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縣

江蘇省揚州市轄縣

寶應縣,隸屬江蘇省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里下河平原西北部,揚州市北緣,屬寧鎮揚同城化外圍圈層,介於東經119°07′43′~119°42′51′、北緯33°02′46′~33°24′55′之間。總面積1467平方千米,下轄14個鎮、1個開發區,戶籍人口87.02萬人(2020年)。政府駐安宜鎮寶應大道88號。

寶應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地、國家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示範縣、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

2019年,寶應縣地區生產總值732.91億元,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86億元,剔除減稅降費因素影響,增長2.9%。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9.5%和6.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4%和9%。

2020年,寶應縣地區生產總值763.0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7.2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1.40億元,增長5.3%,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1.1:46.8:42.1。

歷史沿革


春秋,屬吳國。戰國,吳亡屬越國,后越亡屬楚,楚亡屬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東陽縣,屬東海郡。
西漢,東陽先後隸屬東陽郡、臨淮郡。高祖六年(前201年),東陽縣以東地方設射陽侯國。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陽侯國除,改為射陽縣。後於東陽縣、射陽縣之間設平安縣,王莽新朝(9一23年),改射陽縣為監淮亭,改平安縣為杜鄉縣,東陽縣如故。東漢初期,恢復射陽縣、平安縣原名。東陽縣、射陽縣、平安縣均屬廣陵郡。東漢後期,因兵爽及自然災害,東陽縣、射陽縣、平安縣俱廢。
三國,寶應地域先屬魏,后屬吳。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復置東陽縣、射陽縣。東陽縣隸屬臨淮郡,射陽縣隸屬廣陵郡。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原東陽縣、射陽縣境地划入山陽縣,隸屬山陽郡。南齊永明二年(484年),原東陽縣、射陽縣之地設太清縣、永陽縣、安宜縣、豐國縣,隸屬陽平郡。安宜縣因縣治臨安宜溪而得縣名。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析安宜縣西北境置石鱉縣。安宜縣、石鱉縣分別隸屬東莞郡、陽平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銷石鱉縣,併入安宜縣。先後隸屬吳州、江都郡。
唐上元三年(762年),境內獲八寶上獻朝廷,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寶應縣。
唐、五代十國、北宋,隸屬楚州。
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升寶應縣為寶應州,領寶應縣、鹽城縣、山陽縣、淮陰縣。宋末,升寶應州為寶應軍。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寶應軍為安宜府,寶應縣隸安宜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廢安宜府,改隸高郵府。
明朝,隸高郵州。
清朝乾隆年間,改屬揚州府。
民國期間,先後屬江蘇省淮揚道、江蘇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江蘇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江蘇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於寶應湖西、臨(澤)北地區、運河以東設寶應縣民主政府,先後隸屬蘇中第一行政區、蘇皖邊區第二行政區。
1949年,仍設寶應縣,隸屬蘇北揚州行政區
1950年,寶應隸屬江蘇省揚州專區(揚州地區)。
1960年初,析寶應湖以西置金湖縣。
1983年,揚州市和揚州地區合併,改隸揚州市。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寶應縣位於江蘇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西部,揚州市北緣,北緯33°02′46″~33°24′55″,東經119°07′43″~119°42′51″之間。東與建湖縣、興化市、鹽城市鹽都區交界;南與高郵市接壤;西與金湖縣、洪澤縣相連;北與淮安市淮安區毗鄰。
縣城略呈梨形,射陽湖、廣洋湖環其東,寶應湖、白馬湖繞其西,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最北緣自西安豐鎮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鎮三洋河村,直線距離約47.4千米,東端自廣洋湖鎮團頭盪至西界山陽鎮順河村西白馬湖中,直線距離約55.7千米。總面積146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979平方千米,佔66.7%,水域面積488平方千米,佔33.3%。

氣候特徵

寶應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季多東南風,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東南到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盛行乾冷的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4.4,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

地形地貌

寶應縣屬里下河淺窪平原區,古地貌原為大型湖盆窪地在第四紀時,窪地經由江、河、海合力堆積,經歷海灣一瀉湖二湖沼水網平原的演化過程,形成多湖盪沼澤的地貌特徵。地勢低平受地質構造運動和黃泛影響,地形呈西高東低。以京杭大運河為界分為運西、運東兩部分,地面高程分別為4.8~8.8米和0.5~5.6米。其地貌單元又可細分為三個3個亞地貌類型,各亞地貌單元地質環境背景條件有所差異:
古黃河泛濫決口扇平原:該地貌為堆積類型,分佈在寶應縣北山陽鎮-黃塍鎮-西安豐鎮一帶,海拔3~7米。沉積物多以粉砂質粘土為主,局部還可見灰色淤泥質粘土,工程地質條件一般。
湖沼積平原:該地貌為堆積類型,地形平坦,河網密布,海拔一般在1~3米。地表組成物質為全新世大墩組灰-灰黑色亞粘土、淤泥質粘土,有機質豐富。30m以淺不同程度發育有飽和粉土、粉砂,沿湖圩田區淺部淤泥質軟土較發育,超荷載易產生流塑變形,引起地面形變。
瀉湖積平原:該地貌為堆積類型,屬里下河中部地區的平原區。地勢周邊高、中間低、西北高和東北低。區內賦存有豐富的深層孔隙地下水,因強烈開採孔隙承壓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第II、第III承壓水最大水位埋深均超過25m,導致地面沉降輕微發生;東部低洼圩田平原淺部淤泥質軟土較發育,超荷載易產生流塑變形。

