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觀音

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

蕭觀音(1040年—1075年),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父親蕭惠(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遼代著名女詩人。

重熙年間,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生太子耶律濬。1055年(清寧元年)十二月立為皇后,尊號懿德皇后。由於諫獵秋山被皇帝疏遠,作《回心院》詞十首。1075年(大康元年)十一月,契丹宰相耶律乙辛、漢宰相張孝傑、宮婢單登、教坊朱頂鶴等人向遼道宗進《十香詞》誣陷蕭后和伶官趙惟一私通。

相貌穎慧秀逸,嬌艷動人,個性內向纖柔,很有才華,常常自製歌詞,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彈得一手好琵琶,稱為當時第一。也有詩作,被遼道宗譽為女中才子。

1075年,被道宗賜死,其屍送回蕭家。1101年(乾統元年)六月,天祚帝追謚祖母為宣懿皇后,葬於慶陵。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040

出生

1040年出生。

1040

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

重熙(1032年~1055年)年間,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

1055

被立為皇后

清寧元年(1055年)十二月,立為皇后,尊號懿德皇后。

被立為皇后
1058

生皇子耶律浚

清寧四年(1058年),生皇子耶律浚。

1075

去世

1075年(太康元年),被張孝傑與耶律乙辛誣陷與趙唯一私通處死。

人物生平


蕭觀音彩色畫像
蕭觀音彩色畫像
蕭觀音,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父蕭惠為遼興宗母親蕭耨斤的弟弟。
重熙(1032年~1055年)年間,被燕趙國王耶律洪基納為妃,生三位公主:耶律撒葛只、耶律糾里和耶律特里,一位太子耶律浚(有的史料又作耶律濬)。
清寧元年(1055年)十二月,立為皇后,尊號懿德皇后。
清寧二年八月,蕭觀音隨耶律洪基在秋山打獵,行至伏虎林。耶律洪基命其賦詩,作《伏虎林應制》,道宗非常高興,稱她為女中才子。十一月二十六日(1057年1月4日),群臣上蕭觀音尊號為懿德皇后。
清寧四年(1058年),生皇子耶律浚。皇太叔耶律重元妃入賀,艷冶自矜,蕭觀音告誡她說:“為貴家婦,何必如此!”重元妃因此記恨蕭觀音,煽動耶律重元造反,耶律重元父子合定叛謀。
清寧九年七月十九日(1063年8月15日),起兵,史稱重元之亂。很快失敗,當時耶律乙辛等人功勛卓著獲得提拔,很快權傾朝野。蕭觀音當時受道宗專寵,並不與耶律乙辛一黨同流合污,使得耶律乙辛十分鬱悶。
咸雍元年正月初一(1065年2月8日),梁王耶律浚冊為皇太子,耶律乙辛開始謀划陷害皇后一家。咸雍末年,由於諫獵秋山被皇帝疏遠,作《回心院》詞十首,抒發幽怨悵惘之情。蕭觀音與趙惟一絲一竹相合,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後宮盛傳她兩人情投意合,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紛紛謠琢,惡意中傷。
1075年(太康元年),被張孝傑與耶律乙辛誣陷與趙唯一私通處死。

主要成就


蕭觀音自幼能誦詩,旁及經書、子書。長大后,容貌端莊秀麗,為蕭氏諸女之冠。工詩,喜書,善談論,並能自制歌詞,好彈箏,尤善琵琶。的傳世作品雖然只有15首,但卻是在中國女性文學史上排得上位,在契丹諸詩人中公認的第一人。
深受中原漢文化熏陶,具有很高的漢文化素養。一次,蕭觀音從行道宗秋獵,到了一個名叫伏虎林的地方,受命賦詩曰:“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叫猛虎不投降。”蕭觀音還有《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詩,詩曰:“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琛。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大宇看交泰,應知無古今。”這兩首詩雖為應制唱和之作,卻慷慨豪邁,大氣磅礴,表現了北方女性粗獷豪放的性格。在蕭觀音的所有作品中,這十首《回心院》詞流傳最廣,徐釚的《詞苑叢談》、徐誠庵的《詞律拾遺》、況周頤的《蕙風詞話》、鍾惺的《名媛詩歸》、陸昶的《歷朝名媛詩詞》中均有收入、評析。
蕭觀音死後被天祚帝葬於慶陵。金滅遼時,蕭觀音的屍體從墓中挖出,剝去衣飾任由牛馬踐踏。

軼事典故


背景

蕭觀音與遼道宗
蕭觀音與遼道宗
1075年(太康元年)皇太子參預朝政,法度修明。耶律乙辛圖謀蕭皇后和太子的心情益切,得知單登記恨皇后,便同她串通一氣,謀害蕭觀音。
單登的宮女本來是耶律重元家的婢女,她也會彈箏。耶律洪基曾經召她彈奏,可能也想寵幸她,蕭觀音說:“她是叛臣的婢女,難保她不會像春秋時的豫讓那樣為主報仇”(當然這裡不排除蕭觀音有吃醋的私心),於是耶律洪基就沒有過於親近她。沒入宮中,也善彈箏與琵琶。她每與趙惟一爭能,卻不被見用,單登本是一個精於音律的宮女,經比試后敗給了趙惟一,但她卻認為自己並不是輸在技藝不如人,而是輸在皇后對趙惟一的偏心上。單登經常向妹妹清子發牢騷,恰好她的妹妹清子又是耶律乙辛的情婦,自然很快就到了耶律乙辛知曉。

