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粒黑粉病

水稻稻粒黑粉病

水稻稻粒黑粉病又稱黑穗病、稻墨黑穗病、烏米穀等。分佈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主要發生在水稻揚花至乳熟期,只為害穀粒,每穗受害1粒或數粒乃至數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時顯症。染病稻粒呈污綠色或污黃色,其內有黑粉狀物,成熟時腹部裂開,露出黑粉,病粒的內外穎之間具1黑色舌狀凸起,常有黑色液體滲出,污染穀粒外表。扒開病粒可見種子內局部或全部變成黑粉狀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病原


Tilletia barclayana (Bref.) Sacc. et Syd.稱狼尾草腥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異名:Neovossia horrida (Tak.) Padw. et Azmat Kahn.孢子堆生在寄主子房裡,被穎殼包被,部分小穗被破壞,產生黑粉。厚垣孢子球形至廣卵形或橢圓形,黑色,大小25-32×23-30(μm),表面密布齒狀突起,無色至近無色,頂端尖,基部多角形稍彎曲,高2.5-4(μm);擔孢子線狀,無色無隔膜,大小38-55×1.8(μm);次生小孢子膜腸狀,大小10-14×2(μm)。

發病條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種子內和土壤中越冬。種子帶菌隨播種進入稻田和土壤帶菌是主要菌源。該菌厚垣孢子抗逆力強,在自然條件下能存活1年,在貯存的種子上能存活3年,在55℃恆溫水中浸10分鐘仍能存活,通過家禽、畜等消化道病菌仍可萌發,該菌需經過5個月以上休眠,氣溫高於20℃,濕度大,通風透光,厚垣孢子即萌發,產生擔孢子及次生小孢子。借氣流傳播到抽穗揚花的稻穗大,侵入花器或幼嫩的種子,在穀粒內繁殖產生厚垣孢子。水稻孕穗至抽穗開花期及雜交稻制種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發病相率高,發病重。此外雨水多或濕度大,施用氮肥過多也會加重該病發生。在雜交制種不同組合中,存在著母本內外穎最終不能閉合的現象,稱作開穎。開穎率高的組合,如獻優63,開穎率高達30%-40%,則發病率高。品種間發病率高低差異較大,汕優63第一年制種田,病穗率高達92%,病粒率25.19%。

防治方法


(1)實行檢疫,嚴防帶菌稻種傳入無病區。
(2)注意明確當地老制種田土壤帶菌與種子帶菌兩者作用的主次。以種子帶菌為主的地區,播種前必用10%鹽水選種,汰除病粒,然後進行種子消毒,消毒方法參見稻瘟病
(3)實行2年以上輪作,病區家禽、家畜糞便漚制腐熟后再施用,防止土壤、糞肥傳播。
(4)加強栽培管理,避免偏施、過施氮肥,制種田通過栽插苗數、苗齡、調節出秧整齊度,做到花期相遇。孕穗後期噴灑赤霉素等均可減輕發病。
(5)雜交制種田或種植感病品種,發病重的地區或年份,於水稻盛花高峰末期和抽穗始期,各噴1次14%黑僂凈膠懸劑2400倍液或滅黑1號膠懸劑250倍液。輕病年則於盛花高峰末期噴1次即可。此外也可選用30%百科乳油每667m275ml或50%可濕性粉劑50,40%滅病威膠懸劑200ml、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g,對水50L進行噴霧。使用三酮時應避開花期,於下午施藥,以免產生藥害。此外也可在水稻穗期噴灑25%敵力脫乳油2000倍液能有效地防治本病,還可兼治紋枯病稻曲病、葉鞘腐敗病。
(6)選用抗病品種。在雜交稻的配製上,要選用閉穎的品種,可減輕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