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徽州女人的結果 展開

徽州女人

黃梅戲劇目

黃梅戲《徽州女人》於1999年6月在安徽合肥首演,是戲曲舞台上的經典劇目和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

該劇講述了一百年前發生在安徽徽州一個閉塞村落中的凄美故事——十五歲的少女懷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坐上花轎,卻在婆家開始了對未曾謀面的丈夫的漫長等待。通過一個女人“嫁、盼、吟、歸”的四個過程,以鮮活靈動的舞台表現和扣人心弦的唱腔動作刻畫了封建社會中最底層女人的生活。

該劇一改中國戲劇傳統的“大團圓”結局,在劇末營造了濃重的悲劇氛圍。雖為悲劇,但劇目一反傳統黃梅戲小、巧、輕、喜等風格,運用全新的創作手法,美輪美奐的舞台效果,淡化了戲曲的故事情節,通過“嫁、盼、吟、歸”四種情境轉換,對歷史的苦難作出一種詩化的處理,用美的形式表現了當時的封建道德觀念和時代風貌,演繹出一麴生命頌歌。

歷史沿革


1996年,韓再芬因黃梅戲電影《徽商情緣》的拍攝來到徽州,看到徽州古民居受到啟發,自此決心要挖掘出徽州古民居背後的故事,在舞台上將徽州古民居的神韻展現出來。
韓再芬在了解徽州的過程中,漸漸找到了頭緒。根據徽州的俗例,男子到16歲就要遠走他鄉,“少小離家動別愁,杭州約伴又蘇州,妾心難逐郎心志,折柳年年到白頭。”“折柳”是送別的代稱,徽商的妻子“折柳年年”直到白頭。於是,韓再芬請來的陳薪伊曹其敬、劉雲程、高廣健、邢辛等戲劇界專家,多次到西遞古民居採風,反覆召開研討會,一部以徽州女人命運為主題的故事構架就產生了。
1998年11月20日,《徽州女人》劇組誕生。
從1998年10月到1999年6月,歷經八個月的反覆揣摩,《徽州女人》這部舞台劇誕生。
1999年6月,《徽州女人》在合肥舉行首演。
徽州女人
徽州女人

劇情介紹


● 第一幕:嫁
嗩吶聲中一乘花轎過得橋來,轎中是少女和她滿溢的幸福,只因“丈夫”來相親時低燈見過那傘下的一卷書和一條辮,從此書生的背影便令她憧憬無限。她不知那書生已遠離家門,背新娘的人是新郎的小弟。伏在瘦小的背上,紅蓋頭下卻在思量要如何為丈夫補養身子。
洞房外一天尋人不著的公婆終於吐露真情,天真的女人第一想到的是“他嫌我?”公婆說他去求功名了,她即轉憂為喜:“求功名好”。高高興興接受了小弟的跪拜,一聲“大嫂”從此註定了女人的一生。心中那飄蕩的長辮已被丈夫剪下,捧在手中,獨坐空房,女人對自己說“他這是怕我寂寞,留下辮子陪我”。
● 第二幕:盼
十年過去,女人認認真真地做好該做的,為盡孝道,已將公婆改口叫爹娘。每天去井台打水很久才回來,只為在橋頭看到丈夫突然出現,甚至想過了橋去,去外面看看,去把丈夫找回來,可對於“外面的世界”,她惶惑,身為女人,只能坐守井底。
公婆實在不忍看她受此折磨,要將“女兒”嫁人,村裡唯 一的老秀才提的建議卻是“等”。因為他當年也是離家闖蕩,三十年後照樣葉落歸根。
● 第三幕:吟
又是十年。丈夫有電報發來,說是已任縣長。全村歡喜,老秀才要寫回電,女人只說兩個字——“快回”,二十年的苦等仍未將她的希望抹平,為接喜訊匆匆換上的嫁衣紅得耀眼,紅得讓人想哭。
隨後到來的信里有大洋,還有三口之家的全家福照片,面對微笑的女人,所有的人都不敢說。公婆悄悄將照片藏了起來。
因兒子的不孝,媳婦的不幸,兩位老人不久即撒手而去。女人突然發現自己再也沒有了活的意義,一切都是為誰而忙?漫漫長夜如何苦熬?隔壁小叔一家紅紅火火,這邊凄冷無助,那邊卻誕下麟兒兒。黑夜中,小叔送來了一盞明燈——襁褓里的嬰兒讓她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 第四幕:歸
十五年飛逝而過,嬰兒也長成了甩著黝黑長辮的少年書生,女人卻老了,她每天都用顫抖的手為兒子梳辮子,她說,梳辮子好看啊。兒孝母慈,似乎日子就該這麼平靜地過下去。
村外卻走來了葉落歸根的“丈夫”和他的夫人。“嗩吶大哥”將消息告訴女人,她慌慌張張地要去為他們收拾屋子,要為受了風寒的那個“她”煮薑湯,人們這才知道原來她早已明白真相,為婆婆整理遺物時那張照片告訴了她一切。
兒子泣不成聲,明白母親讓他讀書是為了有一天能為她念那封信,可其實那信他早已讀過數遍卻不敢對母親說。女人含淚說讓兒子讀書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帶她到“外面”看看,她真想去外面啊。
在橋上,女人迎接丈夫,只說著“家來啦?家來著就好”,招呼他進屋。丈夫不知她是誰,一遍一遍地問,她說“我?我是你伢子的姑姑……”
緩緩的,女人一步一步走向台前,大幕垂下。
劇終。