土壤

土壤肥沃,以水稻土、沼澤土和潮土為主。農田植被佔總面積的53%,林木覆蓋率20.8%。

水文

寶應縣地處蘇中、蘇北之間,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區西部,境內以里運河(京杭大運河淮安至江都段)為界,分為運東、運西兩部分,運東屬里下河腹部地區射陽湖水系,運西屬高寶湖區水系,里運河、新潼河為主要過境河流。
寶應縣面積較大的湖盪有7個:白馬湖、寶應湖、氾光湖、射陽湖、廣洋湖、和平盪、綠草盪;主要河流16條,分別是里運河寶應段、新潼河、大溪河、寶射河、寶應大河、朱馬河、蘆匯河、老潼河、寶曹河、澗溝河、大官河、蘆東河、營沙河、大三王河、山陽東西大溝、必西中心排河等,另外有主要支排河27條,河渠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8.6公頃。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寶應縣共有土地總面積14.62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7.7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6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4.5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5686公頃。

生物資源

寶應縣共有野生藻類植物74(屬)種、維管植物256種(含亞種、變種和變形)浮遊橈足類和枝角類動物35種、底棲無脊椎動物28種、魚類42種、鳥類70餘種,境內棲息野生動物以野鴨、野雞、大雁為多。截至2018年,寶應縣野生藥用植物305種,總產量3560噸。
寶應縣水域面積4.88萬公頃,灘地面積1.76萬公頃。水產養殖面積常年保持3萬公頃以上,年水產品總量15萬噸,除養殖常規魚種外,龜、鱉、河蟹、青蝦等特種水產養殖面積占水產養殖總面積的80%,產量6萬噸以上。

礦藏資源

寶應縣地下礦產資源主要有泥炭、黏土、鐵錳結核、石油和天然氣,境域大部分地區鑽孔內部鑽遇比較完整的第三系地層,是富含油氣的遠景層位。
寶應縣溫泉資源豐富,水溫高、水質好,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天然礦物質。經國家、省有關專家評估論證,為硅酸醫療熱礦水,對皮膚、關節、心血管等疾病有醫療保健作用,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水資源

