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吾國與吾民的結果 展開

吾國與吾民

林語堂創造的散文集

《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的一部散文集。在該著作中作者以冷靜犀利的視角剖析了中國這個民族的精神和特質,向西方展示了一個真實而豐富的民族形象。

內容簡介


《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第一部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的英文著作。林氏在該書中用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道德、精神狀態與嚮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
《吾國與吾民》一書,又名《中國人》,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他在西方文壇的成名作。原書是作者用英文創作的,書名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後來經郝志東、沈益洪二人將全書翻譯為中文,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這部全譯本《吾國與吾民》補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頗有爭議的篇章,有《蔣介石其人其謀》、《收場語》(初版)、《我們的出路》、《領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譯者的附記、索引等內容,使得整部書的思想及內容更為完備。
《吾國與吾民》一書的主體內容,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包括了《中國人》、《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的心靈》、《人生的理想》四章。
註:
關於文白夾雜問題,由於江蘇文藝出版社的黃嘉德翻譯本,譯於1936年,他文學底蘊很深,而且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現狀,就用了文白夾雜的方式來翻譯,其實他有些用詞很文雅,有些地方翻得也很精彩的。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中國人民
一 南方與北方二 退化三 新血統之混入
四 文化之鞏固作用五 民族的童年
第二章 中國人之德性
一 圓熟二 忍耐三 無可無不可
四 老猾俏皮五 和平六 知足
七 幽默八 保守性
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
一 智慧二 女性型三 缺乏科學精神
四 邏輯五 直覺六 擬想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
一 中國的人文主義二 宗教三 中庸之道
四 道教五 佛教
第五章 婦女生活
一 女性之從屬地位二 家庭和婚姻三 理想中的女性
四 我們的女子教育四 我們的女子教育六 妓女與妾
七 纏足的習俗八 解放運
第六章 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
一 公共精神的缺乏二 家族制度三 徇私舞弊和禮俗
四 特權與平等五 社會階級六 陽性型的三位一體
七 陰性型的三位一體八 鄉屬制度九 賢能政府
第七章 文學生活
一 文學之特性二 語言與思想三 學術
四 學府制度五 散文六 文學與政治
七 文學革命八 詩九 戲劇
十 小說十一 西洋文學之影響
第八章 藝術家生活
一 藝術家二 中國書法三 繪畫
四 建築
第九章 生活的藝術
一 日常的娛樂二 居室與庭園三 飲食

創作背景


1931年賽珍珠完成了《大地》的寫作,這部中國題材的小說在美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包括它在商業上的成功。賽珍珠從自己的《大地》獲得的成功看到了美國讀者對中國題材的興趣。在認識林語堂以後,她建議林語堂用英語寫一部關於中國的書在美國出版。這就是《吾國與吾民》的由來。林語堂寫《吾國與吾民》,是希望越過語言的隔膜,使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本書問世了,正如所有偉大的書籍終會問世一樣。它滿足了以上所有這些要求。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更值得稱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國人寫的,一位現代的中國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過去,他豐碩的果實卻結在今天。

作品影響


《吾國與吾民》出版后好評眾多,在1935年四個月之間印了七版,登上暢銷書排行榜。林語堂在外國一舉成名,該書譯成多種歐洲文字,也同樣受歡迎。
《吾國與吾民》出版后,兩年之內再版了11次。憑藉著該書在海外的影響,林語堂決定移居國外,並開始了長達三十餘年的英語著作創作生涯。

作品評價


與歷來的偉大著作的出世一樣,《吾國與吾民》不期而出世了。它的筆墨是那樣的豪放瑰麗、巍巍乎,煥煥乎,幽默而優美,嚴肅而愉悅。我想這一本書是歷來有關中國的著作中最忠實,最鉅麗、了完備、最重要的成績。尤可寶貴者,他的著作者,是一位中國人,一位現代作家,他的根蒂鞏固地深植於往昔,而豐富的鮮花開於今代。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
讀林先生的書使人得到很大啟發。我非常感激他,因為他的書使我大開眼界。只有一位優秀的中國人才能這樣坦誠、信實而又毫不偏頗地論述他的同胞。
——《紐約時報》星期日書評
不管是了解古老的或是現代的中國,只要讀一本《吾國與吾民》就足夠了。
——美國著名書評家T.F.Opie
雖然他講的是數十年前中國的精彩,但他的話,即使在今天,對我們每一個美國人都很受用。
——美國總統布希

出版信息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
《吾國與吾民》林語堂著1935年9月

作者簡介


吾國與吾民[林語堂作品]
吾國與吾民[林語堂作品]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1895年出生於福建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教會牧師。
1912年林語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47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