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排山鄉
耿馬縣境內東部的鄉
四排山鄉位於耿馬縣境內東部,距縣城37千米。地處東經99°23′至99°45′,北緯23°21′至23°36′,東與雙江縣沙河鄉相連,南與滄源縣岩帥鎮、勐省鎮隔河相望,西與本縣賀派鄉、耿馬鎮毗鄰,北與芒洪鄉交界。
鄉鎮全貌
2007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69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50萬元,經濟作物收入2126萬元,畜牧業收入194萬元(出欄肉豬1028頭、出欄肉牛681頭、出欄肉羊705頭),漁業收入2萬元,林業收入7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97萬元,其他收入473萬元;家禽存欄21174隻;糧食總產量達到492萬公斤,增長1.2%,完成計劃任務的98%,農民人均佔有糧食295公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858元。
四排山鄉擁有較好的交通條件,通訊發達,2007年全鄉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境內鄉村公路和機耕路道通車路程達224.6公里;有手機信號接收塔9座。全鄉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縣鄉公路為彈石路面;進村道路大部分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少數已實現硬化,其餘均為土路;現正準備修建1個鄉級車站。全鄉共擁有汽車67輛,農用運輸車74輛,拖拉機206輛,摩托車692輛。有2193戶通自來水,有83戶飲用井水,有98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3312戶通電,有113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39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5戶。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45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2戶。全鄉8個村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通電視、已通電話;有部分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8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9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完善的農田水利建設:為充分利用水資源,鄉境內有一座裝機容量為2×250千瓦的小水電站;有小二型水庫2座,水塘1個。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452畝,有效灌溉率為53.2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45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畝。
全鄉主要產業為甘蔗產業和茶葉產業,甘蔗銷往耿馬糖廠、華僑糖廠、雙江糖廠和勐省糖廠。2007年甘蔗面積達4.4萬畝,其中高優蔗園2.4萬畝;茶葉面積達9926畝,其中高優茶園9700畝。全鄉產業發展思路是:打牢農業基礎,提升甘蔗支柱產業,壯大茶葉和蠶桑產業,培育核桃、畜牧、膏桐、佤文化旅遊四個後勁產業。上部冷涼地區種植茶葉和核桃,下部熱區資源豐富的地區種植甘蔗,中部以種桑養蠶、膏桐產業為主的種植業產業規劃,著力推進特色產業的發展。
徠四排山鄉
中學全景
四排山鄉
產業協會
四排山鄉
3、沼氣建設。在縣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投資10.8萬元,建成8m3沼氣池45口,其中上級補助3.6萬元,群眾自籌7.2萬元。
4、農網改造。投資21.6萬元完成蒿子壩上寨和大海子兩個自然村農網改造。其中上級補助18萬元,群眾自籌3.6萬元。
四排山鄉
7、科技培訓和勞務輸出工作。採取以會代訓、外出考察、現場指導培訓等方式,聘請縣茶辦、鄉農科員等有關技術人員,對農戶就茶葉、種植、管理、防病蟲害等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4場次,參加培訓人員達400餘人次。同時,成功組織了兩批農村富餘勞動力參加縣勞務輸出活動和個人外出打工,共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50多人。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後續管理工作,為群眾增收開闢了新途徑。
8、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一是制定黨員發展工作規劃及年度計劃,把本村的致富能手和優秀青年列為重點培養對象,由支部委員掛鉤進行一對一的培養,做到成熟一個,吸納一個,2006年以來共吸收新黨員8名,進一步增加黨組織力量。二是根據《黨章》、中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其它規定,建立健全黨員民主評議、黨建目標管理、村委會工作、村務財務、民主管理制度等農村基層黨建制度,並將制度上牆,成了按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良好工作局面。
美麗的班中山水庫
四排山鄉國土面積358.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160米,最低海拔800米;年均氣溫19.3℃,年均降雨量1180mm,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地形呈東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區為喀斯特溶岩地貌,地下溶洞多,地表水缺乏。山區、半山區為溫帶氣候,壩區為熱帶、亞熱帶氣候,立體氣候較為明顯。全鄉耕地總面積75968畝,人均耕地5.44畝,其中水田3667畝,人均0.26畝,旱地72301畝,人均5.18畝,是一個以旱作物為主的山區鄉。林地面積201069畝,森林覆蓋率27.4%。
明顯的立體氣候優勢,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經濟等作物。上部冷涼地區適合種植茶葉、核桃和草果,下部熱區資源豐富的地區適合種植甘蔗、林果和蔬菜,中部以適合種桑養蠶和發展膏桐產業;寬闊的草場,為發展壯大畜牧產業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這些獨特的資源優勢是探險、科學考察、投資和旅遊觀光神奇、迷人的地方。
2021年7月14日,耿馬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四排山鄉人口數為13977人。
美麗的佤山
四排山鄉因境內有牛肩山、丫口尖山、火石山、巴達山連綿起伏排列而得名。這裡人類繁衍生息和歷史文化悠久,山水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境內文物遺址多,歷來是遊客所關注的地方。距鄉駐地40公里的小黑江畔巴達山麓,有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聞名遐邇的新石器文化和古人類遺址—石佛洞及紅土坡文化;在火石山以東,離鄉政府12公里,有3000多年的小芒關崖畫;往西距鄉駐地15公里,有東老的小乘佛教長老古墓群以及一座具有濃厚古代佛教文化的石壘塔。這些充分反映了四排山先民經濟文化生活的豐富內涵。
四排山地質地貌多樣,有亞熱帶峽谷、溶洞、古代榕樹群、紫荊花大峽谷、橄欖壩等自然景觀;一望無際的班康、東坡高優生態茶園和旱母壩、濃覽壩高優蔗園象綠色的地毯,覆蓋在四排山大地,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鄉境內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東坡砷砂聞名中外;有一座500千瓦的水電站。民風民俗淳樸,是探險、科學考察、投資和旅遊觀光神奇、迷人的地方。
石佛洞遺址
滇西南高山峽谷之間,瀾滄江支流小黑江畔,一個巨大的天然洞穴,3000年前,一支神秘的古代先民曾在此活動,此後又突然消失,考古學家揭開了石佛洞謎一樣的故事。石佛洞位於耿馬縣四排山鄉石佛洞村,地處瀾滄江支流小黑江邊的懸崖上,是一處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因洞穴內的鐘乳石造型似佛像而得此名,生活在附近山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個民族的村落里,都有著與此洞相關的傳說。這是個神奇的洞穴,每到潑水節村民都要到洞穴內祭祀、聚會。據傳,走通這洞就能到達雙江縣,但是如今還沒有人能真正弄清楚洞穴內的環境。
四排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