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銹蟎

柑橘銹蟎

[寄主] 柑橘類,其中以柑、橘、橙和檸檬受害較重,紅橘和甜橙特別嚴重,抽、金柑受害較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柑橘銹蟎
[別名] 桔芸銹蟎 柑桔銹壁虱 柑桔銹蟎 壁虱、銹蜘蛛、牛皮柑、黑炭丸、銅病
[學名] Phyllocoptes oleiverus ashmead
[ 目 ] 蜱蟎目
[ 科 ] 癭蟎科
[寄主] 柑橘類,其中以柑、橘、橙和檸檬受害較重,紅橘和甜橙特別嚴重,抽、金柑受害較輕。
蜱蟎亞綱真蟎目癭蟎科的一種。俗稱柑橘銹壁虱。在柑橘葉片和果實表皮上為害,受害果實面粗糙,呈褐色或黑褐色,俗稱黑皮果。此蟎也為害檸檬。雌蟎扁平,紡錘狀,淡黃色或橙黃色,長142~178微米。頭胸板前方有長度中等的前葉,前葉前端有一橫溝。頭胸板上無中線,側中線從前葉每側伸出,外彎向前葉基部,然後內彎,向1/3處與一條直的短橫線相遇;然後又稍向外彎,側中線的2/3處正通過背瘤內側,末端接近頭胸板后緣前方。背毛短,向上。腹部有寬闊的縱槽,每一背片遮蓋腹片2~3片。生殖蓋有肋14~16條。羽狀爪5枝。

為害特點


成蟎和若蟎群集於葉、果和嫩枝上,刺吸汁液。廣東、閩南稱受害果為黑皮果,福州稱紫柑,四川稱象皮果。葉上多在葉背出現許多赤褐色的小斑,逐漸擴展遍布葉背,進而發展至葉面。葉背呈煙垢色,葉片午後出現缺水狀上卷,廣東潮汕稱為焙葉。嚴重時,葉片大量枯黃脫落,削弱村勢。果實受害后,在果面凹陷處出現赤褐色斑點,逐漸擴展整個果面而呈黑褐色,果皮粗糙,果小、味酸。皮厚,品質變劣,產量降低。
柑橘銹蟎的越冬蟲態和越冬場所因各地冬季的氣溫高低而有所不同。四川和浙江以成蟎在柑橘腋芽內。潛葉蛾卷葉蛾為害的僵葉或卷葉內、檸檬秋花果的尊片下越冬;在福建以各種蟎態在葉片和綠色枝條上越冬;在廣東,多在秋梢葉片上越冬。柑橘銹蟎的發生代數隨氣候而異。年發生18~30代,世代重疊。柑橘銹蟎一般營孤雌生殖,至今尚未發現雄成蟎。其繁殖力特彆強。卵一般為散生,多產在葉片背面和果面凹陷處。初孵若蟎靜伏不動,后漸活躍,2齡若蟎活動較強,成蟎活躍;如遇驚擾迅速爬行,還可彈跳。成蟎和若蟎均喜蔭畏光,在葉上以葉背主脈兩側較多,葉面較少;在1株柑橘樹上,先在樹冠下部和內部的葉上發生,然後轉移至果面和外部的葉片上為害。柑橘銹蟎終年在柑橘樹上活動,其發生和消長的規律隨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柑橘品種不同而異,當日間溫度達15℃以上時,便可活動取食。日均溫達15℃左右,春梢萌發時開始產卵,4月上旬開始爬上新梢嫩葉,聚集在葉背的主脈兩側為害,5月中旬以後蟲口密度迅速增加,5、6月蔓延至果面上,7~8月蟎口發展到當年的最高峰,7~10月為發生盛期,多時一葉和一果有蟎、卵數達幾百至千餘頭。在葉和果面上附有大量蟲體和蛻皮殼,好似一薄層灰塵,在這個時期以前,是藥劑防治的適宜時期。8月以後部分蟎口轉移至當年生秋梢葉上為害,直到11月仍能見到其在葉片和果實上取食,在7~9月較高溫,濕度條件下常猖獗成災。柑橘銹蟎個體小,可借風力,昆蟲、雀鳥、器械、苗、果的運輸傳播蔓延。該蟎的天敵有7種,其中多毛菌是有效天敵。應注意保護,慎重使用波爾多液等銅製劑防治病害,並隨時注意銹蟎的發展趨勢,以便及時防治。

防止方法


①加強柑橘園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蟲能力。
②保護利用天敵。在多毛菌流行時盡量少用銅製劑防治柑橘病害,注意使用選擇性農藥併合理用藥,以保護天敵。
③藥劑防治局部發生時挑治中心蟲株。當蟎口密度達到每視野2~3頭或發現個別樹有少數黑皮果和個別技梢葉片黃褐色脫落時立即噴葯防治。注意噴射樹冠內部、葉背和果實的陰暗面。主要藥劑有: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多毛菌菌粉(每克7萬菌落)300~400倍液,20型洗衣粉或苦諫油200~300倍液;25%單甲眯水劑3000~4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95%機油乳劑200~300倍液,73%克蟎特乳油4000~5000倍液;20%雙甲眯(蟎克)乳油3000~5000倍液;5%霸蟎靈懸浮劑1000~2000倍液,20%牽牛星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20%殺滅靈乳油1250~2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