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貝羅奇奧

馬可·貝羅奇奧

馬可·貝羅奇奧(Marco Bellocchio),1939年11月9日出生於義大利皮業琴察,義大利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羅馬電影實驗中心。

1965年,與同學用小成本拍攝個人首部劇情片《怒不可遏》在歐美影壇獲得了很高的評價。1967年,執導劇情片《中國是近鄰》獲得第第3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007年,擔任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成員。2009年,執導傳記劇情片《征服》獲得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2011年,獲得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2015年,獲得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同年,執導劇情片《吾血之血》獲得第7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提名。2020年5月8日,憑藉《叛徒》獲第65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演藝經歷


1961年,自編自導個人首部短片《Colpa e la pena, La》。1962年,23歲的馬可·貝洛奇奧從羅馬電影實驗中心導演系畢業后前往英國留學;同年,擔任劇情短片《Ginepro fatto uomo》的導演。1965年,與同學用小成本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怒不可遏》,該片獲得第1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帆獎。
1967年,自編自導由格勞科·毛里、Elda Tattoli、保羅·格拉齊西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中國是近鄰》,該片獲得第3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969年,與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等聯合執導劇情電影《愛情與憤怒》,該片入圍第1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72年,執導由吉安·馬里亞·沃隆特主演的驚悚電影《把怪物放在首頁》;同年,自編自導劇情電影《以父親的名義》。
1975年,執導紀錄片《解放了的瘋子》。1976年,自編自導由米凱萊·普拉奇多、Franco Nero、Miou-Miou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凱旋進行曲》;同年,馬可·貝羅奇奧獲得第2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銅豹獎。1980年,自編自導由米歇爾·皮科利主演的劇情電影《虛無飄渺》,該片入圍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他憑藉該片獲得第2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1982年,自編自導由洛烏·卡斯特爾、埃瑪妞·麗娃等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眼睛和嘴巴》,該片入圍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84年,自編自導由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克勞迪婭·卡汀娜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亨利四世》,該片入圍第3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1988年,自編自導由碧翠斯·黛爾主演的劇情電影《安息日》。
1991年,自編自導由維托里奧·梅佐焦爾諾主演的劇情電影《定罪》,該片獲得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特別獎。1994年,自編自導由Thierry Blanc、Simona Cavallari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蝴蝶的夢想》。1997年,由其自編自導的愛情戰爭電影《漢堡王子》上映,該片入圍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99年,自編自導由法布里齊奧·本蒂沃利奧主演的劇情電影《難以抗拒的溫柔》,該片入圍第5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2年,自編自導由賽爾喬·卡斯特利托、琪婭拉·康蒂搭檔主演的劇情電影《信仰時分》,該片入圍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1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2003年,自編自導由瑪雅·珊薩主演的劇情電影《再見,長夜》,該片獲得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小金獅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48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2006年,執導由賽爾喬·卡斯特利托、唐娜提拉·芬諾恰羅共同主演的懸疑電影《婚禮大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51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同年,馬可·貝羅奇奧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皮埃特羅。比安奇獎。2007年,成為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成員。
2009年,自編自導由喬凡娜·梅索茲毆諾、菲利波·蒂米、福斯托·魯索·阿萊西聯袂主演的劇情電影《征服》,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入圍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他憑藉該片入圍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2010年,由其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不是姐妹》上映,他憑藉該片入圍第55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2011年,馬可·貝羅奇奧獲得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2012年,自編自導由伊莎貝爾·於佩爾、阿爾芭·洛瓦赫、瑪雅·珊薩聯合主演的劇情電影《沉睡的美人》,該片入圍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14年,馬可·貝羅奇奧獲得第58屆義大利大衛獎終生成就獎。2015年9月8日,由其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吾血之血》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貴族女子Maria迫淪為修女,由於她對戀愛自由的嚮往導致了被修道院關了禁閉的故事,入圍第7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6年,自編自導由貝熱尼絲·貝喬、瓦萊里奧·馬斯坦德雷亞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夢中人》。2017年,自編自導劇情短片《因為一朵玫瑰》。2019年,自編自導由皮耶爾弗蘭切斯科·法維諾、馬麗婭·費爾南達·康基多共同主演的傳記犯罪電影《叛徒》,該片入圍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第3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3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2020年5月,憑藉《叛徒》獲第65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我血之血》電影
2012年《沉睡的美人》電影
2010年《不是姐妹》電影
2009年《征服》電影
2006年《婚禮大導》電影
2003年《再見,長夜》電影
2002年《信仰時分》電影
2001年《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電影
1999年《奶媽》電影
1997年《洪堡王子》電影
1994年《蝴蝶的夢想》電影
1991年《判決》電影
1988年《安息日》電影
1984年《亨利四世》電影
1982年《眼睛和嘴巴》電影
1980年《虛無縹緲》電影
1977年《海鷗》電影
1976年《凱旋進行曲》電影
1972年《以父親的名義》電影
1967年《中國是近鄰》電影
1965年《怒不可遏》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5年《我血之血》電影
2012年《沉睡的美人》電影
2010年《不是姐妹》電影
2009年《征服》電影
2006年《婚禮大導》電影
2003年《再見,長夜》電影
2002年《信仰時分》電影
1999年《奶媽》電影
1997年《洪堡王子》電影
1994年《蝴蝶的夢想》電影
1991年《判決》電影
1988年《安息日》電影
1984年《亨利四世》電影
1982年《眼睛和嘴巴》電影
1980年《虛無縹緲》電影
1977年《海鷗》電影
1976年《凱旋進行曲》電影
1972年《以父親的名義》電影
1967年《中國是近鄰》電影
1965年《怒不可遏》電影

