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之荃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沈之荃,1931年5月27日出生於上海市,高分子化學家與化學教育家,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沈之荃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沈之荃長期從事高分子化學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攻過渡金屬和稀土絡合催化聚合。研製出的三元鎳系順丁橡膠成為中國萬噸級順丁橡膠工廠聚合工藝的基礎。並在創建稀土絡合催化聚合和開拓稀土化合物作雙烯烴定向聚合催化劑,炔烴聚合催化劑和開環聚合催化劑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沈之荃
沈之荃
1931年5月27日,沈之荃出生於上海市的一個教育世家。
1952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
1952-1962年,任蘇州大學助教、講師。
1962-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室主任。
1978-1990年,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1980年至今,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教授,化學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2年7月至1983年7月,美國阿克隆大學訪問副教授。
沈之荃
沈之荃
1989年3月至6月,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訪問教授。
1995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7年至今,任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沈之荃1952年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后,曾在蘇州大學執教10年。1962-1979年先後任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室主任(1970-1979)。1980年調至浙江大學化學系工作,1984年晉陞為教授,曾任該校化學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長。

主要成就


沈之荃
沈之荃
沈之荃在人工合成橡膠方面有突出的貢獻。60年代時,人工合成橡膠在國外還僅僅是二三十年的事,而中國則剛剛起步。人工合成橡膠的關鍵是催化劑。國外用鈦、鈷做催化劑的順丁橡膠存在易於變脆、老化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尋求新的催化劑。沈之荃和歐陽均先生等提出了用鎳作催化劑的全新思路。她首先提出和研究了“三元鎳系催化體系對丁二烯的定向聚合和鎳順丁橡膠的結構性能”,為此付出了巨大又艱辛的勞動。經過許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百多次的實驗,成千個數據的分析和判斷,在她和同事們近三年的共同努力下,用鎳作催化劑的順丁橡膠終於研製成功了。
1965年經中國科學院專家鑒定會鑒定並被推薦為進一步工業擴試的品種,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在其後的一系列試驗研究中,經過許多單位協同會戰,中國建立起了錦州石油六廠橡膠廠、北京燕山石化橡膠廠、上海高橋橡膠廠等五個萬噸級鎳順丁橡膠大廠。順丁橡膠生產是中國在通用高分子材料生產領域中惟一成功地採用全系列國產技術進行經濟規模生產的項目,它是中國人的驕傲,沈之荃和參加工作的同志一起獲得了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沈之荃
沈之荃
中國稀土資源佔世界儲量的80%。為了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也為了研製生產出性能更為優良的合成橡膠,1962年沈之荃和歐陽均先生首次在國際上提出用稀土化合物做雙烯烴定向聚合催化劑的組分,發展了Z-N催化聚合。60-70年代沈之荃參加並組織領導了“稀土絡合催化雙烯烴定向聚合及其橡膠研製”的科研工作,他們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來了幾種具有結構和性能特點的橡膠新品種——稀土順丁橡膠和稀土異戊橡膠(可與天然橡膠媲美)等,獲得了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這些後來被蘇聯、義大利、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競相採用和研究的“稀土系橡膠”,被公認為是當今性能最好的橡膠品種。日本京都大學教授、著名合成橡膠專家古川淳二曾對沈之荃說:“一個人一輩子能研究成功並推出一種橡膠就已經了不起了,您卻能在短短的十幾年裡推出了三種合成橡膠,真是不簡單呀!”對她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80-90年代,沈之荃又將稀土絡合催化聚合研究推進發展到炔烴、環氧烷烴、環硫烷烴、交脂內脂和極性單體等聚合以及固定二氧化碳製備聚碳酸酯等新領域,取得了不少創新成果,獲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0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另外,沈之荃在膜分離等科研工作中也取得了成果。至今她已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她曾赴美國阿克隆大學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任訪問學者,在10多個國際會議上做學術報告和被邀到美、日、德、意、英、加和瑞士等10多個國家30多所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講演和訪問。

所獲榮譽

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6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年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94年獲光華科技一等獎;1978年被評為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1988年被評為浙江省首屆先進女科技工作者;1993年獲全國先進女職工稱號;1995年獲浙江省“十大傑出女性”和浙江省勞動模範稱號、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和人民教師獎章;1995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第二屆中國“十大女傑”。

