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鎮鎮

安徽滁州的鎮

六鎮鎮地處東經118°1′-118°9′,北緯31°59′-32°8′,位於全椒縣中部徠,東與襄河鎮接壤,南與二郎口鎮武崗鎮毗鄰,西與馬廠鎮交界,北與石沛鎮交界。

土地資源


全鎮總面積土地200.3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8147.42公頃,耕地面積6018.3公頃,耕地佔土地的64.46%,人均耕地面積0.24公頃。

水資源


水面880公頃,其中:養殖水面458.8公頃;水網縱橫:東有黃栗樹水庫干、支渠,西有馬廠水庫乾渠,中有10座水庫支渠、毛渠,“三小東”排灌渠,彼此交錯貫通,10座水庫和1046口塘壩星羅棋布。

人口分布


六鎮鎮轄11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341個村民組,2011年末總人口46230人,其中農業人口41910人,非農業人口4320人,農村勞動力3008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8‰。人口平均密度2.69人/公頃。非農業人口主要分佈於集鎮區,農業人口主要分佈於全鎮11個行政村。人口密度為0.0037人/km2,

自然條件


六鎮鎮屬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春季溫和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天天高氣爽,冬天寒冷乾燥,常年風 向多為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無霜期大於210天。

人文情況


劉子善,1926年生於安徽省全椒縣六鎮鎮。祖父、父親均善書。四歲起從父學書,師承傳統,銳意創新,自成流派。1979年獲全國群眾書法徵稿評比一等獎。曾任安徽省書法金石學會副長、中國書協理事,為一級美術師
人文景觀:神山國家森林公園、王窪水庫、神山水庫、牡丹湖、牧龍山、神山寺、三塔古寺等,目前正在開發和利用。
六鎮鎮
六鎮鎮
三塔寺,江淮名剎。在全椒縣城西北18公里六鎮東北側。創建於隋大業(605—618)年間。北宋徽宗大觀元 年(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相傳揚州瓊花,實產於全椒六鎮,名"六丈瓊花"(六丈,六鎮原名六丈市)。《瓊花池》詩云:"此花已去不須嗟,亡國亡家總為他。父老不知前日事,逢人口口道瓊花。")。
神山森林公園,位於全椒縣城西北15公里六鎮境內,為江淮分水嶺向南延伸的余脈,與滁州琅琊山一脈相承。面積3萬餘畝,皆為低山丘陵,植被類型以天然闊葉林為主,各種樹木400餘種,有許多珍稀動植物資源。1992年,被國務院有關部委批准為AAAAA級國家森林公園。神山分為神山寺景區、溶洞景區、神山湖及山泉景區、攬勝塔景區、奇石景區等。

經濟發展


本屆黨委政府緊盯“建設經濟強鎮,構建和諧六鎮”這個目標,堅持“農業立鎮、工業興鎮、商貿活鎮”的發展戰略不動搖。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5億元,財政收入3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050元。
該鎮農業已形成糧、油、棉、苗木、畜禽養殖等優勢產業,農業產業化形成規模,培育和壯大了兩個農產品龍頭企業――茂明糧油、華茂棉業,各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0個。工業已形成農副產品加工、服裝玩具、機械加工製造等優勢產業。運用市場化操作手段進行小城鎮開發建設,完成小集新村一期建設,並投入使用,小集新村二期工程和白酒農民安居工程已進入實施階段。
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民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工業企業加快發展,招商引資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10個,其中在建項目7個(續建2個),簽約項目1個,意向項目2個,實際到位資金5835萬元。
農業結構調整穩步進行,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主攻特色產業,增糧擴油,建立優質農產品基地,積極爭取國家“三增項目”充分調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多渠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有效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依託苗木、養雞、養羊、鱖魚協會,擴大特色養殖、種植覆蓋面。全鎮優質稻種植面積26000畝,優質棉45000畝,各類花卉、苗木面積2000多畝,水產養殖面積6000多畝,其中鱖魚等特色養殖面積1000多畝,養殖牛、羊10000多頭,家禽120多萬隻。
小徠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經營管理成效明顯。入春以來,全鎮投入30萬元資金對小集、草庵街道等進行了改造。
農村基礎設施極大改善,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06年完成了村村通工程7.5公里的掃尾工作,而且又新建6條20.8公里的村村通道路,並全面做好路間培土工作。引進了上海投資商在高庄新村建設農民新居。新修水泥道路350米,新辦一農家樂和垂釣中心,總投入達50萬元。繼續完善小集新村的掃尾工作,積極準備新上二期工程。

交通情況


境內交通發達,312國道、附道、寧西鐵路穿境東西而過,赤復公路南北直貫該鎮;六鎮鎮距江蘇省會南京和安徽省省會合肥市東西都在70公里左右,312國道、附道、寧西鐵路及全椒赤復路在集鎮中心交叉貫穿,具有很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