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大山雀的結果 展開

大山雀

雀形目山雀科動物

大山雀(學名:Parus major):中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整個頭呈黑色,頭兩側各有一大型白斑,喙呈尖細狀,便於捕食。上體為藍灰色,背沾綠色。下體白色,胸、腹有一條寬闊的中央縱紋與頦、喉黑色相連。

棲息於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螞蟻、蜂、松毛蟲螽斯等昆蟲為食。

分佈於中國、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歐洲、中亞、西伯利亞、遠東、朝鮮、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島和印度尼西亞。

形態特徵


大山雀雄鳥前額、眼先、頭頂、枕和後頸上部輝藍黑色,眼以下整個臉頰、耳羽和頸側白色,呈一近似三角形的白斑。後頸上部黑色沿白斑向左右頸側延伸,形成一條黑帶,與頦、喉和前胸之黑色相連。上背和兩肩黃綠色,在上背黃綠色和後頸的黑色之間有一細窄的白色橫帶;下背至尾上覆羽藍灰色,中央一對尾羽亦為藍灰色,羽干黑色,其餘尾羽內翈黑褐色,外翈藍灰色,最外側一對尾羽白色,僅內翈具寬闊的黑褐色羽緣,次一對外側尾羽末端具白色楔形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外翈具藍灰色羽緣,大覆羽具寬闊的灰白色羽端,形成一顯著的灰白色翅帶。飛羽黑褐色,羽緣藍灰色,初級飛羽除最外側兩枚外,其餘外翈部具灰白色羽緣;次級飛羽外翈羽緣亦為藍灰色,但羽端僅微綴以灰白色;三級飛羽外翈具較寬的灰白色羽緣。頦、喉和前胸輝藍黑色,其餘下體白色,中部有一寬闊的黑色縱帶,前端與前胸黑色相連,往後延伸至尾下覆羽,有時在尾覆羽下還擴大成三角形;腋羽白色。
雌鳥羽色和雄鳥相似,但體色稍較暗淡,缺少光澤,腹部黑色縱紋較細。
大山雀
大山雀
幼鳥羽色和成鳥相似,但黑色部分較淺淡而且沾褐色,缺少光澤,喉部黑斑較小,腹無黑色縱紋或黑色縱紋不明顯,灰色和白色部分沾黃綠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腳暗褐色或紫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1.8-15.5g,♀13-17g;體長♂120-148mm,♀116-153mm;嘴峰♂9-11mm,♀8-11mm;翅♂64-73mm,♀61-72mm;尾♂57-74mm,♀57-68mm;跗蹠♂16-23mm,♀16-20mm(華北亞種)。(註:♂雄性;♀雌性)
(註:大山雀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夏季在北方有時可上到海拔1700米的中、高山地帶,在南方夏季甚至上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森林中,冬季多下到山麓和鄰近平原地帶的次生闊葉林、人工林和林緣疏林灌叢,有時也進到果園、道旁和地邊樹叢、房前屋后和庭院中的樹上。

生活習性


遷徙

大山雀在中國各地均為留鳥,部分秋冬季在小範圍內遊盪。

習性

性較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邊飛邊叫,略呈波浪狀飛行,波峰不高,平時飛行緩慢,飛行距離亦短,但在受驚后飛行也很快。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秋冬季節多成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有時亦見單獨活動的。除頻繁地在枝間跳躍覓食外,它們也能懸垂在枝葉下面覓食,偶爾也飛到空中和下到地上捕捉昆蟲。繁殖期鳴聲尖銳多變,為連續的雙聲節或多音節聲音,其聲似‘吇嘿、吇嘿、吇嘿、吇吇嘿、吇吇黑黑’或‘黑吇、黑吇、黑吇、黑’,尤其在春季繁殖初期鳴聲更為急促多變。

食性

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刺蛾幼蟲、尺蠖蛾幼蟲、庫蚊、花蠅、螞蟻、蜂、松毛蟲、浮塵子、蝽象瓢蟲、螽斯等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蝸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性食物。

分佈範圍


世界

分佈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柬埔寨、中國、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埃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中國香港、匈牙利、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黎巴嫩、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來西亞、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尼泊爾、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英國、烏茲別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旅鳥:冰島、馬爾他。
大山雀
大山雀

中國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南部、河北、山西、青海、甘肅、新疆北部、西藏、四川、貴州、雲南、長江流域、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中國香港和海南島,留鳥,冬季偶見於台灣。

