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

中藥

慈姑,中藥材名。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的根莖。夏、秋採收,洗凈,曬乾或切片曬乾。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刺芋的根莖。夏、秋採收,洗凈,曬乾或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


①《陸川本草》:性涼,味淡。
②《南寧市藥物志》:甘,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解毒。治熱病口渴,肺熱咳嗽,小便黃赤,皮膚熱毒
①《嶺南採藥錄》:解毒。爛頭、爛腳,煎水洗之;小兒胎毒、爛肉,煎水洗及為末摻之。
②《陸川本草》:消炎,解毒,利尿。治身熱、口渴,頭痛,小便黃赤,一般熱性病。
③《南寧市藥物志》:清熱利尿,消腫散瘀。治肺熱咳嗽,腸胃熱毒,小便亦熱,營養性浮腫。

形態特徵


徠有刺草本。根莖圓柱形,徑約2.5厘米,有結節及硬刺,旁生側根。葉革質,長15~45厘米,幼時戟形或箭形,而有闊或狹的基生裂片,老時常寬甚於長,羽狀深裂,基部心形,裂片披針形,長漸尖,有主脈1條,沿背脈有刺;葉柄圓柱形,長60~120厘米,有刺,基部有鞘。佛焰苞長20~35厘米,血紅色。旋扭狀,僅基部張開;肉穗花序長約2.5厘米,結果時5~10厘米,寬約2.5厘米,密花;花兩性,由上及下開放。漿果倒圓錐形,有棱5~6,如葡萄狀。花期夏月。

分佈區域


分佈廣東、廣西等地。產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山谷、澤地、池塘。

生長習性


喜溫暖氣候和陰濕環境。宜選擇肥沃、疏鬆、潮濕的壤上或砂質壤上栽培。

繁殖方式


繁殖入法:用分株繁殖法。

栽培技術


春季,從母株分挖出帶根些分株,按行株距30cm×15cm開穴定植。田間管理每年中新除草2-3次,結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夏、秋季採收,挖取根莖或全草,洗凈,曬乾或切碎曬乾。根莖含水表冬甙忒(triglochillifl),及酚類,氨基酸,有機酸和糖。

藥材性狀


乾燥根莖圓柱狀,表皮棕褐色,有隆起結節及銳利的硬刺,節間長約6~7厘米。有殘留側根痕及向里捲曲的葉柄基部。藥材多切成斜片狀,斷麵灰白色或粉紅色,粉性,有許多棕色小點。味麻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1.對多種蛋白酶的影響從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製劑Ⅰ、Ⅱ對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舒緩激肽釋放酶均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Ⅰ能等當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對激肽釋放酶的抑制作用較弱。Ⅱ能等當量抑制2mol/L的胰蛋白酶,對激肽釋入酶的抑制活力高於Ⅰ,但對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於Ⅰ。
2.對精子體外受精的影響體外實驗證明,慈姑蛋白酶抑製劑在劑量330μg/ml以上時,能抑制精子頂部頂體蛋白酶的活性,使頂體蛋白酶喪失水解卵細胞透明帶的能力,從而使精子不能穿過透明帶與卵細胞結合,影響精子的受精。實驗還進一步證明,慈姑蛋白酶抑製劑對人、兔、大鼠、倉鼠及小鼠精子頂體蛋白酶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隨劑量增加而抑制效應增強。

化學成份


根莖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

相關論述


1.《嶺南採藥錄》:解毒。爛頭、爛腳,煎水洗之;小兒胎毒、爛肉,煎水洗及為末摻之。
2.《陸川本草》:消炎,解毒,利尿。治身熱、口渴,頭痛,小便黃亦,一般熱性病。
3.《南寧市藥物志》:清熱利尿,消腫散瘀。治肺熱咳嗽,腸胃熱毒,小便赤熱,營養性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