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民報

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報紙

河北農民報社系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河北省委省政府指導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新聞輿論傳媒機構。

目前,在河北日報報業集團領導下,緊緊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農業農村中心工作,服務河北鄉村振興戰略,集中力量做深做美傳統紙媒(《河北日報農村版·河北農民報》),全員轉型做精做優新興智慧媒體,策劃先行做實做強策劃報道,積極服務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積極舉辦河北農家書屋大講堂、河北農民報鄉村振興學院惠農課堂,竭心盡智儘力為全省廣大讀者、用戶、網友提供更權威、更科學、更全面、更快捷、全方位的農業農村宣傳服務。

歷史沿革


《河北日報農村版·河北農民報》1964年7月1日創辦,毛澤東主席題寫報頭。周三刊,周二四六齣版,共24版。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3-0021,郵發代號17-39。按照“導向正確有力、內容科學實用、主業穩固提升、產業精準突破、團隊和諧向上”總體要求,秉承“導向正確,引導有力,內容科學,技術實用”辦報宗旨,2017年1月,版面和內容優化調整,重點突出新聞綜合內容和專業技術內容,注重準確性、及時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新聞綜合內容包括三農要聞、區域新聞、民事關注、鄉旅文化和文學副刊;專業技術內容為農科在線。2021年1月,版面和內容再次優化調整,新聞綜合版面內容調整為三農要聞、強農惠農、振興故事、文明鄉風、美麗鄉村、民事心聲、信訪追蹤、法治縱橫、記住鄉愁、百味人生、養生保健、悅覽天下、樂享生活等;專業技術版面內容調整為大田作物、果品園地、養殖資訊、蔬菜科技、農資市場、農科前沿等。

欄目介紹


2018年4月,組建河北農民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宣傳報道小組。2019年1月,宣傳報道小組更名為河北農民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宣傳服務運營團隊。宣傳報道小組、宣傳服務運營團隊,積極對接省二期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項目,承接小麥、玉米、蔬菜、棉花、食用菌、中藥材、雜糧雜豆、薯類、油料、水果、生豬、奶牛、肉牛、羊、蛋雞肉雞、草業、特色海產品、淡水養殖、大豆等19個創新團隊媒體宣傳和綜合服務。同時,為全省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企業、園區、家庭農場、合作社、新型農民等提供技術資訊及生產指導,為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權威發布平台和深度了解農業動態的窗口。

人員編製


河北農民報社實行編委會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編委會由四人組成,設總編輯一人,副總編輯三人。下設紙媒編輯中心、智媒編輯部、策劃採訪部、經營項目部、綜合事業部。為適應傳統媒體移動優先、融合發展趨勢,2020年4月20日,河北農民報社編委會決定,建設河北農民報社“11231”運行體系,即,圍繞一項中心任務,帶領一支精幹隊伍、辦好兩個媒體平台、做強三大業務支撐,實現一個發展目標。一項中心任務,即,建設河北農業農村宣傳服務平台;一支精幹隊伍,即,奮發有為、昂揚向上、團結精幹的團隊;兩個媒體平台,即,《河北日報農村版·河北農民報》傳統紙媒;官網科群等新興智媒;三大業務支撐,即,雙平台策劃採訪業務、雙平台廣告業務和紙媒發行業務、農業農村綜合服務業務;一個發展目標,即,打造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綜合實力較強的河北農業農村新型主流媒體。
河北農民報社官網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五日創辦
河北農民報社官網 二〇二〇年五月十五日創辦

主要成果


社會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報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是20世紀80年代的蓬勃發展階段。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體的農村各項改革,解放了生產力,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廣大農民對農業科學技術產生了迫切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各地農民報紛紛復刊或創刊,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科技知識、提供信息為己任,深受農民的歡迎,發行量節節攀升。以河北為例,當時的農家樂(河北農民報的前身)小報發行量最高曾突破70萬份,受到省委領導的多次表揚。
二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艱難爬坡階段。
經過十幾年的奮鬥,我國農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時候,一個突出的矛盾擺在了農民面前:增產不增收,到90年代末表現尤為明顯。對此,一些農民對土地的鐘愛程度漸低,資金、技術的投入積極性越來越小。因此,對以傳播科技知識為主的農民報也興趣不大了。各省的農民報開始進入爬坡階段,發行量逐漸降低。時至今日,這種艱難爬坡階段仍未從總體上得到根本的改觀。
農民報是不是已經過時了,是不是已沒有必要再辦下去了?回答當然是否定的。為占人口多數的農民辦報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因為:一、農民報作為黨報向農村的延伸,其橋樑紐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各省的農民報大都是省委機關報社所屬,是省報的延伸和補充。作為省報,涉及到各地區、各行業,不可能對每個行業都報深、報細。農民報正好給予必要的補充,利用自身的特殊優勢,把觸角伸向千家萬戶。二、農民報是幫助農民致富奔小康必不可少的參謀和助手。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他們都迫切渴望致富奔小康。而且,沒有全國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雖然各種傳媒越來越多,通訊聯絡方式也越來越發達,但就大多數農民、農村而言,現代化水平很高的信息傳播方式,人們仍然感到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報紙作為文字的載體,易於保存,便於查詢。對農民而言,只要發現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就可以增產增收,真可謂投資少,見效快,適合農村整體的生產力水平。綜上所述,農民報不僅要繼續辦下去,還要越辦越好,常辦常新。在新世紀、新形勢下,辦農民報絕不能抱殘守缺,更不能沿襲過去的老路。

