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變了樣

1958年二胡名曲

《山村變了樣》是曾加慶創作於1958年的一首二胡名曲,樂曲由引子和四個樂段組成,在曲體結構上屬於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以清新質樸的格調、親切優美的旋律,形象鮮明地描繪了江南山村的錦繡河山和新風新貌,在60年代曾風行全國,備受讚譽。

創作背景


1955年9月曾加慶畢業后被分配在人文薈萃的上海樂團民樂隊任二胡演奏員,1957年分團民樂隊改編為上海民族樂團,此時曾加慶已如願以償地成為樂團的專業作曲。在樂團的工作期間,為提高曾加慶的創作水平,樂團領導不僅經常安排他下農村基層體驗生活,同時還安排他到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聽課進修。長期下農村,曾加慶切實的體會到了隨著經濟發展農村產生的變化,而且其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聽課進修,創作水平也日漸提高,所以在1958年根據其自身感受創作了此曲。

樂曲賞析


樂曲簡譜
樂曲簡譜
《山村變了樣》充滿民族神韻、時代精神,融匯中西音樂文化中旋律發展、曲式結構的種種手法創造的一種 新穎、別緻的結構形式,它是作曲家獨特音樂思維的載體,有著自己的特徵和個性。其樂曲素材屬於“內化型”,是經過作曲家精心構思和選擇提煉出來的,不是用直接從民間音樂中採集來的原始素材進行的“外化型”的處理。樂曲材料單純,句 幅小,節奏簡單明 快,音樂透散出勃勃生機。
《山村變了樣》在調性布局上也獨具匠心,A樂段為G微調式,B樂部為D商調式,C樂段為G徽調式,A1樂段為D商調式。調式調性的安排頗具中國特色,使整首樂曲既充滿現代生活氣息,又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神韻,在樂 曲發展手法上既借鑒了西方的一些 手法,又不受西方樂曲中常用的偶數對稱小節的構成及方整性樂段構成法則的限制,多以長短句及奇數非對稱小節構成,這是按中國傳統音樂的音樂思維,根據情感抒發的需要而採用的。

演奏技巧


在演奏時,要注意表現出旋律節奏爽朗,曲調悠揚,略帶山歌風味的特點。音樂上要有一種生機盎然、朝氣蓬勃的情感,猶如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生動地描繪出江南小山村雨過天晴后的秀麗景色。這是一首南方風格的樂曲,所以中段的小快板要注意音樂的連貫與均勻,顆粒性不要太強,右手的“意守點”要適當地靠前,將十六分音符奏得輕巧、靈活。樂曲的結尾要富有寧靜、安詳的意境,使人感到回味無窮。

社會影響


《山村變了樣》雖然是二胡現代樂曲中的早期作品,但它以健康的內容、清新的格調、真摯的情感、優美的旋律成為二胡曲中的經典之作。它以鮮明的音樂形象與清新的主題旋律,描繪了山村舊貌變新顏的景象,揭示了農民當家作主人的興奮昂揚的心境,借景抒情,曲趣橫生。音樂中含有泥土芳香的韻味,創作上富有反映現實的魅力。該曲和曾加慶另一首作品《趕集》(作於1960 年)被二胡界稱為“曾氏 ‘新農村姊妹篇”’。

作者簡介


曾加慶
曾加慶
曾加慶(1931~2001)音樂家,福建人,1931年出身於泉州。在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其傾盡心血創作幾十部(首)感人肺腑的民族器樂和幾部京劇音樂,為中國的民族音樂寶庫增添了一筆豐厚的財富。其中《山村變了樣》、《趕集》均被中國音協推薦為優秀曲目而編入《建國三十周年器樂作品選》並被列為國家高等音樂院校二胡教材。他參與音樂創編的電影戲曲片《白蛇傳》獲文化部優秀獎,新編歷史京劇《曹操與楊修》1989年參加第二屆中國藝術節,獲中國戲曲藝術最高榮譽“中國戲曲學會獎”,1991年獲蕭長庚金獎,神話京劇《盤絲洞》1990年獲文化部文華獎

發行信息


發行時間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