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相

原國民政府國策顧問

張作相(1881—1949),男,國民政府國策顧問、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駐吉東北邊防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及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吉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主委。

字輔忱,祖籍直隸深縣太古庄花盆村(現屬河北省深州市前磨頭鎮),生於奉天錦州義縣(今錦州凌海市班吉塔鄉雜木林子村)人,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學良的輔帥。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創辦吉林大學,修吉敦鐵路,興辦自來水,鋪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逝於天津。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盛京將軍增祺,任巡防隊第一營管帶。
登上報紙
登上報紙
1901年他將殺死族兄的仇人打死後投入綠林為匪。后率二三十人的隊伍投奔當時在北鎮一帶活動的張作霖匪伙,在北鎮桑林子一帶組織地方保險隊。他和張作霖並非一家,更不是親兄弟,只是名字偶然巧合,使張作霖很高興,於是結成盟兄弟。在作戰中,張作相曾於槍林彈雨中隻身救張作霖出重圍。因此兩人結下患難之情,形同手足。

投靠張作霖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張作相聯絡幾個好友趁夜闖入仇家,打死殺害其族兄的仇人後,投奔八角台(今台安縣)的“保險隊”,並成為張作霖的盟弟,后隨張作霖被清政府招撫,相繼任清軍游擊馬隊哨官(連長)、管帶(營長)。
1903年被官府正式收編,任新民巡防營哨官。張作相為人忠厚。
1911年(清宣統三年)從東三省講武堂畢業。
民國成立后,任步兵團長,騎兵團長,陸軍少將,步兵旅長,奉天警備司令,師長,陸軍中將,東三省巡閱使署與奉天督軍署兩署總參議、總參謀長,兼張作霖衛隊旅旅長,東三省講武堂堂長,奉軍關內總司令,東路軍司令,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監。
1924年後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軍長、東三省保安副司令,吉林大學校長,東三省護路軍總司令,陸軍上將,軍團長,輔威將軍,北路軍總司令。張學良主政東北后,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政府主席,南京國民政府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張作相曾三次辭卻對其職位的升遷。
1919年8月張作相任第27師師長后,張作霖感到張作相離開自己身邊,工作起來有許多不便。不久,就任命他為東三省巡閱副使。張作相以位高堅辭不就,遂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署和奉天督軍署兩署總參議。
1921年初黑龍江省督軍孫烈臣轉任吉林省督軍,張作霖要任命他為黑龍江省督軍,當即被張作相婉言辭卻,並建議讓第29師師長吳俊升出任。張作相說:“論資歷我不如興權(吳俊升字),論年齡他也比我大。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請讓興權先升。這對我們的前途和事業有好處。”;5月30日北京政府特任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兼蒙疆經略使,“各該特區都統,均應歸該經略使指揮節制。”並以此逐去原熱河都統薑桂題,由奉系派員充任都統。張作霖要派張作相任熱河都統,但張作相仍執意不肯,並極力推薦28師師長汲金純為熱河都統。
