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區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轄鎮
燕郊區位於北京天安門以東30公里。地屬河北省三河市。因春秋戰國時期地處燕國(今北京)城郊而得名。這裡歷史悠久,唐宋以來,藉助潮白河碼頭和京榆古道,商賈雲集,店鋪林立,街市繁華,文化興盛,成為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朝康熙間在燕郊建造行宮,為清歷代帝后出巡拜謁東陵駐蹕之所,素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之美稱。
燕郊自古為京東重鎮,史載春秋戰國時,因地處燕國(今北京)城郊而得名。相傳,遼代有李、王、張、趙四姓從山東逃荒流落此地,在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運糧河碼頭以裝卸貨物為生,並在此立庄,因地處燕京的郊區,故得名燕郊。燕郊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千年的歲月中數度盛衰。
1992年7月,燕郊被正式批准為河北省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9年12月,又被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2001年又被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河北省首家軟體產業基地和省級海外留學生創業基地,綜合實力在全省27個省級開發區中位居第三,在全省縣(市)域開發區中位居第一,是河北省6個重點開發區之一。
燕郊鎮人民政府駐地行宮村。東距三河市區25公里,南距省會石家莊334公里。燕郊鎮轄55個行政村街,鎮域面積108.2平方公里。
燕郊因春秋時期地處燕國都城之郊而得名。清康熙初年在此地建造行宮,素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之稱。燕郊鎮地處三河市西部,東部和南部與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接壤,北部和東北部與本市高樓鎮為鄰,西瀕潮白河與北京市通州區相望。
18年前的燕郊,人口不過3萬,財政收入0.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只有1.8億元,國民生產總值(GDP)只有2.5億元。如今的燕郊,常住人口75萬,三河市每年20億的財政收入有一半多來自燕郊。
城鎮總人口60餘萬,其中常住人口22.8萬,農村人口6.75萬。
全鎮已形成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製藥、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以休閑旅遊、健康醫療、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擁有高新技術和先進位造企業182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17家。
燕郊開發區已跨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已引進國內外投資項目500餘個,項目總投資140億元人民幣,其中註冊外資項目140個,累計利用外資5.2億美元。已初步形成信息電子、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和旅遊休閑五大主導產業。
燕郊開發區人積極吸收世界兩大文明成果,利用國際國內兩大市場,使燕郊開發區以京東矽谷的嶄新姿態屹立在京東大地上。經過創業者們辛勤不懈的建設,燕郊開發區已發展成為幅員45平方公里、人口10餘萬人,集科技、生產、旅遊、度假、金融、商貿於一體的嶄新現代化首都衛星城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
燕郊開發區規劃區面積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轄區總人口25萬。
經十餘年的健康快速發展,燕郊開發區作為京東地區最富發展活力的投資熱點,昔日的皇苑行宮變成了一個規劃合理、產業互補、功能完善、社會文明、環境優美的現代化首都衛星城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市場輻射廣闊,燕郊所在區域城市集中、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市場容量大,500公里半徑內有百萬人城市11座,總人口2.5億,陸域面積占國土的6.1%,GDP佔全國的20%。
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累計投資30多億元,區內全部實現通路、通電、通訊、通暖、給水、排水、工業蒸汽、燃氣、寬頻網和土地平整的“九通一平”工業配套標準。並建有標準化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先進設施,擁有北京、河北兩套通訊網路,享有雙迴路供電保障。
科技人才密集,區內有50家中央部委直屬單位,其中科研機構20餘家、大專院校8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萬餘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員4萬餘人,高素質人口密度達33.3%。
投資成本低廉,可以充分享有北京的信息、資金、人才等各種資源,綜合投資成本比北京低30%。
創新體系支撐有力,已建成綜合性科技企業孵化器燕郊創業中心,現有孵化面積2.3萬平方米,可以為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供孵化場地、資金支持、人才培訓和中介服務等綜合性配套服務。
服務體系健全高效,秉承“客商是上帝、服務是生命、創新是靈魂”的服務理念,積極創建國內一流投資服務區,為客商提供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經常化走訪的“全天候、零障礙、低成本、高回報”的服務。
從燕郊乘930路公車到達國貿大概需要35分鐘,這是北京郊區很多地方難以實現的,這也是燕郊的商品房價格比北京很多郊區的房子還貴的一個重要原因。
燕郊既沒有很強的輕工業,也沒有很強的重工業,唯一不同的是擁有人力資源優勢和較大的房地產市場,北京的人才集中在西北的海淀區和東三環大北窯一帶,而大北窯的很多人都在燕郊購房置業,加之燕郊自身擁有8所高等院校,每年有大批高校畢業生,使燕郊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
北京擁堵的交通、上千元的房租、較高的人力成本,給予燕郊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燕郊只要解決好治安環境、基礎軟硬體設施和交通等問題,就會吸引更多的國際巨頭、國內知名企業前來安營紮寨。
環首都經濟圈
“首都圈”城市群概念出爐
“目前規劃已經完成,並上報了國務院,等待國務院批准。”有知情人士稱,這些規劃包括多個方面:一是環首都經濟圈13個縣(市、區)高標準做好園區和基地總體規劃。二是交通體系建設規劃。將以建設快速通道為重點,以同城化為目標,北京將向河北延伸城鐵1100公里推進13個縣(市、區)交通基礎設施與北京全面對接。三是通訊體系建設規劃。將通訊基礎設施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加強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網路通信、固話通信等通信網路設施建設,加快河北與北京聯網、同網改造,實現與北京固話通信無長途、移動通信無漫。除此之外,還包括信息體系建設、金融體系建設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規劃等。
據悉,“首都圈”城市群的總體戰略構想是“13縣1圈4區6基地”。新時代證券研發中心總監秦茂軍認為,北京向河北延伸城鐵1100公里,幾乎把大半個河北省都包括進去了,公共交通和電話號碼的同城化,使環繞北京的眾多河北城鎮陡然變身“類北京”地區。但打造“首都圈”城市群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上市公司受益的順序將依次表現為,基礎設施建設類上市公司,房地產類上市公司,產業轉移與升級類上市公司,環境保護類上市公司和生活服務類上市公司等。在打造“首都圈”城市群過程中,基建類上市公司受益程度最高。由於北京將向河北延伸城鐵1100公里,這就涉及到鐵路建築施工、工程機械、鋼材、水泥和鐵路機車及其配套設備等行業,相關上市公司將從中獲得商機。
2013年1月1日,廓坊開始實施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並實時發布監測數據。2012年,廊坊在河北省率先開展PM2.5監測,當年6月1日就向社會公布監測數據。2013年,廊坊還將投資480萬元,建設3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使市區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路更加完善。保護環境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完善,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廊坊對環保的投入向來“不差錢”。
燕郊開發區位於首都東大門,與北京通州區僅一河之隔。它西距天安門30公里,東距唐山125公里,南距天津120公里,是京津唐“金三角”經濟腹地,直接接受這三大城市的經濟輻射,擁有開拓佔領京津唐三大市場的戰略優勢。燕郊開發區地處交通樞紐地帶,北京至燕郊高速公路直接入區,京秦電氣化鐵路、大秦鐵路和北京至哈爾濱102國道橫貫東西。終點至燕郊的930路北京市內公共汽車每日川流不息。燕郊開發區距首都國際機場25公里,距秦皇島港260公里,距天津新港120公里。
2004年4月28日,環境保護部授予燕郊鎮第二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14年7月21日,燕郊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燕郊鎮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