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九龍口的結果 展開
- 省級風景名勝區
- 新津先主寺
- 北京懷柔區梓橋鎮下轄村
- 戲曲術語
九龍口
省級風景名勝區
九龍口風景區風光綺麗、迷人。九條河流從四面八方向盪心島蜿蜒彙集而來,猶如九龍搶珠。萬頃盪綠,滿目水清,飛禽戲嬉,魚蝦遨遊,令人心曠神怡。這九條河分別是通往建湖、寶應、淮安、阜寧的蜆河、林上河、錢家溝河、新舍河、祁河、莫河、干河和城河,匯合處就在九龍口。位於東經119°35′,北緯33°24′附近,行政上隸屬江蘇省建湖縣蔣營鎮。2001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九龍口景區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龍口自然風光富有魅力,有“九樓倒影”、“荷港觀魚”、“綠波泛舟”、“晨霧輕紗”等勝景。
建湖九龍口風景區高清大圖4
九龍口高清大圖
九龍口
九龍口風景區名勝古迹
這裡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堯舜時,有一條黑蟒興風作浪,荼毒生靈,令周圍百姓們叫苦不迭。東海龍王派了他的九個兒子來降服黑蟒,青龍抱著為民除害的信念,與黑蟒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青龍與黑蟒同歸於盡。現在的九條河據說就是九條青龍與黑蟒搏鬥時留下的痕溝,在九條河道彙集的地方冒出了一個大土墩,當地人們為了感謝青龍的除害之恩,稱這裡為九龍口,並修了一座龍王廟,香火極盛,可惜毀於戰火。
有人說青龍並沒有死,至今還在地下牢牢得縛住黑蟒,保護著百姓的平安。這九龍口還真有點玄乎,儘管四面環水,地勢不高,但自古以來,從斑斕未淹過,連1931年和1991年的大水,也未能爬到上面,因此人們稱之為“龍珠島”“沉浮島”。
神奇五穀樹
五穀樹在國內極為罕見,傳說為明代永樂年間鄭和下西帶給皇上的稀世珍寶,後來皇上賞賜給九龍口籍告老還鄉的朝廷重臣。
九龍口漁耕慢道
上海王春野有“九龍口十景”詩:
九水含珠
九龍口風景區2高清大圖
傳說當年降惡蟒,而今處處綠沙洲。
柳堤春曉
千條綠柳白雲堆,裊裊東風曉霧開。
十里鶯啼春色早,一雙紫燕又飛來。
畫橋煙雨
迷茫煙霧雨蒙蒙。水底雲濤照碧空。
柳影流虹波影亂,釣竿隱現柳蔭中。
青樟連雲
白雲青幛兩悠悠,影入晴川水漫流。
九龍口
荷塘避暑
萬頃湖波入水鄉,千重蓮葉擁紅妝。
遊人到此渾忘暑,十路涼風一路香。
珠樓卧月
驪珠樓上望長庚,曉露寒光射太清。
最是多情湖上月,年年高卧到天明。
蘆灘宿雁
一聲嘹亮破蒼茫,萬里征程客路忙。
秋水蘆花歸宿處,平沙月色勝衡陽。
寒雲晴雪
天淡雲寒雪意新,銀花玉樹兩分明。
尋梅踏破瓊瑤路,綠萼紅妝伴晚晴。
朦朧塔高清大圖
東海王墓高清大圖
漢古墓群分九部分組成,有關方面認為,這可能有漢代豪門望族的風俗習慣。西漢末年,豪強各據一方,聚族而居,為了討個吉祥,人死了按族分別葬於九處,故取名九龍墩。這些漢墓東距串場河、范公堤約一華里。由此可證,漢代以前這一帶即築有擋潮堤堰,而且人口較密,鹽和農業生產亦較發達。草埝口鎮漢墓群的發現,對研究地方史有較高的價值。
鹽城交通
九龍口高清組圖
鹽城南洋機場距鹽城市中心僅8.3千米,在市內乘坐15路公交車即可到達鹽城機場,從鹽城機場乘坐計程車到鹽城市內,大約需要30元左右。
