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垛鎮

江蘇省寶應縣下轄鎮

魯垛鎮位於江蘇省寶應縣東南部,面積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萬畝,水域面積2.6萬畝,常住人口3.5萬人(2020年)。鎮人民政府駐地魯垛集鎮中心政通路北,距縣政府駐地東南20公里處。東連廣洋湖鎮,南接柳堡鎮,西與小官莊鎮毗鄰,北與望直港鎮射陽湖鎮接壤。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

基本概述


魯垛鎮地處揚州市北部,處於寶應縣地域中心,是安大公路、鹽金國防公路(S331)緊鄰集鎮,距寶應縣城約20公里。區域總面積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2萬畝,水面灘塗1.4萬畝,林地近1萬畝,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魯垛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鎮名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明朝洪武年間,有魯氏三兄弟在境內盪中垛上開荒種地,繁衍後代,形成村落,取名魯垛。明代詩人朱應辰在《三湖曲》中云:“指顧陶家林,來從魯家垛”。從詩中不難看出當時的魯垛已成為寶應比較有名氣的鄉村集鎮。歷史給這方土地濃厚的色彩,歲月磨滅不了它坎坷的印跡。
在現代發展的大潮中,魯垛這方熱土正在彰顯它迷人多彩的風韻。工業已初步形成以木業製造、電工電器、路控機械、消防器械、食品加工、亂針刺繡、有色金屬加工等支柱產業。
2010年,財政收入38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87元。近年來,全鎮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強勢推進大招商、大開發、大創業,全鎮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全鎮經濟社會進入了趕超發展、蓄勢跨越的新征程。
魯垛鎮
魯垛鎮

歷史沿革


明朝初年因有魯姓遷居此土垛定居而得名。
魯垛鎮多數村莊名以姓氏加林、垛、墩、家組合而成。明代朱應辰《東湖典》詩云:“提壺盪兩漿,酒伴相經過。指顧陶家林,來從魯家垛。”
魯垛屬蘇中革命老區,1942年屬寶應縣抗日民主政府大望區,1944年春,設魯庄區(區公所設在魯垛集鎮)。1946年改為陶林區。1957年撤區復建魯垛鄉,1958年成立獐獅盪人民公社,1961年建魯垛公社。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復建魯垛鄉。1993年12月,撤鄉建魯垛鎮。

行政區劃


居委會:集鎮社區
村委會:陶林村、賈林村、朱斗村、魯垛村、三新村、何家村、
盪口村、魯庄村、崔王村、陳幸村、鑒青村、五頃村

地理環境


地形屬里下河中部低洼圩區,地勢低洼,水網密布。東有廣洋湖、西北有三里盪,寶應大河(成子河)、向陽河(朱馬河)流經東西,三橫河(營沙河)、二橫河(蘆東河),貫穿南北,盪灘、河道、灘地佔全鎮總面積27.4%,水上資源、土地資源、林木資源較為豐富。

旅遊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寶應縣魯垛鎮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奮力開啟魯垛鄉村振興旅遊新篇章。
積極打造農光旅遊小鎮。充分挖掘傳統文化歷史旅遊景點——九龍口念佛堂,增添九龍路入口節點,亮化九龍路,打造“小九龍景區”。在賈林村建成35畝早櫻園,在陶林村入口處建成桃花小節點,利用風能發電項目,把陶林、九龍口、賈林打造成田園文旅綜合體。
生態宜居是關鍵,魯垛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美麗鄉村文旅建設和生態綜合治理為抓手,積極推進全鎮文旅產業發展。

經濟


農業向質量性、高效型邁進。“東水、西菜、南葯、北果”區域性農業格局已初步形成,具有荷藕、畜禽、果木等專業村12個,馬鈴薯、洋蔥、藥材、特產養殖等品種帶16個,總面積達2萬餘畝,其中馬鈴薯種植已形成較大規模,擴展到5000多畝,年產7500餘噸。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逐年加大,97年被評為省科技先進鄉鎮。工業步入集約化、特色化之路。全鎮共有集體、私營和個體工業企業82家,擁有固定資產1105萬元。魯垛鎮工業園區已具雛形。寶應縣蘇揚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系公安部、省公安廳消防局定點生產消防器材的專業廠家,主要產品有:有襯裡消防水帶系列、有襯裡農用水帶系列、消防栓箱SG系列,按IS09000族標準要求,建立了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符合國標G136246-86。該廠獲公安部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和農業部頒發的全面質量管理達標證書,被列為揚州市重點保護產品企業。亂針刺鄉系列產品,具有獨到的風格,遠銷美國、日本等國家。DQJ電纜橋架、密集絕緣母線槽氯化鈷、硫酸鎳、棉短絨等產品市場前景較好,開發潛力較大。
建築業、第三產業向規模化、多元化挺進。全鎮已有1萬餘人從傳統的產中轉移出來,從事建築業和第三產業。現擁有建築工程隊10個,員工1500人,大型機械設備15台套,具有承建中層建築的實力,在鎮江、南京等地創建了一批優質工程。從事三產人員8000人,三產增加值達7500萬元,第三產業已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工業企業