1917年代任奉天陸軍第27師步兵第54旅旅長,並代理奉天陸軍第27師師長。
直奉戰爭中,張作相兼任鎮威軍東路第一梯隊司令,進駐永清。奉軍戰敗,退駐榆關,北洋軍閥政府趁機發令對張作霖撤職查辦。張作霖意沮心喪,懷有下野之念,急召張作相密商后策。張作相勸張作霖不要下野,並陳詞獻策。張作霖嘉納其言,精神振作,任張作相為鎮威軍第三路總司令。同時,集合各軍,在榆關背城一戰,使奉軍轉危為安。
陸軍上將;同年3月兼任東三省鐵路護路軍總司令和陸軍第15師師長;同年冬,郭松齡倒戈反奉,張作相部正駐守榆關一帶。郭軍先出關的兩個團在姜女廟被其繳械,繼出關的兩團也在榆關東站被其解除武裝。
1928年北伐軍佔領平、津,吉林學生上街遊行,向張作相請願,要求東北易幟,全國統一。張作相令人架起機槍,拒請願隊伍於轅門之外,只放師生代表進見。張作相表示易幟一事得聽奉天命令,並怒斥師生代表“不好好讀書,亂管國事”,要扣押請願群眾。經吉林教育廳長引咎求情,張作相才答應只關押師生代表,驅散請願隊伍。兩個月後,被關押的代表才分別獲釋。
1930年9月張學良入關,把東北軍政大權交張作相代理。
1931年3月26日 東北四省一市黨務指導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張學良、張作相、萬福麟湯玉麟張景惠分任遼、吉、黑、熱、哈黨務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1年9月15日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副官處副處長李濟川奉張學良之命,到錦州面見張作相,請張作相速回瀋陽主持大政。張作相以其父喪事未畢為詞,而沒立即返沈。
“九·一八”事變后,張作相從錦州去北平,與張學良商討對策,張學良轉請南京政府,令張作相代理東北邊防司令長官,設長官公署於北平,以維持東北危局。張作相以東北邊防機構在北平掛牌為恥,堅持不就。
1933年張作相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同年2月任華北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兼第六兵團總指揮於熱河督師抗日。熱河失守,張作相退兵古北口。后見南京政府先令東北軍抗日,東北軍失利,又迫使張學良下野,張作相憤而辭去軍職,下野隱居天津。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以張氏聲望素著,具有號召軍民力量,派人去天津,餌以高官厚祿,張作相堅拒不就,張作相在東北的財產悉被偽政權沒收。
1942年9月張作相從天津赴長春(當時偽滿洲國的“新京”)。為拉攏張作相,偽國務總理張景惠、日本關東軍司令都曾會見並宴請,張終未就任偽職,旋復居津。
1942年漢奸洪維國受日本侵略者指使,面見張作相,請其出任華北防共委員會主任之職,被其拒絕。
1945年抗戰勝利后,張作相仍隱居天津。國民黨南京政府委任張作相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共副總司令之職。張作相只藉此每年到東北辦理敵偽沒收之房地產,而未實際參與國民黨政權的軍政活動。1948年10月,解放錦州時,張作相在錦州被俘,受到解放軍的禮遇,並派車送其返回天津。在平津戰役前夕,南京政府又委任張作相為國民政府國策顧問,並令其去南京,張作相置之不理,而未前往。
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死於天津。