過程

耶律乙辛命人寫成粗俗、淫穢的《十香詞》,由單登誆蕭觀音說,這是宋國“忒里蹇”(皇后)所作,請皇后“御書”。如此,可稱詞、書“二絕”。蕭觀音不知是計,為其手書後,又書寫自己所作七言絕句《懷古》一首,詩曰:“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君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耶律乙辛借題發揮,命單登據以指控趙惟一與皇后私通。道宗輕信讒言,以“鐵骨朵”擊蕭皇后,幾至殞命。道宗又派參知政事張孝傑與耶律乙辛鞫審此案。二人對蕭觀音施以酷刑。耶律乙辛對趙惟一施加釘子釘、炭火烤等種種酷刑,又捕風捉影把教坊藝人高長命抓來,嚴刑拷打,兩人都屈打成招。然後張孝傑奏報說,《懷古》詩“宮中只數趙家妝”、“惟有知情一片月”兩句中,含“趙惟一”三字。於是,道宗敕蕭皇后自盡。蕭觀音自盡前,想見道宗最後一面,也未獲准,遂作《絕命詞》一首,飲恨而逝。
根據耶律乙辛的《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描述的蕭觀音與趙唯一偷情的過程:
大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根據外直別院宮婢單登以及教坊朱頂鶴供認,本坊伶官趙惟一與本坊入內承直(官名)高長命私自來往,因為彈得一手好琵琶,得到召見入內,於是仗恃得到皇后的恩寵胡作非為冒犯明令禁止的法禮,計劃伺候懿德皇后御前,疏忽於咸雍六年九月,皇后駕臨木葉山,趙惟一公稱有懿德皇后旨,將他召入彈箏。當時皇后將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令趙惟一作調。
從早晨到晚后,調成,皇後向簾下看,隨即隔著帘子與趙唯一對彈。到了晚上,命令點亮燭火,傳命令趙唯一脫掉官服,身著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皇后穿著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頭戴百寶花簪、腳穿紅鳳花靴,令趙唯一重新擱置內帳,對彈琵琶。
兩人之後用酒對飲,一會飲酒一會彈琴,一直到院鼓敲了三下,命令內侍出帳,當時是單登值帳,沒有聽到帳內彈琴飲酒聲,反而聽見笑聲。於是單登偷偷地從帳外偷聽。聽見皇后說:“可以封你做郎君”。趙唯一低聲說:“奴才雖然健碩,但只不過是小蛇,自然敵不過可汗的真龍。”皇后說:“雖為小猛蛇,卻賽過真懶龍。”此後只聽見“惺惺若小兒夢中啼而已”。
院鼓敲了第四下,皇后令單登揭帳,說:“趙惟一酒醉不省人事,替我叫醒他。”單登叫了很多遍才醒,於是起身告辭,皇后賜給金帛一篋,趙唯一謝恩而出,其後雖然皇后隨時召見,但趙唯一不敢入帳。
皇后非常想念他,所以作《十香詞》賜給趙唯一。後趙唯一在朱頂鶴面前炫耀《十香詞》,朱頂鶴奪其詞,后與單登懼怕連坐找到耶律乙辛,乞求耶律乙辛代為轉奏。