製作影片

時間名稱類型
2006年《婚禮大導》電影
2003年《再見,長夜》電影
2002年《信仰時分》電影

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21 第7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馬克斯可以等待(獲獎)
▪ 2019 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叛徒(提名)
▪ 2009 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征服(提名)
▪ 2002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獎 信仰時分(獲獎)
▪ 2002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信仰時分(提名)
▪ 1999 第5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奶媽(提名)
▪ 1997 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洪堡王子(提名)
▪ 1984 第3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亨利四世(提名)
▪ 1980 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虛無縹緲(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2015 第7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我血之血(提名)
▪ 2012 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布萊恩獎 沉睡的美人(獲獎)
▪ 2012 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沉睡的美人(提名)
▪ 2011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獲獎)
▪ 2006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皮埃特羅。比安奇獎(獲獎)
▪ 2003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奧賽拉獎-傑出技術貢獻獎 再見,長夜(獲獎)
▪ 2003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再見,長夜(提名)
▪ 2003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小金獅獎 再見,長夜(獲獎)
▪ 2003 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電影未來獎-最佳電影獎 再見,長夜(獲獎)
▪ 1982 第3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眼睛和嘴巴(提名)
▪ 1967 第3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中國是近鄰(獲獎)
▪ 1967 第3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中國是近鄰(獲獎)
▪ 1967 第3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 中國是近鄰(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91 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特別獎 判決(獲獎)
▪ 1991 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判決(提名)
▪ 1979 第2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新電影論壇獎 The Cinema Machine (獲獎)
▪ 1975 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推薦-新電影論壇 Fit to Be Untied (獲獎)
▪ 1975 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新電影論壇 Fit to Be Untied (獲獎)
▪ 1969 第1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愛情與憤怒(提名)
歐洲電影獎
▪ 2003 第16屆歐洲電影獎費比西獎 再見,長夜(獲獎)
▪ 2002 第1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信仰時分(提名)
▪ 2002 第15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導演獎 信仰時分(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1976 第2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銅豹獎(獲獎)
▪ 1965 第1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銀帆獎 怒不可遏(獲獎)
義大利大衛獎
▪ 2020 第65屆 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叛徒(獲獎)
▪ 2014 第58屆義大利大衛獎大衛終生成就獎(獲獎)
▪ 2011 第55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不是姐妹(提名)
▪ 2010 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征服(獲獎)
▪ 2010 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影片獎 征服(提名)
▪ 2010 第5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編劇獎 征服(提名)
▪ 2007 第51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婚禮大導(提名)
▪ 2007 第51屆義大利大衛獎影評獎 婚禮大導(提名)
▪ 2004 第48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影片獎 再見,長夜(提名)
▪ 2004 第48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再見,長夜(提名)
▪ 2004 第48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編劇獎 再見,長夜(提名)
▪ 2003 第47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影片獎 信仰時分(提名)
▪ 2003 第47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信仰時分(提名)
▪ 2003 第47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編劇獎 信仰時分(提名)
▪ 1980 第24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虛無縹緲(獲獎)

人物評價


馬可·貝羅奇奧和貝納爾多·貝托魯奇一度被譽為義大利電影的“兩大脊樑” ,馬可·貝洛奇奧導演雖然在中國觀眾心目中的知名度比不上貝托魯奇,但在歐洲觀眾的眼裡,他和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地位一樣崇高。影片《怒不可遏》是他本人的成名作。他擅長兩類題材,一類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剖析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崩潰”,另類是具有政治色彩的影片或“政治電影”,他的電影以獨特的視角探討了人性和現代社會新舊勢力的對照。 (網易娛樂評)
馬可·貝羅奇奧的作品以撻伐建制及它對個人的壓抑聞名,他的作品特別揮灑著一股怒不可遏的力量。教會、學校及家庭等在他的鏡頭下,不乏傾軋內鬨、畸情怪態,既荒誕似馬戲表演,又冰冷如人格屠場,並且以小見大,把整體社會的質素暴露無遺。貝羅奇奧無疑左傾,但他對“革命”的反思十分精闢獨到,他的作品中的新舊衝突雖多以年青人的勝利或毀滅一切結束,可是他們往往勝在手段更為野蠻無情,看似這些流露黑色幽默的政治寓言,觀者不難品味到超現實的奇想或布努埃爾式的機鋒。 (新浪娛樂評)
馬可·貝羅奇奧曾與貝納爾多·貝托魯奇並列為義大利新電影的兩大棟樑,後者作品流麗詩情,他的風格則是冷傲激烈並存,靜觀熱諷,自然地餚入象徵暗喻。 (Mtime時光網評)
馬可·貝羅奇奧回歸劇情電影后,近二十年除了經敘演繹文學歷史外,更突出的是視野包攬人性的原始地帶,他擅於營造情慾遊戲和建制的弔詭關係,選材時敘驚世駭俗,特別是涉及女性心理和現代社會的兩性衝突,而從性的曖昧和新舊勢力的並置對照中,展現出種種旖旎紳遂的感思,贏來了維斯康蒂“繼承人”的稱譽。與義大利導演的貝托魯奇不同的是,馬可·貝洛奇奧對於“外面的世界”並不感興趣,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關注意大利的歷史、政治與現狀,以及義大利人如何生活。雖然貝洛奇奧的作品在本國頗受歡迎,但一旦到了國際電影節上卻始終與大獎無緣。 (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