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喬·萊昂內
賽爾喬·萊昂內
賽爾喬·萊昂內(1929年1月3日—1989年4月30日),出生於義大利羅馬,義大利導演、編劇、製作人。
賽爾喬·萊昂內
1958年,擔任愛情電影《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的編劇。1959年,擔任劇情電影《賓虛》的助理導演,該片的大部分動作戲都是由他拍攝的。196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羅德島巨像》,該片由羅里·卡爾霍恩、蕾雅·馬薩利共同主演。
1963年,擔任冒險電影《LeverdibandierediAllah》的編劇。1964年,執導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李·范·克里夫合作主演的西部動作電影《荒野大鏢客》,該片講述了一位大鏢客來到一個墨西哥小鎮,並把鎮上的惡勢力一網打盡,使鎮上居民的生活恢復平靜的故事。1965年,由其執導的電影《黃昏雙鏢客》上映。
1966年,執導電影《黃金三鏢客》,該片是鏢客電影三部曲的完結篇。1968年,執導由亨利·方達、查爾斯·布朗森共同主演的動作電影《西部往事》。1971年,執導電影《革命往事》,該片講述了二十世紀的墨西哥一個叫做胡安的強盜不小心陷入一場革命的故事,他憑藉該片獲得第16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1973年,擔任西部電影《無名小子》的編劇,該片由托尼諾·瓦萊里執導。1975年,擔任喜劇電影《一個天才、兩個朋友和一個傻子》的製作人。1980年,擔任喜劇電影《美麗而有趣的事》的製作人,該片由卡洛·維爾多內執導。1981年,擔任製作人的喜劇電影《Bianco,rossoeVerdone》上映。
1984年,執導由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聯袂主演的電影《美國往事》,該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麵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獲得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他憑藉該片入圍第4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第3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同年,賽爾喬·萊昂內獲得第28屆義大利大衛獎雷內·克萊爾獎。1986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Troppoforte》上映。
家庭
賽爾喬·萊昂內的父親羅伯托·羅貝提是義大利電影界的工會領袖和左派代表,母親是女演員白絲·沃倫楠。
感情
賽爾喬·萊昂內的妻子是卡拉·利昂。
逝世
1989年4月30日,賽爾喬·萊昂內逝世,享年60歲。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84年 | 《美國往事》 | 電影 |
1971年 | 《革命往事》 | 電影 |
1968年 | 《西部往事》 | 電影 |
1966年 | 《黃金三鏢客》 | 電影 |
1965年 | 《黃昏雙鏢客》 | 電影 |
1964年 | 《荒野大鏢客》 | 電影 |
1961年 | 《羅德島巨像》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86年 | 《Troppoforte》 | 電影 |
1984年 | 《美國往事》 | 電影 |
1973年 | 《無名小子》 | 電影 |
1971年 | 《革命往事》 | 電影 |
1968年 | 《西部往事》 | 電影 |
1966年 | 《黃金三鏢客》 | 電影 |
1965年 | 《黃昏雙鏢客》 | 電影 |
1964年 | 《荒野大鏢客》 | 電影 |
1963年 | 《LeverdibandierediAllah》 | 電影 |
1961年 | 《羅德島巨像》 | 電影 |
1961年 | 《七大挑戰》 | 電影 |
1961年 | 《巨人的決鬥》 | 電影 |
1959年 | 《末日龐貝》 | 電影 |
1959年 | 《羅馬冤家》 | 電影 |
1958年 | 《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86年 | 《Troppoforte》 | 電影 |
1981年 | 《Bianco,rossoeVerdone》 | 電影 |
1980年 | 《美麗而有趣的事》 | 電影 |
1979年 | 《危險玩具》 | 電影 |
1977年 | 《靈貓》 | 電影 |
1975年 | 《一個天才、兩個朋友和一個傻子》 | 電影 |
1973年 | 《無名小子》 | 電影 |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73年 | 《無名小子》 | 電影 |
1962年 | 《衛兵換崗》 | 電影 |
1962年 | 《天火焚城錄》 | 電影 |
1959年 | 《賓虛》 | 電影 |
1959年 | 《末日龐貝》 | 電影 |
1959年 | 《修女傳》 | 電影 |
1959年 | 《羅馬冤家》 | 電影 |
1959年 | 《Ilfigliodelcorsarorosso》 | 電影 |
1959年 | 《Quaidesillusions》 | 電影 |
1958年 | 《愛情女神阿佛洛狄忒》 | 電影 |
1957年 | 《教師的奇迹》 | 電影 |
1956年 | 《Mipermette,babbo!》 | 電影 |
1956年 | 《他們偷了電車》 | 電影 |
1956年 | 《木馬屠城記》 | 電影 |
1954年 | 《愛的夜晚》 | 電影 |
1954年 | 《生活與愛情之間》 | 電影 |
1953年 | 《東方智慧和妓女》 | 電影 |
1953年 | 《男人,野獸與美德》 | 電影 |
1952年 | 《馬爾凱奇里奧狂人》 | 電影 |
1952年 | 《Latrattadellebianche》 | 電影 |
1951年 | 《暴君焚城錄》 | 電影 |
1950年 | 《Ilvoto》 | 電影 |
1950年 | 《IlbriganteMusolino》 | 電影 |
1950年 | 《Taxidinotte》》 | 電影 |
1949年 | 《菲比歐拉》 | 電影 |
1949年 | 《Laforzadeldestino》 | 電影 |
1949年 | 《Iltrovatore》 | 電影 |
1949年 | 《FaustandtheDevil》 | 電影 |
1946年 | 《Rigoletto》 | 電影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1985 第42屆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美國往事(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1985 第38屆 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美國往事(提名) |
義大利大衛獎 |
▪1985 第29屆 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導演獎 美國往事(提名) ▪1984 第28屆 義大利大衛獎雷內·克萊爾獎(獲獎) ▪1972 第16屆 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獎 革命往事(獲獎)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1985 第8屆 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美國往事(獲獎) |
與美國西部片追逐浪漫、動作為主的外在節奏相比,賽爾喬·萊昂內轉而注重渲染氣氛和對人物心理的描述。特寫,尤其是眼部特寫,用眼神解讀人物內心,用眼神講述故事情節,以突出人物強烈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充滿濃濃義大利風情卻情系美國的賽爾喬·萊昂內,以他獨特的歐洲人視角盡情書寫著他對美國的情懷。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生活在謊言、暴力、背叛、殘酷現實中的普通人內心對正義、邪惡、友誼的連釋,自然真實。注重歷史、尊重歷史形成了萊昂內獨特的史詩般的寫實主義風格(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
賽爾喬·萊昂內的義大利西部片中好人、壞人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分,主角不再是牛仔而是賞金獵人,被追趕一方不再是印第安人而是罪犯,可以是惡貫滿盈的罪犯,也可以是有情有義的罪犯。在萊昂內的義大利西部片中,較少出現好萊塢西部片中的表現蠻荒之地的大遠景,萊昂內不會在乎故事發生的環境是否足夠廣闊,因為他所要表現的不是好萊塢西部片中頌揚美國人的開拓精神,而僅僅是表現人物。在表現人物時,萊昂內會多用特寫、用到廣角鏡頭。而萊昂內也定義了一種全新的剪輯方式,即在演員的標誌性特寫之間進行節奏剪輯(《戲劇之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