史籍記載


遼道宗后蕭氏,諱觀音。生於名門,性溫良敦厚,耿介正直。容顏嬌媚,顧盼生姿。善屬文,工制曲,不輟武藝,女工猶精,運針之巧比擬薛靈芸。后初歸道宗,尚稱琴瑟和諧。然見帝懈怠朝政,思班姬、魏徴故事,自為勉勵,數直諫,竟見疏。蕭后幽居深宮,寂寞多閑,惟填詞制曲,以解憂愁,與伶官趙惟一過從日密,稍逾禮制。一日後盛自妝飾,坐晶簾之後,召趙惟一。趙登門閉鎖,二人遂調陰陽,合牝牡。後作《十香詞》遺趙,辭藻艷冶,文勝於情,不合詩教。
時耶律乙辛、張孝傑諸佞弄權,素與後有隙,得《十香詞》以上道宗,妄言其事,所述皆過其實。帝勃然而怒,判趙惟一凌遲,更欲誅后,但關皇家體統,不宜宣揚,復兼舊情未泯,姑賜后死,令於宮中自縊。
蕭后領旨,神色如常,叩謝皇恩。求覲見皇帝,因作決別,不許。復求見太子,託付遺言,亦不許。遂盡除冠冕首飾,敬捧白綾,從容自縊。諸傳旨太監恭祝升天,蕭后亦一一回禮。后雖儀態萬方,不失禮數,然自縊苦事,難求速死,唯高掛樑上,掙扎良久,方氣絕,享壽三十六歲。
蕭后拋綾於樑上,縴手結束,引頸入繯,傳旨宦官見后已尊旨自縊,初不甚難耐,猶強自克制,冀合裙釵之禮教,復循皇室之規儀。須臾便蹬踢扭轉,捉挼俯仰,似欲呻吟,斷續有聲。一手摩娑蘇匈,一手逗弄牝門,杏眼乜斜,面帶赬紅,香肩全露而訶子微松。俄而更鎖眉瞋目,張唇伸舌,香涎滿頷頦,容色凄楚,猶惹人憐愛。修頸縊而猶長,蘇匈脹而愈軟,四肢僵挺,絲足蹬緊,窸簌抽搐。如是有頃,后乍分玉股,清水涓涓而下,涴裙沾襪。更震顫片刻,凄然長吟。諸人再跪,恭送蕭后升天。禮畢,遽仰觀之,氣已絕矣。后屍兀自高懸,髮絲凌亂,衣衫狼藉,面頰慘白,涕淚交流,杏眼翻白,香舌微吐,玉體強直,下身汁液淋漓,褻褲浸透,雙履落地,絲襪濡濕。其狀凄美慘烈,大異生時。帝復令盡除其衣裳鞋襪,剝去其抹胸褻褲,以草席裹玉屍,送歸蕭家。
掌押送之吏久聞蕭后美若天仙,得此良機,乘夜色運后屍入屋內,欲行不軌之事。揭草席,但見后之玉體,肌膚光潔,面色桃紅,杏眼緊閉,櫻口微張,手足綿軟,酥胸挺立,私處濕潤,貌美如生前。吏獸慾難耐,遂解衣褲,擁蕭后屍與之交接。
比及蕭后孫天祚帝登大寶,盡誅乙辛子孫餘黨,開棺戮孝傑屍。時蕭后幽魂正在宮中,教一宮娥女工,忽凄然一笑,曰:“吾沉冤得雪,今歸天際。爾等自當努力。去也,勿念。”言罷,如煙而散。
——《遼宮異史·蕭后之死》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蕭觀音畫像,出自應縣木塔壁畫
蕭觀音畫像,出自應縣木塔壁畫
遼道宗:“皇后可謂女中才子!”
蕭惟信:“懿德賢明端重,化行宮帳,且誕育儲君,為國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
吳梅:“詞意並茂,有宋人所不及者。”
徐釚:“怨而不怒,深得詞家含蓄之意。斯時柳七(柳永)之調尚未行於北國,故蕭詞大有唐人遺意也”。
朱彝尊:“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納蘭性德:“六宮佳麗誰曾見,層台尚臨芳渚。一鏡空瀠,鴛鴦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只有花鈴,綰風深夜語。”

人物爭議


偷情這個件事情,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完全是耶律乙辛的陰謀構陷,蕭觀音是被冤枉的;也有人認為蕭觀音確實與伶官趙惟一有私情,只是不幸地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當時的契丹雖然已經是正在漢化中的民族,但在道德觀念方面,特別是對兩性交往方面遠遠沒有中原王朝控制得那樣嚴,像蕭觀音這樣公然把男性伶官召進寢宮彈琴的事情,這在中原是不可想象的。在沒有太多道德束縛的情況下,失寵的皇后愛上多才多藝的伶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過這種事情即使發生了,以契丹的習俗,蕭觀音也不致於賠上一條性命。涿州人王鼎將蕭觀音冤案的詳細情形寫進《焚椒錄》中,並將當時的奏摺、詩詞全部收錄進去,極力為蕭觀音鳴不平、道冤情,他認為蕭觀音取禍的原因為“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假如她不作《回心院》,也就不會有《十香詞》一事;假如她不善書,也不會一時技癢而為單登手書艷詞,而《懷古》詩的巧合則是難以解釋的巧合。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歷史小說《蕭觀音》劉書芳著。

戲曲形象

一彎冷月照宮牆
胡笳聲聲斷愁腸
昨日里珠繞翠圍厭膏粱
今日是鐵窗殘燭泣夜長
我不怨君王情義薄
卻詫奇禍來迅猛
琵琶一曲本尋常
為什麼冤獄突然從空降
扇面題詩賜單登
為什麼惡意曲解把人冤枉
後宮寶藏鮫綃巾
為什麼作證上公堂
單登一去無蹤影
看來今日大禍非尋常
老國丈臨刑話衷腸
說趙王居心險惡如虎狼
年初叛亂誅元兇
案情將清心慌張
我苦諫君王遭忌謗
嘆只嘆君王情深恨更長
今日里後宮毒設陷人坑
分明是孤注一擲掀風浪
倘然是趙王奸計逞
怕只怕頃刻之間戰亂迸發
民怨沸騰家國危亡
一場大禍起蕭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