生長繁殖


大山雀繁殖期4-8月,在南方亦有早在3月份即開始繁殖的,但多數在4-5月開始營巢。1年繁殖1窩或2窩,據我們在長白山的觀察,第一窩最早在4月中旬開始營巢,大量在5月初;第二窩6月中下旬開始營巢。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利用啄木鳥廢棄的巢洞和人工巢箱,有時也在土崖和石隙中營巢。據鳥類專家找到的8個巢,有7個是在活樹樹洞中,約佔總數的87.5%,在土崖石隙中僅有1巢,約佔12.5%。巢呈杯狀,外壁主要由苔蘚構成,常混雜有地衣和細草莖,內壁為細纖維和獸類絨毛,巢內墊有兔毛、鼠毛、豬毛、牛毛和鳥類羽毛。巢距地高0.7-6m,巢的大小為外徑8-14cm,內徑5.5-7.5cm,高5-11cm,深3-5cm。
雌雄鳥共同營巢,雌鳥為主,每個巢5-7天即可築好。第一窩最早在5月初即有開始產卵的,多數在5月中下旬;第二窩多在6月末7月初開始產卵,有時邊築巢邊產卵。每窩產卵6-13枚,多為6-9枚,有時多達15枚。卵呈卵圓形或橢圓形,乳白色或淡紅自色,密布以紅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多。卵的大小為16-18mm×12-14.3mm,平均17.7mm×13.9mm,卵重0.8-2.0g,平均1.4g,每天產卵1枚,卵多在清晨產出,卵產齊后即開始孵卵,也有在產出最後一枚卵后隔1天才開始孵卵的。孵卵由雌鳥承擔,白天坐巢時間7-8小時,夜間在巢內過夜。白天離巢時還用毛將卵蓋住,有時也見雄鳥銜蟲進巢飼餵正在孵卵的雌鳥,孵化期14±1天。
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經過15-17天的餵養,幼鳥即可離巢,出巢后常結群在巢附近活動幾天,親鳥仍給以餵食,隨後幼鳥自行啄食。

亞種分化


大山雀(34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
1.大山雀奄美大島亞種Parusmajoramamiensis
2.大山雀馬來亞種Parusmajorambiguus
3.大山雀愛琴海亞種Parusmajoraphrodite
4.大山雀兩伊亞種Parusmajorblanfordi
5.大山雀喜馬拉雅山亞種Parusmajorcaschmirensis
6.大山雀爪哇亞種Parusmajorcinereus
7.大山雀華南亞種Parusmajorcommixtus
8.大山雀科西嘉島亞種Parusmajorcorsus
9.大山雀郁陵島亞種Parusmajordageletensis
10.大山雀阿富汗亞種Parusmajordecolorans
11.大山雀撒丁島亞種Parusmajorecki
12.大山雀摩洛哥亞種Parusmajorexcelsus
13.大山雀海南亞種Parusmajorhainanus
14.大山雀土庫曼亞種Parusmajorintermedius
15.大山雀九州亞種Parusmajorkagoshimae
16.大山雀北方亞種Parusmajorkapustini
17.大山雀亞塞拜然亞種Parusmajorkarelini
18.大山雀斯里蘭卡亞種Parusmajormahrattarum
19.大山雀指名亞種Parusmajormajor
20.大山雀巴利阿里島亞種Parusmajormallorcae
21.大山雀東北亞種Parusmajorminor
22.大山雀英國亞種Parusmajornewtoni
23.大山雀克里特島亞種Parusmajorniethammeri
24.大山雀南琉球亞種Parusmajornigriloris
25.大山雀尼泊爾亞種Parusmajornipalensis
26.大山雀印度支那亞種Parusmajornubicolus
27.大山雀沖繩亞種Parusmajorokinawae
28.大山雀婆羅洲亞種Parusmajorsarawacensis
29.大山雀印度亞種Parusmajorstupae
30.大山雀泰國亞種Parusmajortemplorum
31.大山雀西亞亞種Parusmajorterraesanctae
32.大山雀青藏亞種Parusmajortibetanus
33.大山雀阿薩姆亞種Parusmajorvauriei
34.大山雀阿富汗亞種Parusmajorziaratensis

保護現狀


大山雀在中國分佈較廣,種群數量較豐富,是中國較為常見的森林益鳥之一。由於它們大量捕食各類森林昆蟲,在控制森林蟲害發生方面,意義很大。因而東北一些省區已將它列為地區保護鳥類。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相關知識


大山雀是各地山林、果園裡極為常見的一種小鳥。它的個子比麻雀略小,頭部呈光澤的藍黑色,襯托著潔白的兩頰,好像京劇臉譜中的大白臉,所以又稱白臉山雀。它的背面為藍灰色,腹面白色,中央縱貫著寬闊的黑紋。
大山雀是有名的食蟲益鳥。它捕蟲的技術非常高明,每天,它總是忙碌地在果樹間竄來飛去,細心地執行“搜索”任務。它有時在樹枝上攀來爬去,進行尋覓昆蟲;有時緊貼在樹榦上,搜尋細小的蟲卵;有時乾脆來個倒掛動作,由下而上進行窺視。所以,不論昆蟲偽裝得如何巧妙,隱蔽得如何深,總逃不出這個“搜索兵”的眼睛,結果還是一條一條被它尋出來吃掉,連躲在樹枝隙縫中的,包裹在厚繭里的也不能倖免。
大山雀很健食,它每晝夜吃的昆蟲數量約等於自身的體重。它捕食的昆蟲種類很廣泛,根據中國科學家在河北省昌黎對79個鳥胃的分析,發現其食物中74.74%為昆蟲,其中絕大部分為果樹害蟲。如梨象甲、青刺蛾金龜甲、天牛幼蟲,蘋果天社蛾和蝽象等。
大山雀在春夏間進行繁殖,它的巢築在樹洞里,根據它的這個特性,人們可以為它建造“兵營”一一人工巢箱。可以用木板或其它材料製成。巢箱的尺寸為10×10×12厘米,在距頂部1/3的地方開一個口徑3.5厘米的孔,以供大山雀出入,巢箱上面要有蓋以遮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