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醫學院
清華大學二級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於2001年10月25日,首任院長由中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擔任。生物物理學家趙南明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神經科學家魯白教授,免疫學家董晨教授先後擔任常務副院長。2016年9月,董晨教授擔任醫學院院長。
學院下設基礎醫學系、臨床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涵蓋了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腫瘤生物學、傳染病學、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公共健康學與臨床醫學八大學科。在臨床方面,清華大學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玉泉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是學院的附屬醫院,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和北京神經外科研究所(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是學院的教學醫院。2016年12月,醫學院下成立臨床醫學院,將進一步整合基礎和臨床教學資源,提升臨床醫學博士培養質量,建設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2002年9月教育部、衛生部兩部領導簽署了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進入“211”和“985”工程建設項目。此協議在2007年5月的新協議誕生后終止。
2006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簽署的《清華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關於落實兩部協議的實施意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0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院致力於樹立國際學科優勢;把握大生命科學的研究趨勢;形成了生命科學、基礎醫學等學科的科學布局;支持與鼓勵學科交叉,特別是生命科學、基礎醫學與工程學科及公共健康學科的交叉。目前醫學院分為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公共健康衛生等四大一級學科。
專業設置 | |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基礎醫學 | 免疫學 |
微生物與傳染病學 | |
分子細胞生物學 | |
神經科學 | |
腫瘤生物學 | |
生物醫學工程系 | 神經工程 |
醫學影像 | |
微納醫學與組織工程 | |
醫療儀器 |
醫學院現有專職教師83人,其中教研系列56人,教學系列8人,研究系列19人。教師隊伍中,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6人。
清華大學醫學院
本科生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是工程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緊密結合的交叉學科,它將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與生命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有機結合,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等多層次發展這些領域的新概念和新知識,研製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及促進健康的創新性醫療設備、生物製劑、生物材料、生物過程、植入設備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為人們更全面地探究人體、更快捷地診治疾病、更有效地促進健康提供了可能。生物醫學工程是世界範圍內極具前景的朝陽學科之一,也日益成為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研究生
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系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建立在生物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基礎上。醫學院成立以來,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生物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引領下培養自己的研究生,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2007年以來,多位青年學者回國加盟基礎醫學系,不僅拓展了基礎醫學系的生物學研究方向,而且給年輕的醫學院帶來了勃勃生機。基礎醫學系PIs的研究方向已包括神經科學、膜蛋白與重大疾病研究、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全國第一批建立的學科點(1979年建立),也是我校所擁有的19個全國重點一級學科之一。生醫建設的兩門研究生課程獲得“清華大學精品課程”稱號,《數字信號處理》、《醫學成像系統》《隨機信號統計處理》等教科書都成為了研究生推薦教材。
公共衛生
2011年公共衛生健康學科面向全國招收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研究生,並將國際先進的公共健康理念貫穿於研究生教學之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多學科融合。2013年,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受教育部委託培養國際公共衛生碩士研究生(IMPH),截止2016年9月,已經連續年招收了來自亞非拉國家的53名學生。
臨床醫學博士
培養目標---國際化的醫師科學家
醫學實驗班學制8年,按照國際的醫學教育標準培養醫學博士,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層次的臨床醫師家(PhysicianScienist)。
培養模式:“3+2+3”綜合模式。前3年在清華大學系統而紮實地學習生物科學和基礎醫學的課程,中間2年進入國外前沿實驗室接受嚴格而專業的科研訓練,最後3年回歸國內大型綜合性醫院接受系統的臨床實踐技能的培訓。
培養優勢:1)唯一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醫師科學家的頂級教育計劃;2)唯一塑造未來醫學領軍人才的頂級培養過程;3)唯一融入綜合性大學的頂級培養環境;4)唯一採用國際化雙導師制的頂級培養模式。醫學實驗班為未來100年的醫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醫學院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組建於2011年,基於學院“培養新一代的醫師科學家(physicianscientist)”的八年制醫學博士培養理念及其所需的現代化基礎醫學教學的長期規劃和設計,中心圍繞基礎醫學及相關的生命科學等各學科的實驗實踐類教學開展全方位的工作。劉曉玲博士擔任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醫學院下設2個系1個中心-基礎醫學系、生物醫學工程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建立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公共健康四大學科,兩個一級學科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
