分期


《中國地名大會第一季》中的70位“地名達人”通過“一舉成名”“實至名歸”“聞名不如見面”“名揚天下”這四輪比拼決出單場冠軍,而冠軍還要接受“地名天梯”的挑戰。

第二季分期


《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從中國挑選出50多位地名選手,選手們在每場比賽中通過“一舉成名”突圍賽“榜上有名”對抗賽和雙人天梯競速賽三個環節,爭奪“守擂團”的資格,並最終決齣節目的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