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潛葉蛾

昆蟲名

昆蟲名,屬鱗翅目,潛葉潛蛾科(Phyllocnistis citrella),在世界各大洲和我國柑橘產區均有分佈。在我國,江西,江蘇、福建、浙江、海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重慶、上海、雲南等地區柑橘園區均可發生。危害柑橘、金橘、檸檬、二月蘭、構橘、四季橘、冰糖橙等植物。是一種嚴重的柑橘害蟲。潛葉蛾幼蟲為害幼芽嫩葉,個別情況會危害果實。幼蟲鑽入葉片表皮之下取食葉肉組織,造成蜿蜒的蟲道,並在中間留下糞線。因此有鬼畫符、繪圖蟲的俗稱。被害葉片捲縮,可成為柑橘全爪蟎(紅蜘蛛)、卷葉蛾等害蟲的越冬場所;造成被害葉片光合效率低,易於脫落,並且有可能誘發潰瘍病等侵染性病害。

簡介


柑橘潛葉蛾屬鱗翅目,橘潛蛾科。又稱繪圖蟲鬼畫符、潛葉蟲。是柑橘新梢期主要害蟲之一,我國柑橘產區均有發生,長江以南受害最重。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日本及大洋洲等地有分佈。能危害所有柑橘屬植物。
柑橘潛葉蛾
柑橘潛葉蛾

危害情況


潛葉蛾的幼蟲孵出后從卵殼底部潛入寄主嫩葉、嫩莖皮下組織取食,蛀成彎曲銀白色隧道,在隧道中間有1條黑色線為幼蟲的排泄物。葉片受害組織不能正常生長而另一面葉組織則正常生長,因此使葉片捲縮硬化,俗稱“茶米葉”,提早脫落。新梢嚴重受害時也會扭曲,影響次年開花結果。幼年樹和苗木受害,嚴重影響樹冠的擴大和苗木質量。幼果受害,果皮留下傷跡。枝葉受害后的傷口常是柑橘潰瘍病病菌侵染的途徑,導致潰瘍病嚴重發生。又常成為蟎類等害蟲的越冬場所。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僅為2毫米,翅展約5.3毫米,觸角絲狀,體翅全部白色。前翅尖葉形,有較長的緣毛,基部有黑色縱紋2條,中部有“Y”字形黑紋,近端部有一明顯黑點;后翅針葉形,緣毛極長足銀白色,各足脛節末端有一個大型距;跗節5節,第一節最長。卵扁圓形,長0.3~0.4毫米,白色,透明。幼蟲體扁平,紡錘形,黃綠色;頭部尖;足退化;腹部末端尖細,具有1對細長的尾狀物。
蛹有前蛹期。蛹扁平紡錘形,長3毫米左右,初為淡黃色,后變深褐色。腹部可見7節,第一節前緣的兩側及第二至第六節兩側中央各有1瘤狀突起,上生l長剛毛;末節后緣兩側各有1明顯肉刺。蛹外有薄繭,繭金黃色。
柑橘潛葉蛾
柑橘潛葉蛾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9~15代,世代重疊,以蛹和幼蟲在被害葉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蟲開始危害,7-9月是發生盛期,危害也嚴重。10月份以後發生最減少。完成一代需20天左右。成蟲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棲息在葉背及雜草中,夜晚活動,趨光性強。交尾後於第二至第三天傍晚產卵,卵多產在嫩葉背面中脈附近,每葉可產數粒。每頭雌蟲可產卵40-90粒,平均60粒左右。幼蟲孵化后,即由卵底面潛入葉表皮下,在內取食葉肉,邊食邊前進,逐漸形成彎曲蟲道。成熟時,大多蛀至葉緣處,蟲體在其中吐絲結薄繭化蛹,常造成葉片邊緣捲起。苗木和幼齡樹,由於抽梢多而不整齊,適合成蟲產卵和幼蟲危害,常比成年樹受害嚴重。

生活習性


柑橘潛葉蛾的田間消長規律和對新梢的危害程度,各柑橘產區略有不同。但多從6月初的夏梢抽發開始危害,一直延續到10月上旬的秋梢老熟,又以8~9月危害最盛。該蟲在南部地區年可發生12代以上,在北部地區8~9代左右,世代重疊,多以蛹在秋冬梢葉緣卷折內越冬。潛葉蛾成蟲無趨光、趨化性,白天多棲息於冠內葉背和橘園雜草叢中,清晨和晚上8~10時活動頻繁,雌蛾將卵多產在嫩葉中脈兩側或嫩枝上,每葉產卵數粒至20粒,幼蟲孵化后蛀入葉片或嫩梢表皮蛀食危害,形成白色彎曲蟲道。潛葉蛾發生的盛期若與柑橘夏、秋梢大量抽發相吻合,危害往往嚴重;苗木和幼樹由於抽梢多而不整齊,利於成蟲產卵和幼蟲危害,受害也較嚴重。影響潛葉蛾大量發生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因素、天敵因素和食物因素。柑橘潛葉蛾發生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4~28℃,相對濕度80%左右。幼蟲危害嫩葉、嫩枝后,使葉片捲曲硬脆而脫落,新梢生長受阻,影響樹勢和抽梢結果,幼蟲危害的傷口又利於潰瘍病和蟎類等病蟲害的侵入危害。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

杜絕蟲源,防止傳入;結合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葉並燒毀。

藥劑防治

成蟲羽化期和低齡幼蟲期是防治適期,防治成蟲可在傍晚進行;防治幼蟲,宜在晴天午後用藥。可噴施10%二氯苯醚菊酯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殺蟲和殺卵效果均好),或25%兩維因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5%吡蟲啉乳油1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