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抗體
用於防止細胞被某種抗原或感染源侵害的抗體
中和抗體是由適應性免疫應答細胞分泌的一種可溶性蛋白。病毒侵入人體之後,免疫細胞把中和蛋白分泌到血液里,後者與血液里的病毒顆粒結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破壞病毒顆粒,這樣就把病毒“中和”掉了。
大多數的抗體都是通過與抗原結合,激發白細胞來處理抗原所在的外來物,並最終將其消滅。而中和抗體和結合抗體的區別在於,前者中和抗原的生化作用,而後者則與之結合變成一種有待處理的標誌[5]。這其中的差異可以用β干擾素來說明:
這個差別使得中和抗體可以抵抗攻擊免疫系統的病毒,因為除了需要生產這種抗體之外,白細胞不需要接觸並處理這些病毒,在這個前提條件下,中和抗體就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
儘管中和抗體可以與逆轉錄病毒對抗,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攻擊原本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重組蛋白藥物,尤其是那些從動物身上提取改造的,通常都是中和抗體的作用目標。例如藥物Rebif、Betaseron以及Avonex等。
2020年4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四院院士”謝曉亮稱,其團隊從70個康復期病人血漿里的30萬個B細胞中,篩選出300個富集度最高的IgG抗體序列,正在測試根據這些序列生產出的300個抗體蛋白。目前已篩出一大批高結合強度的抗體和多個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體。而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近期也公布了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結果,並表示“中和抗體可能成為有效替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