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政策

海洋政策

國家為實現其海洋事業的發展目標、戰略、方針或規劃而制定的行動準則。

目錄

正文


制訂海洋政策目的在於有效地組織各種海上活動,協調國內有關海洋事業各部門之間的關係,正確處理海洋國際問題,維護本國的海洋權益,最有效地促進本國的海洋開發利用和國際合作。海洋政策通常以國家的立法、政府的法規和行政指令、事業規劃等方式具體化、條理化、法律化,藉以發揮其指導、協調、制約的作用。
海洋政策是在人類海洋活動能力不斷增強,海上活動日益頻繁,海洋事務日益複雜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的。中國是興漁鹽之利最早的國家之一,在周代已設立漁官;明代實行罟棚組織進行漁政管理;清代開始建立漁團,訂立了一些章程。辛亥革命后,政府設立漁政局制定漁業政策,鼓勵漁民入公海捕魚,加強護漁防盜,改進漁業技術;陸續公布了《公海漁業獎勵條例》、《漁船護洋緝盜獎勵條例》、《漁業技術傳習章程》,1929年公布《漁業法》,產生了現代海洋漁業的政策。20世紀60年代海洋開發興起以後,各國都制定了海洋開發的戰略和長遠規劃,出現了國家的海洋總政策。如美國《1966年海洋資源和工程發展法》,是一個綜合地、長期地協調國家海洋計劃的政策,成為美國70年代的海洋總政策。一些國家設立了國家海洋政策協調機構以加強海洋政策對海洋事業的指導職能。如美國聯邦政府設立國家海洋資源和工程發展委員會,美國國會成立國家海洋與大氣顧問委員會,日本成立海洋開發審議會等。
海洋事業包括海洋的生產、經濟、軍事、科學、服務活動和管理工作,以及與此有關的外交、法律方面的活動。這些活動互相滲透、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形成海洋經濟各個行業的發展政策、經營管理政策、技術政策,以及協調各種活動、行業間關係的跨行業、跨部門的政策。如海洋資源保護政策、海洋環境保護政策、海洋經濟管理政策等。海洋政策一般是指國家的海洋政策,是一個國家的意志和利益的體現。由於海洋中發生的各種自然現象不受國界限制,海洋的大部分屬於公海,其中的資源是人類共同財富。保護海洋環境,防止海洋自然災害,分配、管理和開發公海的資源都是國際問題,與各海洋國家的利益有直接關係。海洋國家海洋政策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保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即保護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海洋礦產資源等的利益以及領海、大陸架、經濟區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海洋國家基於各自的利害關係組成不同的集團。為了集團的利益簽定共同遵守的協定、條約等方式的準則,形成集團的海洋政策。聯合國大會曾就各國的海洋權益問題召開 3次國際海洋法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公約對各國的海洋權益、領海、毗連區、大陸架、專屬經濟區的範圍、權利和義務都作了規定,實際上是聯合國的海洋政策。這樣,當前有 3種性質的海洋政策:國家的、集團的和聯合國的。國家的海洋政策是一國基本的海洋政策,往往可以決定其對集團、聯合國的海洋政策所採取的立場。
為了制訂統籌兼顧、切實可行的海洋政策,各國很早便開始了海洋政策的理論研究。1609年荷蘭法學家H.格勞秀斯發表的《海洋自由論》是最早的從法律方面研究海洋政策的著作,它對以後的國際海洋法和海洋政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20年來各國開始全面研究海洋政策,1977年美國特拉華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G.J.曼貢教授所著的《美國海洋政策》,全面闡述了美國海洋政策的歷史和現狀,這是第一部關於海洋政策的專著。目前,海洋政策研究重點已從國際海洋法對國家海洋政策的影響轉移到新海洋法制度下國家海洋政策在海洋管理中的作用。海洋政策已成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交叉的研究領域。研究方法日益多樣化,出現了比較海洋政策研究、區域海洋政策研究等方法,並且日益國際化。有些國家的大學開設了海洋政策課程,成立了海洋政策研究中心。如美國特拉華大學的海洋政策研究中心、夏威夷“東西方中心”的海洋環境與政策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