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近代最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前身為生物系,始建於1926年,曾芸集多位學術大師在這裡辛勤開拓,培養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在中國科學院歷屆生物學部委員中,有30多位曾在我系學習或工作過。

全院在職教職工總數為122人,其中,教研系列66人、教學系列8人、研究系列15人、實驗技術系列30人、教育職員系列3人。此外,學院還有在站博士后120餘人、合同制員工400餘人。在教師隊伍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7人。

學院簡介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身為生物系,始建於1926年,是中國近代最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曾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在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部及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的院士中,有40餘位曾在清華大學學習或工作過。
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后,清華大學生物系被併入其他院校。
1984年恢復生物系,並更名為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著名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教授受聘擔任第一任系主任,趙南明教授任常務副系主任。
2009年,為了適應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需要,清華大學成立生命科學學院(簡稱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任首任院長。
2009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正式成立,簡稱生命學院。
生命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生命科學領域最具特色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研究與高級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生命學院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現代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是首批“國家級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院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是具有較大優勢的國家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第四輪(2017年)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的“生物學”一級學科被評為A+學科。
院長致辭
院長:施一公教授
院長:施一公教授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前身為生物系,始建於1926年,曾雲集多位學術大師在這裡辛勤開拓,培養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在中國科學院歷屆生物學部委員中,有30多位曾在我系學習或工作過。1952年全國院系大調整后,清華大學生物系併入其他學校院系,生命科學在清華園曾一度處於空白狀態。
歷經32年的沉寂之後,清華大學於1984年恢復生物系,並更名為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著名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教授受聘為第一任系主任,趙南明教授任常務副系主任。在全體師生員工二十餘年的不懈努力下,清華生物系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具特色和最有影響力的生命科學研究和教學基地之一。2009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正式成立,簡稱生命學院,從而以嶄新的姿態迎接生命科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今天的生命學院擁有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38名教授、研究員中有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7名長江特聘教授、1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教職工遊玩
教職工遊玩

歷史沿革


1926年秋清華大學生物系正式成立,由植物學家錢崇澍任系主任;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曾為我國培養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生物學家。
1930年夏建成生物學館,並正式成立理科研究所生物學部,公開招收研究生。當時生物系一般的課程都採用美國教科書,以實驗生物學為教學和科研的方向,著重理論講授,很少聯繫生產實踐。1935年,系裡開展論文報告會活動,並成立系內生物學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西南聯合大學成立,清華與北大的生物系聯合組成聯大生物系,系主任為李繼侗。
1946年5月抗戰勝利后,西南聯合大學結束,清華師生於8~10月回到北平清華園。生物系在淪陷期間遭受重創。
1952年至1984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生物系併入其他院校,生命科學在清華園長期處於空白狀態。而此後的32年恰恰是世界生命科學研究取得最令人矚目進展的32年。
1984年6月清華校領導決定恢復並重建生物系;同年9月,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正式成立,蒲慕明教授任第一任系主任。在復系后的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北大生物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以及諸多校內外兄弟單位和海內外生物學家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1984年至2009年9月清華大學生物系在科研和教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培育了大批青年學子,其中許多已學有所成,在國內外生物學界做出了可喜的成績。
2009年9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正式成立,簡稱生命學院,同時撤銷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建制。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教職員工
tenuretrack系列柴繼傑
陳國強
陳曄光
陳應華
陳柱成
戴俊彪
鄧海騰
杜力軍
高冠軍
高寧
龔海鵬
管吉松
雷建林
李蓬
劉棟
劉進元
劉萬里
劉曉
劉玉樂
魯志
羅敏敏
羅永章
馬劍鵬
孟安明
潘俊敏
潘憲明
戚益軍
施一公
隋森芳
孫之榮
陶慶華
王耿
王宏偉
王佳偉
王新泉
王一國
王志新
吳瓊
吳畏
吳嘉煒
吳慶余
謝道昕
郗喬然
閆永彬
楊茂君
楊雪瑞
俞立
張大鵬
張榮慶
周兵
朱聽
JoseC.Pastor-Pareja
教學系列丁怡
陳金春
黃大明
李珍
王洪鐘
謝莉萍
楊揚
余冰賓
張貴友
張淑平
研究系列付彥
賈順姬
孫珊
王豐
王小芳
王珏
邢東明
嚴曉華
實驗技術系列陳堅剛
常在
丁曉嵐
范仕龍
黃蕾
江軼
李鵬
李英姿
李玉明
林琳
羅雪春
麻彩萍
潘勛
彭文
王偉
王宏英
魏香
謝忠忱
徐艷姬
余世實
張彤
教育職員系列李運燕
師亞敏
葉慧燕
朱梅
兼職教授
校內跨院系兼職教授常智傑
程京
紀家葵
蔣宇揚
李艷梅
劉剛
劉磊
李衍達
李梢
劉國松
劉曉冬
祁海
饒子和
沈沁
王釗
吳勵
邢婉麗
顏寧
趙南明
張林琦
張學工
張奇偉
雙聘教授賀福初
翟中和
兼職教授匡廷雲
梁棟材
楊福愉
鍾毅
講席教授
王小凡
林海帆
薛定
施楊
付向東
傑出人才
兩院院士王志新
饒子和
孟安明
隋森芳
施一公
何梁何利饒子和
孟安明
陳曄光
羅永章
李蓬
傑出青年王志新
吳慶余
潘憲明
孟安明
陳應華
陳曄光
陳國強
羅永章
吳嘉煒
謝道昕
羅敏敏
周兵
劉玉樂
施一公
李蓬
潘俊敏
柴繼傑
俞立
戚益軍
團隊
教授講學
教授講學
“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今天的生科院擁有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我院教師隊伍人才濟濟,實力雄厚,83%的教師均有海外留學經歷。38名教授、研究員中有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7名長江特聘教授、13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我院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日益提高,做出了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先後在Science、Cell、Nature等學術刊物上獨立發表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等國家級獎勵5項,授權國際、國內專利共103項,且2008年榮獲國家專利金獎。

學科體系

學院組織遊玩
學院組織遊玩
在學科建設方面,生科院現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和海洋生物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及生物物理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兩個具有明顯優勢的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新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學科。現有蛋白質科學、生物信息學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蛋白質藥物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抗腫瘤藥物國家工程研究實驗室和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合建)。在結構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分子免疫學、植物基因工程、生物材料和蛋白質藥物等學科方向均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生科院的騰飛奠定了基礎。生科院始終將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養視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堅持教授上講台,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生科院作為“全國理科(生物學)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多次被評為優秀基地;先後榮獲多項北京市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在全國首批入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一大批清華生科院的青年學子已學有所成,活躍在國內外科研、教學、管理崗位及生物技術產業,其中許多人做出了令國內外關注的成績。

領導團隊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歷任時間
第一屆系主任蒲慕明1984-1986
常務副主任趙南明
系總支書記鮑世銓1986-1992
第二屆系主任趙南明
系總支書記鮑世銓
系總支書記張秀芳1992-1995
第三屆系主任隋森芳
系黨委書記張秀芳
第四屆系主任趙南明1995-1999
系黨委書記張秀芳
第五屆系主任周海夢1999-2002
系黨委書記張秀芳
第六屆系主任陳應華2002-2005
系黨委書記吳慶余
第七屆系主任陳應華2006-2009
系黨委書記吳慶余

未來


二十一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時代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真誠歡迎國內外優秀學者加盟清華生命科學學院,我們熱忱地期待您與我院師生一道勵精圖治,誠實為學,勇攀高峰,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