寶應縣境內河湖密布,水資源總量共約為1.6億立方米。主要有潼河、朱馬河、寶射河等42條河流,總長約652公里。面積較大的湖盪有白馬湖、范光湖、射陽湖、廣洋湖、和平盪、獐獅盪、綠草盪、三里盪等,俗稱“五湖四盪”,約257.69平方公里。
湖泊多屬淺水、封閉型水體,水生物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螃蟹、龜鱉珍珠,是全國水產品生產重點縣。灘地面積約73.4萬畝,為里下河地區最多的縣份。
寶應縣年均水資源總量4.71億立方米,河道、湖泊水容總量1.5億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9.54億立方米。運階地區水資源總量人均1650立方米,可用水資源總量人均870立方米。運四地區水資源總量人均6300立方米,可用水資源總量人均720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7年4月6日,原齊心村(居)合一劃出一部分設立愛民社區;城南生態新城設立蓮花社區;增設郭庄社區,實行郭庄村(居)合一;羅巷社區、閘北社區合併,設立羅巷社區。城中社區、學墩社區合併,設立學墩社區。
2017年3月17日,黃塍鎮與江蘇省寶應經濟開發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體制。安宜鎮七里村、金灣村為村和社區合一單位,由江蘇省寶應經濟開發區代管。
2019年11月23日,安宜鎮設立東方紅社區,仍由寶應經濟開發區代管。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寶應縣下轄14個鎮、1個開發區管委會:安宜鎮、氾水鎮、夏集鎮、柳堡鎮、射陽湖鎮、廣洋湖鎮、魯垛鎮、小官莊鎮、望直港鎮、曹甸鎮、西安豐鎮、山陽鎮、黃塍鎮、涇河鎮、開發區管委會。共283個村居(委)會,包括:44個居委會,222個村委會,17個村(居)委員會,寶應縣政府駐安宜鎮寶應大道88號。
街道、鄉鎮(駐地)
面積
平方千米
村(居)民委員會
安宜鎮(含縣經濟開發區)
(東門社區安宜東路6號)
153村:北港、西劉堡、西郊、西港、北閘、南閘、金湖漁業、鄭河、劉堡、潘橋、賈橋、陳家、劉庄、官溝、三團、船閘、白田
居:羅巷、劉溝、東門、學墩、安宜、畫川、牌樓、桃園、蘇中、安民、泰山東村、白田、世紀園、南窯、南園、北河、愛民、蓮花
村(居):鐵橋、東升、三里、齊心、大橋、花庄、郭庄、七里、金灣
氾水鎮
(東園社區東園路359號)
172村:迎豐、蘇律、新民、宋埠、成庄、郎兒、長沙、戈店、石橋、龍河、太平、新陽、高陽、韋北、京杭、瓦甸、金寶漁業村、牌坊、范西、新盪
居:東風、紅旗、勝利、東園、西園
村(居):柘溝、江寶
涇河鎮
(涇河社區涇安西路95號)
84村:涇河、張北、錢莊、涇農、松竹、陳橋、灶戶、蔡橋、大同、左堡、黃浦、劉上、台許、虹橋、曹壩、劉家潭、東紅、陳東
居:涇河、黃浦集鎮
村(居):張橋
黃塍鎮
(黃鎮社區通和路66號)
43村:徐甸、小垛、新豐、聯合、江跳、大陸、大李庄、魚橋
居:黃鎮
望直港鎮
(興港社區為民路1號)
94村:月蟾、興旺、大樹、北河、國強、火花、張樓、軍師、和平、馬垛、蛤拖、吳堡、西盪、望直、仲墩、獅庄、牌樓、南沙、北沙
居:興港、獐獅盪
小官莊鎮
(小官莊集鎮社區聖誕路1號)
46村:小官莊、誠忠、祖全、南場、范溝、石先、王圩、雙閘、楊蔣
居:小官莊集鎮
夏集鎮
(夏集社區郭夏路中段,時代廣場對面)
124.5村:蔣庄、蘇雅、雙塘、雙琚、三洋河、王營、衛星、王橋、豐收、萬民、潼口、塘北、相庄、趙雍
居:子嬰河
村(居)郭橋、夏集
柳堡鎮
(亞寶社區人民東路133號)
120村:迎湖、團庄、雍尹、張元、廷柏、壽林、王通河、建設、仁里、新安、聯豐、清元、蘆東、鄔陽、塘新、柳堡
居:亞寶、蘆村
村(居):鄭渡
魯垛鎮
(魯垛集鎮社區政通路27號)
61.5村:五頃、陶林、何家、鑒青、三新、賈林、魯垛、魯庄、朱斗、盪口、崔王、陳幸
居:魯垛集鎮
廣洋湖鎮
(興洋社區興洋路8號)
92村:鶴灣、葛庄、嚴橋、橋頭、白鼠、肖家、東進、蘭亭、蒯家、東溪、西溪、三聯、萬新
居:興洋
射陽湖鎮
(橋南村宋涇路1號)
197村:橋南、油坊、王坤、高夏、廖徐、射陽湖漁業、四聯、戴庄、平江、射南、風車頭、姬風、馬墩、泗河、大槐、柳樹、趙勤、平南、潘舍、錢溝、姜庄、鵝村、蔣堡、林上、落潮、黃盪、沖林、魏盪、戴堡、刁夷
居:臧陳、天平、水泗
曹甸鎮
(曹南村興曹路3號)
100村:曹甸、茆舍、李溝、康莊、金吾、古塔、黃家、陸庄、崔堡、曹南、周管、新南、溪北、屈舍、下舍、三元、梁沙、甄庄、郝舍、舍新、官河、夏庄
居:曹甸、下舍、濱河花園
西安豐鎮
(西安豐鎮社區興安路1號)
59村:南舍、花亭、林溪、太倉、苗圃、朱郭、崔渡、張吉
居:西安豐鎮
村(居):集豐、天亭
山陽鎮
(山陽社區建龍路29號)
126村:合心、順河、吳壩、大東、徐揚、中南、光輝、頌陽、公民、春光、興同、龔陳、沿湖、金庄、楊河、徐庄
居:山陽、萬緣
註:1、2017年4月6日,縣政府同意對安宜鎮齊心村(居)進行拆分,保留齊心村(居)合一,從原齊心村(居)合一管轄範圍劃出一部分設立愛民社區;在城南生態新城設立蓮花社區;增設郭庄社區,實行郭庄村(居)合一;將羅巷社區和閘北社區合併,設立羅巷社區。將城中社區和學墩社區合併,設立學墩社區。