獲得榮譽


多年來,河北農民報社勠力同心、開拓創新、紮根農村、服務三農,先後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版發行先進集體”,全國婦聯“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集體”,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集體”,中國報業協會“全國報業經營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河北省婦聯巾幗文明崗”,河北省“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群眾滿意窗口”等稱號。
近年榮譽
2017年3月,河北農民報社榮獲團中央、國家發改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22家部委聯合授予的“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2017年5月,榮獲團河北省委、省委省直工委聯合授予的“省級青年文明號”稱號;2018年5月,榮獲15個省級委辦廳局聯合授予的“志願服務創新項目”稱號;2019年4月,榮獲團河北省委授予的“五四紅旗團委團支部”稱號。

文化傳統


精神理念

宗旨
農民報以全心全意為農業、農民、農村服務為宗旨,是黨和政府與農民群眾進行溝通與聯繫的橋樑。經過多年的發展,農民報被譽為指導農業生產的得力助手、農村工作的好參謀、農民信賴的知心朋友。

社會事件


2016年7月,河北農家書屋大講堂在石家莊欒城區啟動。2019年,河北農民報鄉村振興學院啟動"鄉村振興百縣大宣講"公益講座。兩大文化惠農課堂,特邀行業專家學者,下沉至縣鄉村和農家書屋,為縣鄉基層幹部、村“兩委”負責人、農業經營實體負責人、種植大戶、養殖業主、讀者用戶、普通村民,講授組織建設、法規政策、村鎮規劃、農業科技、農企管理、生活服務、融媒建設等內容。

組織機構


建設高質量的隊伍機制
從事《河北農民報》采編的業務骨幹,大多來自大專院校。他們年富力強,具有強烈的開拓創新意識;同時他們又長期在校學習,對農業、農民、農村缺乏深刻的了解,特別是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此,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尤為重要。
首先要他們了解當前形勢:
要用兩點論的方法來分析農村的形勢,既要看到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農村形勢已出現巨大變化,一大批農民已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同時還要看到,在廣大農村,還有相當一批農民並不富裕,還必須長期進行艱苦的努力。既要看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又要看到不少農村仍存在很多陳規陋習。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武裝頭腦,才能把握全局,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其次弄清自己的責任:
作為農民報系統的新聞工作者,更多的時間要深入農村,要直面農村的工作、生活等諸多艱苦環境。因此,河北農民報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對剛入門的從業人員,報社都對他們進行系統培訓,要求他們牢固樹立為農民服務的思想,要把“屁股坐在農民的板凳上”;每個編輯記者一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下鄉,既為農民帶去最新的實用技術和致富信息,又能不斷了解農民的需求,感受農民的疾苦,反映農民的呼聲從1994年至2000年,河北農民報每年都要組織五次以上科技下鄉活動,吃住在農村,給農民提供了大量的致富信息,深受農民的好評。
建立合理的內部機構
有了高素質的隊伍,機制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了。建立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調動每個編輯記者的積極性,讓每個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在這方面,河北農民報做了大膽嘗試。比如在版面上,有好版面獎、好標題獎、好欄目獎、好稿采寫獎、好稿編輯獎等諸多獎項,讓編輯記者有奔頭、有幹頭。在發行上,骨幹人員每人包一個地級市,簽訂責任狀,年初停發獎金,年底算總賬,完成任務有獎,完不成任務不發獎金。1997年,正是因為採取這樣的“硬碰硬、實打實”措施,
河北農民報的發行量從3萬多份猛增到7.5萬份,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一系列完善配套的政策措施,充分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報社上下形成了合力。在相當一些省份的農民報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河北農民報發行量從1994年復刊時的1萬多份,增加到15萬份,其中大部分是1997年以後增長的與此同時,版面質量和經營利潤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積極了解農民需求
有些農民報之所以陷入困境,與其本身不適應時代要求、不符合農民的口味有直接關係。今天的農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農村已不是傳統的農村,農業生產也再不是傳統的農業。換言之,農民不僅僅關注農村實用技術,單純研究怎麼種地,畜禽怎麼養的問題,更關注的是農業產業結構如何調整,種什麼、養什麼能賺錢的問題;同時,他們不僅關注政策信息,也關注各種法律法規、市場信息。就農村而言,已有一大批農民從黃土地上走了出來,從事工業、貿易、運輸、建築等諸多行業,農村呈現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農業生產本身也初步展示了五光十色的藍圖,設施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等經營方式層出不窮。如果辦農民報仍局限在過去的框框里,無疑是作繭自縛。近幾年,河北農民報通過各種方式了解農民的需求,相繼開辦了大市場、經紀熱線、小城鎮、結構調整等新版面,跳出了就技術論技術、每年唱四季歌的模式,把種養加、貿工農等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增強了報紙的服務性。同時,還適時開辦了科學生活、破除迷信、法律諮詢等相關版面,豐富了報紙的內容,農民讀者感到很適合自己的口味與要求。
提供技術和信息
作為面向農村的報紙,農民報還必須向農民提供大量的實用技術、信息。錯一個數字、一個小數點,或者刊發了虛假信息,就如一枚枚炸彈,弄不好就會把農民炸個“人仰馬翻”。大家深切地感到,一個小數點、一個字,一點都馬虎不得。一條信息出了問題,就會殃及一部分農民,既給他們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也會給農民報的聲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試想,一張報紙經常錯字連篇,經常誤導讀者,這樣的報紙怎能讓人放心呢?要想使農民報永葆青春,信息就必須可靠及時,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