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頭

大刀頭

大刀頭,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孫)李陵〉。漢武帝時李陵敗降匈奴,昭帝即位遣李陵故人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李陵。單於置酒賜漢使者,“立政 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 也”。刀環在刀之頭,后即以“大刀頭”作為“還”字的隱語。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李廣·(孫)李陵〉
昭帝立,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素與陵善,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於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后陵、律持牛酒勞漢使,博飲,兩人皆胡服椎結。立政大言曰:“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動之。陵墨不應,孰視而自循其發,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頃,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謝女。”陵曰:“霍與上官無恙乎?”立政曰:“請少卿來歸故鄉,毋憂富貴。”陵字立政曰:“少公,歸易耳,恐再辱,奈何!”語未卒,衛律還,頗聞余語,曰:“李少卿賢者,不獨居一國。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語之親也!”因罷去。立政隨謂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譯文

昭帝立為帝,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向來與李陵友好,派李陵的老朋友隴西人任逃生等三人一同到包塑招回奎墮。任立迪等到達包軀,單於擺酒賜濩使者,奎陸、餐律都在座。任立迪等見到奎墮,沒有機會私語,便目視李陸,多次撫摸佩刀上的環,摸捉李陵的腳,暗諭可以歸漢。後來,奎陸、聾硿都用牛肉和酒慰勞選使者,換杯而飲,兩人都著胡服,扎一撮髮髻。任立政大聲說: “漢已經大赦,中原安樂,主上年少,霍子盂、上官少叔執政。”用這話來先打動李陵。李陵默不作聲,總是看著並撫摸自己的頭髮,回答說:“我已經穿上胡服了!”不一會兒,衛律起身更衣,任立政說:“哎,少卿勞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問好。”李陵說:“霍與上官二位無恙吧?”任立政說:“請少卿回歸故鄉,不必擔憂富貴。”李陵叫著任立政的字說: “少公,回去容易,恐怕再受凌辱,怎麼辦!”話沒說完,衛律返回,聽到了餘音,便接著說: “李少卿是賢人,不只是居住在一國。范蠡遍游天下,由余離開西戎到了秦國,今天談話為何如此親密!”隨後撤去宴席。任立政隨即問李陵說:“你也有意回去嗎?”李陵說:“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釋義

漢武帝時李陵敗降匈奴,昭帝即位遣李陵故人任立政等三人至匈奴招李陵。單於置酒賜漢使者,“立政 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 也”。刀環在刀之頭,后即以“大刀頭”作為“還”字的隱語。

同源典故


刀環 刀環有約 刀環泣 刀環淚 刀環約 刀環視 刀頭 刀頭飛鏡 唱刀環 問刀頭 夢刀環 夢刀頭 大刀折 寄刀環 寄刀頭 折大刀 明月攬刀環 望刀頭 盼刀環 破鏡刀環 視刀環 解刀環 詠大刀 賦刀環 雪窖刀環

用典示例


《玉台新詠·古絕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問夫何處也。‘山上復有山’,重山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當大刀頭’,刀頭有環,問夫何時當還也。‘破鏡飛上天’,言月半當還也。”
宋 方岳 《水調歌頭·九日多景樓用吳侍郎韻》:“舊黃花,新白髮,笑重遊。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
作者詩題詩句
宋之問望月有懷佳期應借問,為報在刀頭。
常建塞上曲百戰苦不歸,刀頭怨明月。
康庭芝詠月佳期應借問,為報在刀頭。
徐彥伯芳樹藁砧刀頭未有期,攀條拭淚坐相思。
施肩吾送裴秀才歸淮南怪來頻起詠刀頭,楓葉枝邊一夕秋。
李商隱擬意空看小垂手,忍問大刀頭。
李群玉初月二首破鏡徒相問,刀頭恐隔年。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王昌齡從軍行二首夜聞漢使歸,獨向刀環泣。
趙嘏洞庭寄所思書中自報刀頭約,天上三看破鏡飛。
錢起送崔校書從軍別馬連嘶出御溝,家人幾夜望刀頭。
韓翃送劉侍御赴令公行營東城躍紫騮,西路大刀頭。
高適入昌松東界山行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高適送劉評事充朔方判官賦得征馬嘶贈君從此去,何日大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