人口民族


2019年,寶應縣戶籍人口87.97萬人,按性別分,男性44.59萬人、女性43.3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44%,死亡率7.75‰,自然增長率-1.31%。常住人口76.14萬人,人口城鎮化率56.13%。
截至2019年,寶應縣共有少數民族33個,比2018年增加1個。其中,漢族人口數量87.75萬人,占人口總數99.76%;少數民族32個,人口數量2139人,比上年增加24人,占人口總數0.24%。少數民族人口中,以回族、苗族、壯族、土家族、彝族等5個少數民族為主,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68.5%。
2020年,寶應縣戶籍人口87.02萬人,按性別分,男性44.08萬人、女性42.94萬人。出生人口5437人,出生率6.25‰,死亡人口8203人,死亡率9.43‰,自然增長率-3.18‰。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寶應縣常住人口為682219人。

政治


縣委書記:王逍霄
縣委副書記、縣長:佘俊臣(截止到2018年)
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玉寶
政協主席:秦有芳
縣委副書記:周玉寶
常務副縣長:張利
副縣長:張利、楊林、楊洪國、顧錫芳、閆偉、金陵、鄭東升、杜曉鍾、吳志宇(截止到2018年)

經濟


綜述

寶應縣京杭大運河寶應段
寶應縣京杭大運河寶應段
2019年,寶應縣地區生產總值732.91億元,增長6.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9.49億元,增長0.6%。第二產業增加值360.29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93.13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比例10.8:49.2:40.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6410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2018年增加4994元。
2019年,寶應縣地區生產總值620億元,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6億元,稅收佔8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6%、9%。
2020年,寶應縣地區生產總值763.04億元,比上年增長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4.37億元,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357.27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321.40億元,增長5.3%。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11.1:46.8:42.1。
2020年,寶應縣新登記市場主體11428戶,實有66094戶。新登記私營企業2837戶,實有16155戶。新登記個體工商戶8294戶,實有47444戶。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寶應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8%。從產業分佈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86.5%;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0.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5.9%。
人均收入
2020年,寶應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79元,比上年增長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99元,增長3.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9521元,下降1.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2元,增長6.3%;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543元,下降4.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55平方米。
財政
2020年,寶應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87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稅收收入19.19億元,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7.2%;非稅收入5.6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5.06億元,增長9.7%。

第一產業

寶應經濟開發區
寶應經濟開發區
2019年,寶應縣糧食總產量86.90萬噸。其中,夏糧32.90萬噸,秋糧54.00萬噸。糧食播種面積169.11萬畝,糧食畝產514公斤。有效灌溉面積108.43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01.5萬畝。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70.0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9萬畝,灌溉水利用係數0.623。
2019年,寶應縣糧新開工農業規模項目20個,其中加工類項目11個、億元以上項目7個;通過市重大辦認定新開工項目6個、新竣工項目4個。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4家企業入選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創成市級產業化聯合體2個。
2019年,寶應縣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3.6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2萬畝,設施漁業7300畝,稻(藕)田套養面積2.6萬畝,有機農業5754畝。獲得綠色有機產品認證12個,新增設施農(漁)業2萬畝、有機農業7785畝。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實施農業規模項目20個、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簽約5億元以上農業項目2個。
2020年,寶應縣糧食播種面積169.12萬畝,與上年持平,其中夏糧播種面積81.32萬畝,下降0.6%;秋糧播種面積87.80萬畝,增長0.5%。全年糧食畝產515公斤,增長0.2%,其中夏糧畝產407公斤,增長1.2%;秋糧畝產615公斤,下降0.5%。糧食總產87.15萬噸,增長0.3%,其中夏糧總產33.11萬噸,增長0.6%;秋糧總產54.04萬噸,增長0.1%。
2020年,寶應縣生豬存欄18.69萬頭,其中能繁母豬2.24萬頭。生豬出欄28.37萬頭。水產養殖面積39.05萬畝,比上年下降0.4%。水產品產量14.90萬噸,增長2.6%。新增稻田綜合種養面積4.4萬畝、設施農(漁)業面積2.1萬畝,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1.1萬畝。新增認證有機食品8個、有機農業4688畝,獲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精品企業1家。
2020年,寶應縣有效灌溉面積108.43萬畝,旱澇保收面積101.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74.5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9萬畝。

第二產業

2019年,寶應縣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總數469家。規模企業產值742.96億元,比2018年增長7.0%;主營業務收入695.45億元;利潤總額21.02億元,利稅總額33.3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可比價增長8.8%。工業開票銷售784.23億元,增長9.8%;工業用電量14.71億千瓦時,增長8.0%。
2019年,寶應縣共有資質建築企業116家,建築業總產值570.6億元,比2018年增長7.4%;房屋施工面積610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主營業務收入375.35億元,增長3.3%;利潤總額23.94億元,增長6.7%。
2019年,寶應縣工業開票銷售714億元,同比增長10.5%;入庫稅收18.7億元,同比增長8.1%。市認定工業新開工重大項目7個、新竣工5個、新達產20個。輸變電裝備產業持續提升,龍頭企業中航寶勝開票銷售287億元,同比增長15.2%。建築業施工總產值557億元,同比增長10.1%。
2020年,寶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總數469家。主營業務收入677.91億元,利潤總額19.06億元,利稅總額29.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4%。工業開票銷售823.84億元,增長0.4%;工業用電量14.75億千瓦時,增長0.3%。
2020年,寶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72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產值237.64億元,下降0.4%;金屬製品業產值206.89億元,增長5.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31.09億元,增長41.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30.81億元,下降29.9%;汽車製造業產值26.86億元,增長23.0%。
2020年,寶應縣建築業總產值601.71億元,比上年增長5.3%;房屋施工面積6463.40萬平方米,增長5.8%;主營業務收入510.63億元,增長35.7%;利潤總額26.33億元,增長9.8%。
截至2020年,寶應縣共有各級各類資質建築業企業181家,其中特級資質企業1家、一級資質企業7家、二級資質企業69家。