培養人才

《工業化學》
《工業化學》
早在50年代,便繼承父業,將“傳道,授業,解惑”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付出了大量心血。在蘇州大學任教時,她看到蘇聯“工業化學”教材比英美教材系統和實際,有較多可借鑒之處。為此,一向學英語的她,業餘廢寢忘食地自學俄語,並翻譯出有關蘇聯教材供教學使用。為了擁有中國自己的教材,她曾不辭辛苦親赴中國化工基地大連、鞍山等地,向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學習請教,據此寫出了《工業化學》教材,在兄弟院校同行交流中獲得好評。為了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和動手能力,她利用節假日帶學生下廠實習,和同學們一起製作教學模型,是一位言傳身教的好老師。
1980年沈之荃被調到浙江大學后,再度挑起了教書育人的重擔。她兢兢業業,辛勤教學,講授“配位聚合”、“高分子化學選論”、“專業外語”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她講課重點突出,條理清楚,內容新穎,深受學生歡迎。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她還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世界觀和道德觀。她對學生的高標準和嚴要求是出了名的。一次一位博士研究生向沈之荃交了一篇論文,因不合要求,初稿被毫不客氣地退回,學生認真作了修改,心想這次也許可以過關了,但沒想到第二次又被退了回來。等到他拿到經導師閱改過的第三稿時,心頭剎時一熱,18頁稿紙上幾乎每頁每行都有沈老師的精心批改,從論文的內容到英語語法、修辭都一一作了修改和補充。
她的一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獲得了1999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沈之荃是嚴師,是益友,她有誨人不倦的責任感,又有一顆溫暖的慈母心。在與同事們教學科研共事中,她更是一位教學相長、困難相助的好師長、好大姐。她和大家一起討論研究方案,一起做實驗,甚至親自去採購儀器設備和原材料。她工作認真,待人誠懇,樸素無華,做事講求實效。她培養了16名碩士和20名博士,還在指導著1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代表論著

1 沈之荃,龔仲元,仲崇祺等。稀土化合物在定向聚合中的催化活性.科學通報,1964,335;Sciencia Sinica,1964,1339
2 沈之荃,歐陽均,王佛松等.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Catalysts and the Cis-PBd Prepared Therewith.Jour.Polymer Science,Polymer Chem.Ed.,1980,18:3445
3 沈之荃,宋襄玉,蕭淑秀等。丁二烯—異戊二烯在氯化稀土—乙醇—三烷基鋁催化體系中的共聚。中國科學,1981:1340;Sciencia Sinica,1982,B25(2):124
4 沈之荃,楊慕傑,蔡一平等。稀土絡合催化乙炔定向聚合。中國科學B輯,1983:119;Jour.Polymer Science,Polymer Letter Ed.,1982,20:411
5 張一烽,陳仙海,沈之荃等.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oxide by Y(P204)3-Al(iBu)3-H2O Catalyst.Inorganica Chimica Acta,1989,155
6 沈之荃,張一烽,彭建德等。稀土絡合催化環硫丙烷開環聚合。中國科學B輯,1989,1028

社會任職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化學通報》、《催化學報》、《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高分子學報》、《應用化學》、和《精細石油化工》、等10種期刊的編委;“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金屬有機化學開放實驗室”的學術委員。中國化學會理事和常務理事;“Inorganica Chimica Acta”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評審組成員(1988-199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1992-1996)等職。

個人生活


沈之荃的父系老教育家沈鴻模先生,他為沈之荃取此名,希冀她能像荃草那樣植根中華大地,不存聞達依附,但求淡泊人生,荃意芬芳。沈之荃沒有辜負父望,她立志存高,思維敏銳,精誠事業,學人風韻,終成一名優秀的科學家和教師。沈之荃小時候居住在外灘附近的圓明園路,排行老二,有一個姐姐和四個弟弟。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非常注意子女的教育,用微薄的薪水供養他們上學。
沈之荃從小性格就十分堅強獨立,念初中的時候,有一次父母相繼染病在床,沈之荃就背著最小的弟弟,幫助家裡做家務,照顧父母和弟弟。沈之荃當時念的是上海晏摩氏女中,學習努力,成績優異,以高三班第二名的成績保送到上海滬江大學化學系。家庭與大學里的鍛煉,為她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對她日後從事科研時大膽設想,敢於創新,勤於動手有很大的影響。
沈之荃和丈夫姚克敏教授是大學的同班同學,志趣相投,姚老主攻無機化學,沈老從事高分子化學研究。她進行的稀土聚合研究得到了丈夫的不少啟示。兩人幾十年如一日,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令二老欣慰的是,當前三個子女都在國外學有所成。
沈之荃年輕的時候十分活潑,喜歡打乒乓球和羽毛球,如今雖已年過七旬,依然精神矍鑠。她清晨騎著自行車在朝陽的輝映下去山上的高分子研究所,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她每天飯後散步,亦已養成習慣,閑時喜歡看看文藝小說,陶冶情操。兩老都很重視外語的學習,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聽外語廣播,這一習慣保持了多年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