清華大學醫學院醫學數據技術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醫學院醫學數據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由神經工程實驗室聯合相關單位共建的科研機構。
研究中心執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瞄準腦科學相關學科前沿、選擇特色課題,圍繞腦電大數據雲平台相關學術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帶動相關科學技術的推廣、轉移及應用,同時建立和培養一支優秀的學科團隊。
清華大學醫學院
研究中心將依託清華在腦電專業領域的優勢,建立腦電科研雲平台,為腦電在演演算法分析和人工智慧等應用方向上積累基礎數據,促進腦機介面研究的發展。其次,聯合腦電相關科研機構,籌建腦電數據聯盟,進一步推動腦機學術研究實現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同時,與腦電領域先進企業合作,在腦電科研雲的基礎上,建立腦電商業應用雲平台,形成技術推進聯盟,將最新成果儘快推嚮應用,實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研究中心根據研究主題與方向下設若干聯合研究室,現有:腦機介面研究室、腦與醫療研究室、腦與健康研究室、腦與智能教育研究室四個研究單元。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測試中心
生物醫學測試中心(以下簡稱測試中心)是清華大學“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校級科研平台,設有細胞生物學平台及同位素室、蛋白質化學平台,以及掛靠管理的共享儀器平台、植物培養平台和尼康影像中心。測試中心歸屬學校實驗室與設備處業務領導,掛靠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同時作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支撐機構為清華大學生命、醫學以及化學、化工、環境、材料、航天等相關學科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提供技術支撐與測試服務,同時面向北京市對社會開放。測試中心獨立運行、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有償服務。測試中心主任負責測試中心的發展規劃,常務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與綜合管理;各平台技術主管負責本平台的設備設施運行、開放服務與技術培訓及研發,平台技術員負責儀器設備的使用、培訓及維護;各平台設有專家委員會,負責制定儀器設備購置計劃,審議測試服務要求、收費標準及相關管理制度,考核技術人員服務質量及崗位能力等。 測試中心旨在為廣大師生提供高效、優質的技術支撐與開放服務,測試中心全體工作人員願在大家的監督、指導與幫助下,不斷提高我們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6年九月開始籌建,1988年正式成立,實驗室隸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由分別依託於國內一流科研教學單位的三個分室組成:膜生物化學與膜分子生物學分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膜生物物理與膜生物技術分室( 清華大學)、膜離子通道與受體分子生物學分室(北京大學)。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1990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向國內外開放以來。始終堅持以“開放、流動、聯合、競爭”八字方針為指導,以提高研究人員的素質、出成果、出人才為中心,以創辦國際水準的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研究基地為目標。並先後於1996年和2001年連續兩次以“良好”的成績通過國家評估。
醫學系統生物學實驗室
為了獲得基因、蛋白、細胞、器官和人體的動態信息並實現對這些不同層次信息的集成分析,清華大學於2004年成立了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程京任中心主任。
自成立以來,中心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985工程、科技部863計劃、衛生部重大專項等國家重大、重點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以轉化醫學為己任,致力於開發包括測序技術、蛋白和細胞分析在內的多類生物晶元技術、器官和人體成像技術以及生物信息學分析等平台工具,並進一步將它們應用於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通過聯合國內多家權威臨床醫院,針對重大疾病的生物標誌物發現、臨床診斷和預后、生殖醫學和藥物開發,中心積累了豐富的轉化合作經驗,作了大量開拓性工作。
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實驗室
中心依託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發起方為醫學院和化學系。中心的首任主任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著名學者施一公教授。
結構生物學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主流前沿方向,對於解決一系列生命領域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生命現象本質,指導新葯研究與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團隊在國內前輩和同行的支持下,在與國際學術界的深入交流合作中,經過幾年的培育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現有博士后、研究生和實驗技術人員約170名,獨立實驗室15個,研究工作涵蓋了現代結構生物學的諸多前沿領域,包括腫瘤抑制因子、細胞凋亡調節蛋白和糖尿病藥物靶點蛋白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研究。從2009年至今,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團隊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科學》和《細胞》上以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11篇,充分顯示了中心良好的發展潛力,也展現了中國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的蓬勃生機。
免疫學研究所中心儀器平台
免疫學研究所中心儀器平台由清華大學985專項經費重點支持建設,建成以流式平台為核心,多種生物學相關大型儀器為輔的多功能服務平台。醫學院助理研究員吳龍妍博士為平台負責人,另有黃靜和張文政兩位技術人員負責儀器的日常維護和技術培訓。整個儀器平台以“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服務”為宗旨,免疫所的老師和學生在經過儀器培訓,獲得資格認證后,可以自由的預約使用儀器。
流式細胞儀是中心平台的核心儀器。中心配備3台細胞分析儀(BDLSRIISORP5激光,BDLSRFortessaSORP4激光,BDLSRFortessaSORP5激光);4台細胞分選儀器(BDAriaIII5激光,BDAriaIIISORP4激光,BDAriaIIISORP5激光,美天旎全自動磁珠細胞分選儀autoMACSPro)。流式平台儀器可以進行多達15色的細胞分析和分選,能夠很好地滿足免疫所內科研儀器需求。
醫學影像中心