第三產業

旅遊業
寶應縣荷園
寶應縣荷園
2019年,寶應縣固定資產投資比2018年增長9.5%。從產業分佈看: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7.8%,旅遊收入37.60億元,增長10.5%。接待國內外入住遊客69.7萬人,增長10.1%。
2020年,寶應縣旅遊收入26.30億元,比上年下降30.1%;接待國內外入住遊客48.8萬人次,下降30.0%。
房地產業
2020年,寶應縣房地產開發投資項目47個,投資57.44億元,比上年增長59.9%。從投資工程用途來看,住宅投資47.84億元,增長77.4%;非住宅投資9.60億元,增長7.3%。從商品房合同成交面積登記備案情況來看,商品房銷售面積50.1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36萬平方米。
國內外貿易
2019年,寶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07億元,增長6.2%。對外投資總額3504萬美元。實際外資到賬8733萬美元,增長24.7%。自營進出口總額100441萬美元,其中自營出口77294萬美元。
2020年,寶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8億元,比上年下降4.0%。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144.12億元,下降2.9%;農村15.26億元,下降13.0%。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145.0億元,下降4.2%;住宿和餐飲業14.38億元,下降1.9%。
2020年,寶應縣對外投資總額4463萬美元,增長27.4%。實際到賬外資10078萬美元,增長15.4%。進出口總額76592萬美元,下降23.7%。
郵政業
郵政業務收入14435萬元,比2018年增長7.6%。
2020年,寶應縣郵政業務收入15447萬元,比上年增長7.0%。
電信業
2020年,寶應縣電信、移動和聯通三大運營公司電信業務收入5.43億元,增長3.6%。固定電話用戶7.90萬戶,下降30.1%。行動電話用戶65.83萬戶,下降6.6%。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3.96萬戶,增長9.9%。
金融業
2019年,寶應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87億元,下降9.9%。其中,稅收收入20.01億元,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5%。非稅收入4.8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53億元,增長8.0%。
截至2019年,寶應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98.26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64.58億元,增長11.0%。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445.80億元,增長17.9%。保險分支機構16家,保費收入13.23億元。共有房地產開發投資項目35個,投資35.91億元,比2018年增長7.6%。
2020年,寶應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655.44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13.59億元,增長13.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504.21億元,增長13.1%。
2020年,寶應縣保險分支機構16家,保費收入14.28億元,增長7.9%。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京杭大運河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寶應縣境內淮揚運河段、劉堡減水閘、古邗溝東道碼頭等項目被列為世界遺產點。
截至2019年,寶應縣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114處,其中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7處。寶應捶藕與“鵝毛雪片”藕粉製作技藝、寶應淮劇、黃塍跑馬陣先後申報入選“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寶應縣入選“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34項。

方言

寶應境內方言除方言島外,都在官話大區、江淮方言區洪巢片範圍內。在聲韻調系統,現代漢語拼音中有23個聲母,寶應話中包括零聲母在內有17個聲母,寶應話n、l相混,不起辨義作用,屬音位的自由變體,在實際口語中以l為主。
運西地區安宜鎮金湖漁業村、氾水鎮金寶漁業村等聚居祖籍為蘇、魯交界處微山湖一帶漁民後裔3000餘人,使用中原官話(蔡魯片),被稱為“侉話”,是寶應縣境內的方言島。

交通


綜述

S331省道、S350省道、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寶應段)、鹽蚌高速公路穿過寶應境內。
2020年,寶應縣公路客運量336萬人、旅客周轉量2.21億人千米,比上年分別下降31.0%、42.9%。公路貨運量656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2.24億噸千米,比上年分別增長5.1%、5.5%;水路貨運量659萬噸、水路貨運周轉量28.84億噸千米,比上年分別增長7.2%、8.8%。