劇目角色


角色簡介
女人(旦)嫁給一個離家出走的男人,終老一身
丈夫婚前斷髮離家出走,二十年後任永昌縣長,又過十五年失意回家鄉養老
公公婆婆因兒子不肖、媳婦不幸先後去世
小叔子哥哥離家出走代替哥哥完成婚禮,後來送了一子給嫂嫂做養子
老秀才五歲拜師習詩文,二十歲考中秀才后遠行,四十歲辭官,五十歲返回故里
養子小叔子之子,送給女人做養子

幕後製作


《徽州女人》主要唱腔音樂的曲作者為黃梅戲作曲家陳儒天先生,描寫音樂則由從事舞台劇及電影作曲的董為傑先生創作。

獲獎記錄


● 2003-04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精品劇目(提名)
● ▪ 2000 第九屆 文華獎(文華新劇目獎)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三團(獲獎)
● ▪ 2000 曹禺戲劇文學獎·劇本獎

藝術鑒賞


● 主題思想
《徽州女人》通過一個女人“嫁、盼、吟、歸”的四個過程,以鮮活靈動的舞台表現和扣人心弦的唱腔動作刻畫了封建社會中最底層女人的生活。
該劇一改中國戲劇傳統的“大團圓”結局,在劇末營造了濃重的悲劇氛圍,著力塑造了一位貞潔烈婦,這個女人從未見過自己的丈夫,卻用一生堅守了丈夫的存在,為公婆盡孝道,做小叔子的好大嫂。
雖為悲劇,但劇目一反傳統黃梅戲小、巧、輕、喜等風格,運用全新的創作手法,美輪美奐的舞台效果,淡化了戲曲的故事情節,通過“嫁、盼、吟、歸”四種情境轉換,對歷史的苦難作出一種詩化的處理,用美的形式表現了當時的封建道德觀念和時代風貌,演繹出一麴生命頌歌。
● 造型特色
整台戲通過徽派建築的影像投放和燈光道具的渲染完成,舞美設計極具現代性,受歌劇、話劇和電視的影響較大,造型藝術較之以往的戲劇得到大規模運用。現代主義的戲劇理念在該部戲中得到明顯的體現,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綜合運用的風格,大大拓展了舞台的容量。戲中每一個細節都是踏著音樂的節點推進,服飾和幕景對於事實準確性的貼合,使舞台獲得了立體流動的性質,舞美造型的空間性和象徵性超越了以往傳統戲劇的寫意性。但這部戲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仍有欠缺,人物個性特徵的形成稍顯缺乏創作根據。

社會評價


《徽州女人》雖然將故事發生時間放在清末民國初,反映的卻是明清兩代徽商、包括整個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劇命運和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哲學反思。總的說來,《徽州女人》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舞台作品,是繼黃梅戲舞台劇《紅樓夢》之後一部具有探索價值的黃梅戲作品。
看黃梅戲《徽州女人》,是一次從未經歷過的審美體驗。

傳播影響


截至2014年9月,《徽州女人》已連演400餘場;至2015年12月,演出500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