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水田鄉的結果 展開

大水田鄉

湖南省隆回縣轄鄉

大水田鄉是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下轄鄉,位於隆回縣西北部,距隆回縣城70餘公里,海拔在400米到1800米之間,屬於典型的山區地帶。全鄉土地總面積93.34平方公里,共轄10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9309人(2020年),其中瑤族380人。東與六都寨接壤,南與西洋江毗鄰,北與司門前、小沙江交界,西與麻塘山、洞口縣石柱鄉友鄰。

歷史沿革


全鄉總面積93.34公里,共轄苗竹、龍騰、水田、白凼、香溪、木瓜山、廣源、白馬山、和平、太源10個行政村,128個村民小組,2734戶,常住人口9309人(2020年)。
2016年在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中,原舒家村、龍源村合併為龍騰村,原水田村、江源村合併為水田村,原廣坪村、源江村合併為廣源村。

自然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金、煤、釉。全鄉有11萬多畝山林,森林覆蓋率達79%,活立木蓄積量40多萬立方。農副產品主要有苡米、玉米、馬鈴薯、蠶豌豆等;出產的高山雲霧茶,格外受人青睞;以杜仲銀杏黃柏、銀花等為主的中藥材漫山遍野;還盛產葡萄、柿子、獼猴桃等優質水果。這裡牧草豐富,發展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人們養豬、牛、羊的熱潮方興未艾。

經濟


大水田鄉山多田少,屬於省定重點貧困鄉,1995年全鄉人平純收入為420元,糧食總產量2600多噸,農業總產值967萬元,工業總產值250萬元,鄉村企業總產值420多萬元。
2011年,大水田鄉財政總收入569.9萬元,其中一般預算總收入153萬元,上級補助收入177萬元,專項補助收入184.4萬元,體制上解收入54.9萬元,地稅收入150.9萬元,為任務的150.9%,國稅稅收入72.5萬元,完成縣分配任務的101%。 
2011年,大水田鄉招商引資成績斐然,完成招商引資1190萬元,完成縣分配任務148%,工業總產值8215萬元,同比增長15%。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430萬元,同比增長18%。 

人口


2021年7月,隆回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水田鄉常住人口9309人。

社會


大水田鄉始終把保障工作放到民生之本的重要位置來抓,強化社會事務管理,切實關心困難群眾,加大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全鄉全年發放五保供養、軍屬優撫、農村養老保險、春風行動、救災救濟、困難扶助、大病救助、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和農村低保等各類資金共計142萬餘元,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認真開展“掃黃打非”、凈化校園環境活動,進一步關注留守兒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的形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合率達到93%,受益人口達10593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開展順利,參保人數5079人,參保率82%,共為1516名年滿60歲老人發放了養老保險存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42人,輸送貧困農民工技術培訓24人。 

旅遊


大水田山清水秀,景色誘人。山山有古迹,處處含傳說。境內東有“打鳥坳”,南有“藍湖”大壩,西有白馬仙娘聖跡,北有神秘的隔魚洞”。春,可賞“百鳥朝鳳”,夏,可去“藍湖”蕩舟垂釣;秋,可登白馬仙娘庵探險尋幽;冬,可居瑤家聽對情歌。
“東方風來滿眼春”。今天,大水田鄉在黨的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正在變大樣。跨世紀的鄉中學教學樓、禮堂已流進了“尋常百姓家”,鄉農貿市場、木材市場正在興建,臍橙、獼猴桃等小水果基地和金銀花、杜仲等藥材基地已相繼建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正在形成。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大水田鄉將變得更加美麗。

代表人物


廖式奎,清光緒二十三年農曆三月初五(1897年4月6日)出生在邵陽縣北五都大水田(今隆回縣大水田鄉)。高小畢業后,隨父種田和給人放排木。民國15年為首組織農民協會,1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寶慶縣第三十五區農民協會執行委員長。他深入各地發展農協會員,抓土豪劣紳戴高帽游團,對其處罰款,並將其倉儲稻穀分給貧苦農民。“馬日事變“后,中和團的土豪劣紳,組織反動武裝——團防局,對農民革命進行瘋狂反撲,農會被迫解散,廖隱藏在龐家山老林里以毛栗子充饑。一個多月後,與同志商量,往武岡爭取堂兄廖毓湘(山上為匪有二百多有槍)。兄拒絕投誠,他只好由武岡坐船從水路去平江投奔紅軍。民國17年8月22日,行至桃花坪上面的白沙灣被西河保團防局查獲,中和鄉的土豪段書林、寧堯典得知后,用重金賄賂,將他提回中和鄉會審,施用各種肉刑,打得皮開肉綻,他至死不屈,無一供詞。最後以“共匪”、“土匪”罪名,解送邵陽縣政府監獄。11月14日,被殺害於邵陽城,時年31歲。
廖彩鴻(1934~1999),1934年生,大水田鄉龍源村人。1956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分配到國家建材部北京建材科學研究院,后調建材部杭州新型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杭州市二輕建材設計所、浙江省人防工程設計科研所等單位。1989年回湖南,在省機械設計研究院工作。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築學會會員,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是我國研究硅酸鹽材料和輕質混凝土及水泥製品的首批科學研究者。一生從事建築材料的研究和建築工程設計,研究和理論成果豐碩。科研成果主要有:陶粒混凝土,礦渣混凝土,浮石混凝土,多孔(加氣、泡沫)混凝土等輕型混凝土;灰砂磚、煤灰磚、礦渣磚、赤泥磚、煤石千石磚、制鹼廢渣磚、貝岩磚,高強度硅酸鹽製品及硅酸鹽磚等製品;鋼絲網水泥船,水泥機床,農用民房構件,自應力承插式壓力管,高強度混凝土製品等水泥製品;散裝水泥的技術經濟效果,發展水泥製品;我國木材資源及其節約方法,保護國土充分利用工業廢料生產建材產品,承插式預應力管的技術經濟分析。主要論文與著述有:《有孔陶粒混凝土的研究》,《建築材料的導墊係數及其測定方法》,《蒸養硅酸鹽材料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國外石膏板發展情況及其分析》,《灰砂磚》,《煤灰磚》等20餘篇(部)。參與辦公樓、商業大廈、綜合大樓、賓館、劇院、水庫改建、人防工程等上百個大型建築工程的設計,回湖南后參加的工程項目設計達60個之多。在北京時,參加或主持設計了801輕板組合式、501輕板組合式房屋,盒子式組合旅遊建築,盒子式組合辦公樓建築,輕板活動房屋建築等。1979年8月29日,鄧小平等中央領導視察該組框架輕板建築時,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同時受到中外專家、學者的肯定,並拍成電影在國內外放映。自幼愛好詩詞書畫,尤以山水畫居長,現存有《彩鴻詩詞集》和《彩鴻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