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期貨市場
外匯期貨市場
外匯期貨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固定匯率製取消,實行浮動匯率,外匯交易活動中出現的外匯期貨市場。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開放,並開始6種主要外幣 (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日元、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 的期貨和期權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活躍的期貨和期權交易市場。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紐約棉花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也是當前外匯期貨交易量較大的市場。
世界上第一個買賣外匯期貨的有形市場是1972年5月16日成立的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隨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外匯期貨交易所,外匯期貨合約的種類及交易量都發展得非常迅速。外匯期貨市場的形成為規避外匯風險提供了一個很有效率的中心市場,使抱有不同經濟目的的交易者都能基於他們自己對期貨行市的認識,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易,轉移外匯風險,實現套期保值。
在外匯期貨市場上,外匯期貨交易是在交易所內,按照交易規則,通過公開競價方式進行。交易外匯期貨合約的特點是:
外匯期貨市場
③外匯期貨價格實際上是預期的現貨市場價格,在投機者的參與下,期貨價格會向預期的現貨市價移動,兩個市場價格具有趨同性。
④外匯期貨以外幣為交割對象,到期末對衝掉的合約,賣方必須從現貨市場購入即期外匯,交給買方以履行交割義務。
外匯期貨市場
外匯期貨投機分為空頭投機和多頭投機兩種類型。所謂空頭投機是投機者預測外匯期貨價格將要下跌,從而先賣(開倉)后買(平倉),以高價賣出,以低價買入,從而達到獲利目的。多頭投機是投機者預測外匯期貨價格將要上升,先買后賣,以低價買進,以高價賣出從而獲利。
外匯期貨市場是由期貨交易所、交易所會員、期貨傭金商、清算所及市場參與者構成。現將各個組成部分的含義及主要特徵分述如下:
期貨交易所是具體買賣期貨合同的場所。目前,世界各國期貨交易所一般都是非盈利性的會員組織。只有取得交易所會負資格的人才能進入交易所場地內進行期貨交易,而非會員則只能通過會員代理進行期貨交易。期貨交易所的管理機構通常由董事會、執行機構和各種委員會組成。董事會是由會員董事和非會員董事選舉產生;執行機構協助董事會履行與業務有關的職責;設總裁和執行官;下屬委員會有交易管理委員會、教育與營銷委員會、會頁委員會、仲裁委員會、期貨合同委員會等負責具體業務工作。期貨交易所本身不參加期貨交易,運營資金主要靠創立者的投資、會員費和收取的手續費,它的職能是:提供交易場地;制訂標準交易規則;負責監督和執行交易規則;制訂標準的期貨合同;解決交易糾紛。
會員資格的取得是向有關部門申請並經其批准。會員每年必須繳納會費。在交易所的會員一般分為兩類:一、充當經紀人,代客買賣,收取傭金;二、作為交易商,進行自營,賺取利潤。不是交易所會員的客戶只能委託會員交易。
按照職能劃分,期貨傭金商可以分為場內經紀人(floor broker)和場內交易商(floor trader),同一會員可身兼兩職。凡是擁有會員資格,進入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的人員,稱為場內交易人。場內交易人員有些專為自己的利益進行交易;而更多的是從交易所外接受大量的交易指令,按場外容戶的交易指令進行期貨交易,我們把前者稱為專業投機商,把後者則稱為場內經紀人。以自己的賬戶交易的稱為場內交易商。
期貨傭金商是在期貨交易所登記的會員公司。各公司派其職員作為代表。其主要職能是:向客戶提供完成交易指令的服務;記錄客戶盈虧,並代理期貨合同的實際交割;處理客戶的保證金;向客戶提供決策信息以及諮詢業務。
外匯期貨市場
清算所是負責對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的期貨合同進行交割、對沖和結算的獨立機構,它是期貨市場運行機制的核心。通過清算所,期貨合同的轉讓、買賣以及實際交割,可以隨時進行,不用通知交易對方,由它負責統一的結算、清算以及辦理貨物交割手續,這就是清算所特殊的“取代功能”。清算所的這一切行為能得以順利實現,是因為它財力雄厚,而且實行了保證金制度,這是一套嚴格的無負債的財務運行制度。
按照交易目的,市場參與者有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兩者均是期貨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沒有套期保值者,則無期貨交易市場,無投機者,套期保值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