公路

公路里程
截至2019年,寶應縣公路總里程1935.48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131.9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長度40.3千米,為京滬高速公路寶應段;一級公路長度60.88千米;二級公路長度351.94千米;三級公路長度58.95千米;四級公路長度1356.41千米,等外公路長度67千米。
公路客運
截至2019年,寶應縣營業性公路客運量487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87億人千米。道路客運經營企業1家,為寶應縣汽車運輸總公司,有營運客車69輛(不含城市公交、計程車)、客位3017個。開通客運班線50條,
其中省際班線14條、市際班線29條、縣際班線1條、縣內班線6條,客運班線覆蓋全省13個市及全國5個省(市、自治區)。共有國家一級客運站1座,農村客運站10座,農村候車亭100對。設立城區聯網售票點3家,網路購票數33.4萬張。
公路貨運
截至2019年,寶應縣公路貨運量624萬噸,公路貨運周轉量11.62億噸千米。共有專業道路貨運企業167家、其中道路化學危險品貨物運輸企業3家;廂式貨車155輛、集裝箱貨車29輛,總噸位2095.86噸;危險貨物運輸車輛52輛,總噸730.57噸。
農村公路
截至2019年,寶應縣農村公路總長1661.05千米,其中一級公路9.67千米、二級公路220.93千米、三級公路58.95千米、四級公路1356.41千米、等外公路67千米。

鐵路

連鎮高速鐵路穿過寶應並設寶應站。

航運

航道里程
截至2019年,寶應縣航道總長590.34千米。其中,二級航道35.22千米,為京杭大運河寶應段;三級航道4.58千米,為金寶(金湖-寶應)線航道;規劃三級航道39.32千米,為鹽寶(鹽城-寶應)線航道。境內河流六級航道7.58千米、七級航道200.44千米、等外航道303.2千米。
通航船閘
2019年,寶應縣共有通航船閘2座,分別是寶應船閘、寶應中港船閘。寶應船閘為四級船閘標準,全年過閘貨運船隊90支、輪船4619艘,總噸位385萬噸,營運收入149.8萬元。
寶應中港船閘為五級船閘標準,全年過閘船舶25艘、總噸位1900噸,營運收入2000元。
水路貨運
2019年,寶應縣水路貨物運輸量615萬噸,貨運周轉量26.56億噸千米。共有貨運港口碼頭13個,碼頭泊位32個,碼頭總延長2800米,港口貨物吞吐量803萬噸,比2018年增加20萬噸。

社會


文化事業

2019年,寶應縣新建提升改造鎮文體中心3家,累計送演出、送戲下鄉100多場。搜集整理老水利地圖近10幅、民國出版的蘇北水系圖2幅。完成大運河歷史變遷、出土文物等稿件2萬文字,提供圖片30多幅。完成世界遺產點《劉堡減水閘環境整治及保護展示工程》項目。
2020年,寶應縣28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建成村(社區)文化大舞台81個。新建改造鎮區文體中心1個。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寶應縣擁有各類學校(含幼兒園)126所,在校生86376人。普通中學29所,在校生31292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249人;初級中學24所,在校生19043人。小學39所,在校學生33363人。幼兒園56所,在校生15279人。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75%,幼兒園毛入園率99.70%。全縣報名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3958人,本一達線1338人,比2018年增加252人;本二達線3173人,比2018年增加130人。
國家一級圖書館:寶應縣圖書館
截至2020年,寶應縣共有各類學校(含幼兒園)124所,在校生85728人。普通中學29所,在校生30642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2770人;初級中學24所,在校生17872人。小學38所,在校學生33047人。幼兒園55所,在校生15524人。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75%,幼兒園毛入園率99.75%。

醫療衛生

2019年,寶應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3個。其中,醫院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4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培訓中心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337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1840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816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767人,註冊護士1346人。
截至2020年,寶應縣共有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4個。其中,醫院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4個,婦幼保健院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培訓中心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3560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2056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907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1790人,註冊護士1439人。

社會保障

2019年,寶應縣各項社會保險新增參保25200人(含醫療、生育保險),征繳各項社會保障資金10.69億元,其中,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增參保8269人,征繳基金10.22萬元;工傷保險新增參保5100人,征繳基金2484萬元;失業保險新增參保2200人,征繳基金2207萬元;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征繳基金2.6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征繳基金0.76億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標準由630元/人提高到680元/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48元。
2020年,寶應縣新增城鎮就業7453人,舉辦網路招聘會50場,採集各類崗位3.8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2296人。舉辦創業培訓班36期,組織創業培訓975人,支持成功自主創業5429人。扶持農村勞動者自主創業1989人,引領大學生創業584人,帶動就業131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7%。
2020年,寶應縣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59.87萬人、72.56萬人、9.57萬人和6.5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提高到175元。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最低標準每人每年提高到580元。城鄉低保標準月人均標準統一提高到710元。