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影像研究中心是清華大學在985資金重點支持下建設的多模態醫學影像中心。本中心的研究團隊包括多名在國際磁共振影像領域著名的科學家和多位有國際著名大學、研究機構留學經歷的青年骨幹。影像中心將以醫學影像研究,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為核心研究內容,推動其在中國的發展,並在科技創新、產業結合方面提供多學科全球化的科研、教學和臨床服務,同時影像中心的建設還將催化與拓展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分子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電子學、信息學等多學科領域與醫學影像學的交叉研究,從而全面提升清華大學在國際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水平。
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的,在我國生物晶元領域研發實力最強、產品及市場銷售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研究開發機構。前身是清華大學生物晶元研究與開發中心。2000年9月30日,根據國家發改委指示以清華大學為依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等三家科研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奧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心暨公司”)。2007年9月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的驗收。
清華大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10月,是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醫學院共建的多學科交叉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中心自成立以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教育部985工程以及北京市科技基金等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點科技項目的支持下,以生物晶元技術為平台,以高通量、高度自動化的“組學研究”為主線,進行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和轉化醫學應用產品開發。
學院開設了20多門高水平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其中5門課程建成“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1項,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6項。編寫、出版了20多部教材和專著,其中“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 至今,基礎醫學系已經有兩位教授獲得牛頓高級學者稱號,3位教授獲得談家楨生命科學獎,一位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位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等。近5年來,基礎醫學系老師獲得國內外大小獎項共計40餘項。
探索醫學新知、培養醫學人才一直是清華大學醫學院光榮肩負的使命。醫學院已逐漸由專註科學前沿研究,著力醫學人才培養,到建立轉化醫學平台並致力於健康傳播的全方位發展。醫學院與國內外頂尖的學術院所、醫療機構、政府、非盈利組織、企業,在教育、科研以及轉化創新等方面展開了深入合作,為促進現代醫學發展,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政府合作:長期以來,醫學院努力發展與國務院各部委及各直屬機構的合作關係,作為服務國家“健康中國”建設、促進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醫學院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共建成立醫藥監管科學研究中心,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聯合開展研究生培養項目等與政府機構開展的戰略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和大量成功的經驗。
國際合作:醫學院引進大批國際優秀資深教授和青年研究員,與國際頂尖醫學院和研究院合作,共同追求醫學前沿的突破,提升了中國醫學學術與教學在世界的影響力。醫學院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院、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康奈爾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院等世界頂尖醫學學府與研究院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在MD/PhD教育、博士后培養、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領域展開廣泛的合作。
醫院合作:醫學院立志與國內外多家優秀醫院設立的以疾病為導向的研究中心,在促進科研成果在臨床中及時應用的同時,也把臨床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於基礎科研系統。醫學院已經與山東省立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了轉化醫學聯盟,促進轉化醫學發展與人才培養。除了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之外,清華大學與北京協和醫院、積水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台灣長庚紀念醫院、北京神經外科研究所(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和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開展教學合作,培養具有臨床紮實功底的優秀醫生與研究員。
企業合作:醫學院通過與多家國際醫療機構、知名企業組建專項學科研究中心,加速解決醫療學術領域的技術難題,博採眾長,為健康中國的發展貢獻能量。目前,醫學院已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有限公司、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勃林格殷格翰、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有限公司、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通用醫療、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比利時楊森製藥有限公司、輝瑞投資有限公司、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飛利浦亞洲研究院、FEI公司、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騰盛博葯醫藥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展研究項目或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新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與新型醫學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醫學院誠摯邀請各行企業家、投資者及有志之士,與醫學院攜手合作,支持新醫學創新與現代醫療人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