②鐵路,鹽城火車站的改擴建工程於2007年1月通過驗收,鹽城火車站與2007年2月3日正式投入營運,新的鹽城火車站設計精巧,站前廣場美觀大方,按航站樓建造標準的候車室共有兩層,建築面積達9669平方米,為旅客提供周到的候車服務。在市內乘坐19路,22路,38路公共汽車,可到達鹽城火車站。
③公路,鹽通高速公路,淮鹽高速公路,連鹽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往來省內外各地方便快捷。鹽城汽車站現已開通了開往北京,上海,瀋陽,天津,青島,濟南,哈爾濱,石家莊,淮南,重慶,南京等地的省際班線,及南京,蘇州,無錫等省內班線。鹽城火車站附近的五星汽車客運站與2007年春節投入使用,五星客運站將成為鹽城市重要的公路樞紐。
市內乘坐19路,20路,28路,34路,68路,207路公共汽車,可到達鹽城汽車站。
九龍口高清組圖
⑤計程車,鹽城的計程車多為千里馬,桑塔納,遠艦等車型,以太空藍色為主色,顏色統一,整齊美觀。鹽城市計程車起步價為7元,超過3公里,每公里2.4元,等候費,夜行間車費另計。鹽城的計程車司機收費一般會四捨五入,精確收費。
建湖交通
公路,鹽徐高速分別從建湖東、西穿過,鹽徐高速建湖互通高速互通位於建湖城南新區,距離建湖中心城區3公里左右,向東可達寧靖鹽高速,向南可到達寧通高速和滬寧高速。204國道和省道線貫通全境。為區域交通樞紐。全縣縣鄉公路和鄰縣出口均為二級柏油路。
規劃中的阜寧至建湖高速公路經建陽石油機械產業園東側通過,分別與新老S234、規劃向陽路相交並在向陽路設置建湖西互通,終點在建湖高新產業園西側接上鹽徐高速公路並設置蔣營樞紐,路線全長36.029公里。
航空,鹽城南洋機場距離建湖城區約31公里。
從鹽城汽車站乘長途班車至景區,車程約1小時。
市內乘車至建湖縣,然後從縣城乘車至景區即可。
也可自駕至建湖縣蔣營鎮西南部九龍口景區。
京劇舞台舊時多為方形舞台,一般叫戲台。戲台上有很多專業名詞,如上場門、下場門、九龍口、內場、外場、小邊大邊等。舊式方形舞台,出場、下場處各有一個門,右邊一般為上場用,沽名為上場門,常在門上有“出將”二字;左邊一般為下場,沽名為下場門,常在門上有“入相”二字。後來戲曲團體用慣了,也把新式舞台的的右側副台側幕口稱為上場門,把左側副台側幕口稱為下場門。
九龍口是靠舞台的右後方中心點。演員出場邁幾步到這個位置總要停一下做個亮相。大概由於這是個重要的位置所以稱為九龍口。
而靠舞台左後方與九龍口相對稱的一個位置,演員常在下場到這個位子,再變換一個動作下場,有稱為“白虎口,但這個名稱現在很少有人用。內場、外場是指舞台上桌子前後區域,桌子前面為外場,桌子裡面為內場。由於內外有別,如歸位入座時就有不同的調度程式。大邊與小邊的中國戲曲舞台區域劃分,有別於外國舞台區域劃分。外國戲劇舞台劃分有分為六個區的和九個區的。而中國戲曲舞台區域劃分是以台中線為界,分為左右兩個區。原指右邊靠近右側幕區域為小邊,左邊靠近左側幕區域為大邊。實際運用區域已擴大,常把左邊稱大邊,右邊稱小邊。大邊與小邊是根據中國人左為大,右為小的排位習俗而來的。這種舞台區域劃分直接關係到舞台美術的設計和導演的舞台調度。如舞台上站立、入座,都必須依據職位、輩分、主客等關係分大小確定位置,不能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