科學技術

2019年,寶應縣申請專利259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51件;專利授權204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3件,全縣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36件;申請國際專利13件。獲批國家高企54家、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入庫企業1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3家,獲認定省高企入庫培育企業55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6家。
2019年,寶應縣獲批國家高企54家、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入庫企業1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3家,獲認定省高企入庫培育企業55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6家。160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總產值349.10億元,同比上升14.9%。
2019年,寶應縣“新增開票銷售過10億元和5億元企業各2家、億元企業13家,凈增規模企業25家。兩化融合深入推進,培育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3家,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56個,新增工業機器人120台(套)、省示範智能車間1家、“機器換人”示範試點企業10家。
2020年,寶應縣獲專利授權255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1件,發明專利保有數668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8件;新增註冊商標2187件,國際註冊商標25件。
2020年,寶應縣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9家、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入庫企業1家、省高企入庫培育企業42家、省農業科技型企業1家,獲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7家。獲批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個,新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23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2625人,培養高技能人才720人。

體育事業

2019年,寶應縣舉辦群眾體育活動17項,開展4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發展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89人。承辦省足球年度錦標賽、省健身氣功站點聯賽總決賽、“奔跑江蘇”2019年四分馬健身跑、環寶應湖國際自行車邀請賽等特色精品賽事活動,完成9個省級以上體育賽事,舉辦全國青少年中式桌球比賽。
2020年,寶應縣參加江蘇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獲1金2銀2銅;參加江蘇省青少年“小巨人優苗”體能比賽,獲8金3銀1銅。

旅遊


地方特產

寶應湖大閘蟹
寶應湖區域可供水產養殖面積10萬畝,湖泊水位穩定,通常水深在1.5-2米,浮游生物較多,兩棲動物豐富,生物餌料充足。寶應縣河蟹養殖面積超過23萬畝,產量達2.5萬噸,產量約佔江蘇省河蟹總產量的1/8、中國總產量的1/16。先後被國家有關權威部門認定為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2004年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蟹。
西安豐水晶
水晶,屬石英類寶石,晶體晶瑩透明、質地堅硬、晶位高雅,寶應西安豐鎮,素有“水晶工藝品之鄉”之稱,該鎮的水晶企業共有58家,占該鎮水晶產業工人的一半以上。具有規模的水晶企業十家。
寶應荷(蓮)藕
特產
特產
寶應荷(蓮)藕,江蘇省寶應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寶應縣是中國荷藕之鄉,地處江蘇揚州北部,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藕產品豐富,著名的有藕粉、藕汁汁、荷葉茶。寶應荷藕節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鮮美的果品。寶應藕粉用鮮藕澱粉製成,早在明代就成為貢品。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得寶應成為一個天然的聚寶盤,已逐步形成了種植、加工、外銷的荷藕產業化鏈條,連續多年奪得荷藕種植面積、荷藕產量、荷藕出口量三項中國第一。寶應蓮藕產品主要為水煮蓮藕、鹽漬蓮藕、冷凍蓮藕、保鮮蓮藕等,產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韓國,少量出口到美國和東南亞地區。
2004年07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寶應荷(蓮)藕”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蜜餞捶藕
蜜餞捶藕為寶應十大名菜之首,曾載入清宮御食譜。它是用荷藕、糯米、蜜餞、白蓮為主原料,配以青梅、桔餅、蜂蜜等佐料,經燜、拍、炸、蒸等1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
涇河大糕
白龍牌涇河大糕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因傳說涇河小龍王在此避難而取名,曾獲商業部和江蘇省優質產品稱號,中國首屆食品博會銀獎。
魯垛亂針綉
魯垛亂針綉
魯垛亂針綉
魯垛鎮的亂針綉產業始創於十三年前由12個鄉村姑娘到蘇南丹陽學習2年技藝回鄉,逐步發展起來。魯垛鎮已建立了3個刺繡研究所,擁有大小刺繡企業近10家,全鎮刺繡女工已增加至3000名,遠銷到歐洲、美國以及日本、韓國、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達200多萬美元。
安豐卜頁
1897年秋,京殿武傳臚、御前侍衛(正三品)安豐人粱巨魁將安豐卜頁帶入宮廷,深受光緒帝喜歡。
寶應慈姑
寶應慈姑,江蘇省寶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中國栽培的慈姑按照球莖的形態和顏色可分為黃白慈姑和青紫慈姑兩種類型。黃白慈姑球莖卵圓形或扁圓球形,皮黃色或黃白色,肉質較松,基本無苦味二耐貯性較差。生長較快,抗逆性較差。青紫慈姑球莖近圓球形,皮青色或青色帶紫,肉質較緊密,稍有苦味。耐貯性好。生長速度中等,抗逆性較強。寶應慈姑屬青紫慈姑,表皮青色帶紫,肉色乳白,肉質緊密,入水即沉,熟食鮮美爽口、味苦回甘。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寶應慈姑”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寶應核桃烏青菜
寶應核桃烏青菜,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寶應核桃烏青菜又稱烏塌菜、黑菜,因顏色深綠近黑色、葉面皺褶似核桃而得名,其生性活潑,勃發性較好,於秋冬季節種植,口感柔軟,清香微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清熱利尿,養胃解毒,具有降血脂、降血壓等功效。
2012年12月7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寶應核桃烏青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風景名勝

