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藜的結果 展開
-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
-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藜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
張藜,筆名樺成林、鍾子玉,遼寧大連人,1932年10月17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1945年就讀於大連一中,1948年進東北魯藝戲劇系攻讀文學,1950年畢業於東北魯藝文學研究室。
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品有《鼓浪嶼之波》《山不轉水轉》《久別的人》等。
1932年,生於大連,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他從小就過著苦日子,並遭到過日本鬼子的毒打。
張藜工作照
1948年進東北魯藝戲劇系攻讀文學。
1950年畢業於東北魯藝文學研究室。
畢業留校從事文學創作。
1955年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從教,歷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美學進修生,東北瀋陽音樂學院教師,
1970年調入北京中央民族樂團創作室專職創作員。
《詞刊》編委
張藜生活照
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
在一段時間裡,他出版了300多首歌詞的專輯《相思潮》。
1984年秋天,由於同鄉秦詠誠的推薦,他結識了李谷一。李谷一一連唱了張藜十幾首歌,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一下子唱紅了大江南北,從此以後,一發而不可收,《鼓浪嶼之波》《山不轉水轉》《久別的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等歌曲成了億萬人民喜歡的歌曲。
著有歌詞《亞洲雄風》《籬笆牆的影子》《苦樂年華》《命運不是轆轤》《不白活一回》《苦籬笆》《鼓浪嶼之波》《女人不是月亮》《半邊樓》《運河人家》《情債》《小英雄哪吒》等,作品集《歌詩之路》《百靈鳥》《相思潮》《張藜歌詩三百首》《張藜歌詩評論集》《草原上有個美麗的傳說》等。
張藜合照
2016年5月15日上午10點,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竹廳舉行。
歌詞
《亞洲雄風》 | 《籬笆牆的影子》 | 《苦樂年華》 | 《命運不是轆轤》 |
《不白活一回》 | 《苦籬笆》 | 《鼓浪嶼之波》 | 《女人不是月亮》 |
《半邊樓》 | 《運河人家》 | 《情債》 | 《小英雄哪吒》 |
作品集
《歌詩之路》 | 《百靈鳥》 | 《相思潮》 | 《張藜歌詩三百首》 |
《張藜歌詩評論集》 | 《草原上有個美麗的傳說》 |
作品名稱 | 獎項名稱 | 獲獎結果 |
《籬笆牆的影子》 | 選入《二十世紀華人經典》 | |
《亞洲雄風》 | 獲亞運會歌曲大獎 | (獲獎) |
《籬笆牆的影子》《山不轉水轉》《苦樂年華》 | (獲獎) |
張藜日常照
1957年調入吉林省歌舞劇院、吉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央民族樂團作詞,國家一級編導。北京音樂家協會理事。
1957年秋天,他調到吉林歌劇院工作,正趕上整風運動,心直口快的張藜因為給院里提了些意見,因而在反右鬥爭中成了“右派”,被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一去就是9個月。
1962年,又被下放到農村改造,這一去就是十幾年。
1978年12月,已經平反的張藜決定向命運進行一次挑戰,他要到北京闖一闖,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音協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
張藜和別人的照片
張藜被圈內人稱為“大器晚成”,因為他的成長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20世紀60年代,他早期的作品曾被一些前輩名家予以否定,但他不僅不氣餒,反而更加倔強地艱辛攀登,刻苦學習創作,最終被廣大聽眾喜歡,走向成功。他的詞作構思獨特,新穎而富有生活氣息,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