家庭成員


關係姓名備註
夫人趙靜宣原配夫人
妾侍姓名不詳6位
兒女9個兒子和11個女兒,9個兒子分別是:廷蘭、廷樞、廷范(一作廷藩)、廷錄、廷聲、廷餘、廷鎮、廷誠、廷信。女兒姓名不詳。
張作相在世時,廷蘭、廷樞、廷范、廷錄等均已成家,分別居住在今澳門路和湖南路等處。沒有成家的廷聲、廷餘、廷鎮、廷誠、廷信等,則隨張作相在今重慶道居住。
除廷聲、廷餘、廷鎮、廷信外,其他幾個兒子均已去世。張廷聲和張廷餘居北京,張廷鎮居濟南,張廷信居天津。

軼事典故


前半生

1881年張作相生於錦州義縣南雜木林子村(今凌海市班吉塔村雜木林子村)。幼年家貧,只讀過3年私塾。16歲那年,因族兄遭仇人殺害,他怕受牽連,便流落到奉天(瀋陽)一帶。農忙時給種地人家打短工,農閑時到城裡當泥瓦匠,作些掏炕抹牆的活計。那時,他由於衣服襤褸常遭人欺辱。
張作相由於生活的顛簸和凄苦,深覺世道不平,遂產生鋌而走險出人頭地的念頭。於是,他溜回本村,與本村另一人策劃打死殺害他族兄的仇人,隨後率幾人逃出,落草為寇。
1901年張作相率20人到新民府八角台村投奔張作霖。與張作霖的人馬合在一起,拉起了一支擁有200多人的“保險隊”。
1902年清廷收編,張作霖被任為新民府游擊馬隊管帶,張作相為哨官。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盛京(瀋陽)將軍趙爾巽,將全省舊軍編成八路巡防隊,張作霖任前路統領,張作相為騎兵一營管帶。
1915年後歷任陸軍第二十七師炮兵團團長、旅長、代理師長。
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相任二十七師步兵旅長。
1918年段祺瑞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相任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參議,兼任二十七師師長和衛隊旅旅長。
張作相
張作相
1919年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張作霖重建東三省講武堂,張作相任堂長。
1924年張作相任吉林督軍並出任吉林省省長。在這時期,張作相主張“固守關外,將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為上策。基於這種思想,他在吉林省督軍兼省長任上,做了一些有益於民眾的事。如抵制開放煙禁,在吉林嚴禁種植鴉片,嚴禁吸毒販毒;他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獨自興建了吉海鐵路,並創辦了吉林大學。
1925年奉軍內發生郭松齡叛變的事情。郭松齡部被打敗后,有人主張將郭的下屬重要官員一律殺掉,以儆效尤。張作相以哭相諫,保住了這些人的性命。以後這些人在東北軍進關和西安事變中都成為東北軍的中、高級將領和骨幹。
1927年任“安國軍”第五軍團長,次年依附國民黨,改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又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官等職。在張作霖的提議下,與張作相、吳俊升、湯玉麟、孫傳芳張宗昌韓麟春褚玉璞等再次結拜為盟兄弟。
1928年6月4日瀋陽皇姑屯炸車事件發生后,張作霖被炸死,張作相一心輔佐少帥張學良。張學良對張作相也很敬重,稱他為老叔,輔帥,又讓原配夫人于鳳至做了張作相二夫人花福田的乾女兒,關係一向密切。

後半生

1930年9月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進關,張作相留守東北,任東北四省留守司令,駐瀋陽大帥府,主持東北後方一切事務。
道德為懷-張作相手跡
道德為懷-張作相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張作相正在錦州西郊料理父親喪事,吉林省主席由參謀長熙洽代理。熙洽趁機出賣了吉林,當上了可恥的賣國賊。張作相對此事非常憤慨,曾申令吉林軍政人員不要聽從熙洽的偽令,並派誠允到賓縣另建吉林省臨時政府,但也無濟於事,無可挽回。
1933年張作相退出軍政界。此後,他一直在天津英國租界隱居,在家養花種草消磨時光。以後,他的盟兄弟張景惠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當了漢奸,曾幾次派人找他,強行要他出山任職,幫助日本關東軍幹事,面對日偽當局的一次次威逼利誘,嚴詞拒絕出任任何偽職。1936年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在南京被蔣介石扣留,張作相為營救張學良曾到處奔走。
1945年抗戰勝利后,蔣介石想利用他的威望,讓他出來在東北任職,又都遭到他的拒絕。後任東北行轅政治委員會委員。
1948年蔣介石去台灣前夕,曾派人催請他去台灣,幾次送來飛機票,並為家屬準備了半條船的空位,他都毫不動心。但是,張作相對我黨卻非常親熱,積極組織呼籲國民黨內中高級將領在天津迎接解放。1948年10月15日,正當張作相在錦州家中處理財產時,被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誤俘。當我軍知道他就是東北軍要人張作相時,便馬上向他道歉並希望他站在人民解放事業一邊,還派人一直把他送到天津蘆台火車站。張作相對此事非常感激。
1949年3月張作相因病逝世。周恩來得知后,非常遺憾,曾對張作相的外甥周毓文說:“老先生怎麼故去了,我們還要請老先生出來一起工作呢。”

後世紀念


故居

張作相故居,位於天津和平區重慶道4號,現為天津市房地產開發公司使用,東抵湖北路,南臨重慶道,西臨澳門路,北抵鄭州道。佔地面積1619平方米,建築面積1370平方米。磚混結構三層西式樓房,建築設計考究,牆面凹凸多變,鑲有西式雕花,樓頂高低錯落,屋頂平坡結合,風格別緻。
主樓兩側設有青條石台階,內裝修豪華,設有精緻的壁爐,為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築。二層帶閣樓、半地下室,磚木結構,紅筒瓦,坡屋頂。牆面凹凸多變,鑲有西式雕花,立面呈白色,樓兩側設有青石條階進入正廳。底層六間,中央南側為大客廳,內有雕飾精緻的護牆板,廳前有大平台,其它房間作書房、接待室用。二層七間,為卧室、衛生間。閣樓為貯藏室。地下室作鍋爐房及傭人住用。樓前原有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