白鹿島旅遊區
白鹿島生態旅遊區
白鹿島生態旅遊區
白鹿島生態旅遊區(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位於寶應縣城區西側,西依寶應湖,東鄰京杭大運河,淮江公路、鹽金公路在此交匯,距京滬高速10公里,距寶應縣城8公里,有縣城公交車直達。
2003年8月,白鹿島旅遊區建設集生態旅遊、生態住宅、生態產業示範於一體的有機農業項目,突出四大主題和生態園七大功能區。園區將成為蘇中城市近郊第一大森林公園,揚州範圍內第一家建在食客眼前的有機飯店。
縱棹園
縱棹園
縱棹園
縱棹園是國家AAA級景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寶應縣城區安宜鎮安宜東路1號。縱棹園系清朝喬萊(侍讀)故園,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清代康熙年間翰林院侍讀學士喬萊所建,佔地20餘畝。嘉慶元年,其孫捐園基“景賢堂”,建畫川書院。道光五年擴修,1983年修繕。當地政府1982年恢復原名,1983年修繕,2005年修葺一新。
縱棹園集北方名勝的典雅和南方園林的清秀於一身,已成為傳統風格的集休閑、購物、遊玩、賞景為一體的開放型園林,是寶應著名的觀光勝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地。現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入園觀戲的古戲台及翦淞閣、竹深荷凈堂、畫川書院、八寶亭、背山臨流館等著名景點,號稱蘇北雕花園。
荷園
荷園
荷園
射陽湖荷園旅遊區是國家AA級景點、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座落在風光秀麗的寶應東盪射陽湖畔,園區面積達1萬多畝,水陸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美,原始河湖縱橫,人文景觀獨特,享譽海內外。
寶應縣委、縣政府於2000年在射陽湖鎮、水泗集鎮西側建設了萬畝荷藕生態旅遊觀光園,園區內河溝縱橫,水網密布,是江蘇省蓮藕新品種引進和良種培育基地。
荷園先後吸引美國、紐西蘭、加拿大、日本、韓國、德國及港、澳、台等中外遊客累計達50多萬人,法國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江蘇電視台也慕名前來取景、採訪。荷園不僅成為歷屆中國寶應荷藕節的參觀現場,而且還成為第十八屆全國荷花展覽會遊覽景點。
寶應革命烈士紀念館
寶應革命烈士紀念館
寶應革命烈士紀念館
寶應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為全縣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德育教育基地,始建於1976年,2001年6月重建。總佔地面積60畝。分紀念瞻仰區,烈士墓區,青少年教育活動區,綜合服務區四個功能區,一期工程有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紀念館,華克之紀念館,烈士墓區,祭掃憑弔廣場等。
寧國寺
寶應縣
寶應縣
寧國寺始建於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由無塵和尚開山,原址在縣城葉挺路東首,名為寧國教寺,后易名寧國禪寺,迄今1368年。歷代僧、官多加修建,大雄寶殿匾額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寺藏明萬曆銅鐘,前後共6處,殿堂樓閣數百間,寺後有千佛樓,主供釋迦,樓內每根樑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態各異,組成千佛繞毗盧的場面。清道光六年(1826年),大雄寶殿毀於大火,古寺瀕臨滅跡。
1993年3月,寶應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城隍廟、萬壽庵舊址上重建寧國寺。大雄寶殿匾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
寧國寺正在依照規劃,通過寺院自籌,信眾捐募,逐步實施建設南山門殿、祖堂丈室、鐘樓、鼓樓、講經堂、齋堂、戒壇、佛教文物館等。興建寧國塔,規劃高度63.7米,取意為寧國寺始建於637年。

代表人物


錢旭紅
錢旭紅,1962年2月19生於江蘇省寶應縣。男,漢族,有機化工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1982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理工大學)。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寶應縣
寶應縣
尹澤勇
尹澤勇,1945.02.14生於重慶市,航空發動機專家。原籍江蘇省寶應縣。中國共產黨黨員。1967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結構力學專業,現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及國家“兩機”重大科技專項發動機工程總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獲得榮譽


“寶應湖”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寶應湖”牌大閘蟹獲“最具影響力品牌金獎”和“最佳生態獎”。2014年,寶應縣獲評“中國河蟹產業先進縣”。
2015年,寶應縣獲得“全省甲魚生態養殖第一縣”稱號。水生蔬菜以荷藕、慈姑、水芹菜為主,寶應縣為“中國荷藕之鄉”“中國慈姑之鄉”和“中國水鮮美食之鄉”。寶應縣是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
城市榮譽列表(部分)
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四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中國河蟹產業先進縣中國荷藕之鄉
2006年、2013年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品牌農業示範縣
全國有機食品基地示範縣2007年國家園林縣城2007年國家衛生縣城
國家生態縣江蘇省文明城市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2019年全國製造業百強縣
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2020年中國創新百強縣第六批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國家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