經濟以第一產業為主,至2005年三大產業生產總值分別為0.77、0.68、0.64億元。主要工業有以亂針刺繡為特色的傳統工藝產品,以消防水帶為龍頭的紡織系列產品,以電纜橋架、母線槽、路控儀器為基礎的電子、電器系列產品,還有農副產品出口加工、環保餐具、木業加工等特色產業,其中,蘇揚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生產的“蘇揚牌”消防水帶、消防器材獲得國家公安部頒發的生產許可證,成為公安部消防器材定點廠家。江蘇奧新路業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築路機械配套部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並榮獲’2002國際EPWP專利金獎。手工亂針刺繡工藝品已成為揚州市三大民間工藝品之一,被列為江蘇省文化精品,產品深受海內外客商青睞。魯垛鎮大力發展優質生態農業和農業基地建設,建成有機食品轉換基地3866畝,獲得“維揚”牌有機稻米、“烏塌”菜和“神龍”肉兔三個省級無公害產品品牌,東湖水產養殖場生產的“三林盪”牌中華鱉、中華絨鰲蟹等水產品於2003年5月被國家工商總局註冊。鎮駐地建成面積2.52平方公里,主幹路街有政通路、永安路、振興路、鎮北路、學府路、三新路、龍溪路和中心街等,鎮區老街保存較好,為揚州市“示範小城鎮”。陶林村為江蘇省百佳生態村、東湖水產養殖場為江蘇省無公害有機特種水產品基地。331省道、沿廣公路、安大公路穿境而過,主要河流均可通航,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魯垛中心初中、中心小學均為市合格學校,初中普及率100%。魯垛衛生院為江蘇省一級甲等醫院。集鎮東首的名勝“九龍口念佛堂”、“大王廟”等,因其獨特的水鄉自然風光和神奇的民間傳說,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外地遊客前來踏青、休閑。

產業特色

魯垛鎮風景秀色宜人,文化底蘊豐富,產業特色明顯。
擁有一個品牌產業。亂針刺繡是全鎮對外的一張“名片”。通過20多年的發展,亂針刺繡產業在魯垛鎮已初具規模,擁有刺繡企業及綉坊、綉庄23家,從業人員2000多人。作品在全國工藝美術大賽(展)中屢屢獲獎。香港、澳門回歸,魯垛鎮的亂針綉作品作為省政府的禮品而饋贈兩地政府。2004年,魯垛的亂針綉被確定為江蘇省工藝美術精品。魯垛鎮亂針綉已和玉器、漆器被列為揚州市三大民間工藝特色產品,並成為揚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擁有兩大支柱產業。一是以江蘇奧新路業為主的電熱電器產業。奧新路業的產品為徐工集團、三一重工等多家國家大型企業配套、產品科技含量國內領先,擁有多項專利產品和科技產品。另一個是以寶南木業為主的木業加工。寶南木業是揚州林業產業化的“大哥大”,企業生產的中高密度纖維板,產品暢銷歐美、日本,在國內享有較高知名度。
擁有三條“龍”型經濟。一是以食品加工為主的一條龍。擁有天成、恆大等多家食品加工企業,鹽漬藕、速凍食品、水煮蔬菜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食品加工企業形成了從基地+農戶+企業+出口的產供銷一條龍;二是以有色金屬產業為主的一條龍。近年來,有色金屬產業在魯垛方興未艾,隨著中礦機械、平達鋁業、興達合金、啟航壓鑄、大陽鋁業等企業相繼落戶,精密合金帶材、高溫合金棒材、特種焊絲、焊帶系列產品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軍工材料、航天航空等領域,市場前景十分看好;三是以玻璃工藝為主的一條龍。全鎮玻璃工藝企業達10多家,產品大部分出口,有一定的市場潛力。玻璃企業形成了從烤制、窯爐、製作、包裝出口一條龍流水線。

社會


社會事業步上協調、快速的發展軌道。集鎮建設飛躍發展。集鎮規劃區已拓展到2.3平方公里,99年集鎮建設投入達1000萬元,區域明朗、風格獨到、設施配套,具有水鄉特色、現代氣息的小城鎮已具雛形。鎮衛生院醫療條件較好,賓館化服務、一體化管理走在全縣的前列;自來水普及率已達100%,鎮自來水廠被評為市合格水廠;通訊便捷,程式控制電話已達2983門;有線電視發展較快,已辦事員射到16個村,收視戶達4000戶,98年,被評為揚州市有線電視先進鄉鎮;文化氛圍濃郁,群眾文娛獨具特色,被命名為省群眾文化先進鄉鎮;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素質教育具有顯著特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績突出,被評為揚州市社會治安安全鄉鎮。

投資環境

一是水陸交通便利,與大運河貫通的向陽河與三橫河及沿河堤鋪築的黑色公路成十安型穿境而過,三橫河是國家南水北調的重要支流之一。入京滬高速道口僅20分鐘距離,進高速後到揚州1個小時,到南京2個小時,到上海3個小時。二是典型的水鄉特色。生態環境秀麗宜人,水網密布,長堤環繞,綠樹掩映,集鎮東首的“九龍口”和“大王廟”風景獨特,每年有近萬名中外遊客來此觀光.自然資源豐富,六月荷花飄香,金秋蟹肥魚豐.三是現代化集鎮已具雛形,集鎮總體規劃通過了省級鑒定,集鎮規劃區達2.19平方公里。建築個性突出,小橋流水,鎮標護岸,草坪花壇頗具水鄉特色。四是優惠政策放得更寬,本著互利互惠,在落實寶應縣一切優惠政策投產三年內,企業所交增值稅本級政府留成部分將按一定比例返還給企業;投入500萬元的項目無償提供5畝土地,投入1000萬元的項目無償提供10畝土地,依此類推.儘可能提供優於周邊的優惠政策.同時,提供全程服務,從項目落實起,到企業正常營銷,其間的一切工作均由鎮專司為企業服務的班子按客戶願望和有關程序辦理,不要客戶煩一點心。“人無信不立”,魯垛鎮與客戶打交道,堅守誠信之德,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實事求是,贏得了合作者的廣泛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