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潮白河的結果 展開

潮白河

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

潮白河,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上游有兩支:潮河源於河北省豐寧縣,南流經古北口入密雲水庫。白河源出河北省沽源縣,沿途納黑河、湯河等,東南流入密雲水庫。出庫后,兩河在密雲區河槽村匯合始稱潮白河。貫穿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三省市,河北省香河縣以下為1950年開挖的潮白新河,至寧車沽閘入永定新河入海。全長467公里,流域面積19354平方公里。

流域內有密雲水庫和懷柔水庫,控制山區洪水。潮白河是北京市重要水源之一,除通過京密引水渠流入北京市區外,潮白河乾渠是北京市東部的灌溉水源。

流域分佈


潮白河及其支流組成潮白河水系,本境流域面積6531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 33 .4%,年均天然徑流量10.22億立方米,佔全市水系總天然徑流量的39. 4%。兩項均居全市首位。解放后,在這一水繫上修建了密雲水庫、懷柔水庫2座大型水庫和5座中型水庫、 33座小型水庫,總庫容46. 6867億 立方米,亦居全市各水系首位;以 密雲水庫為引水源,通向市區的京密引水渠為北京市供水主動脈。潮 河、白河的河道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東漢以前,潮河、白河各自入海;北魏時,在潞縣(今北京市通州區)匯合;以後,匯流點逐步向北遷移,至五代在順義區牛欄山匯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為利用潮白河通漕,經人工治理,始於密雲縣西南18里之河漕村匯流合。
由於河水已經全部被開發利用,密雲水庫大壩以下河段多年斷流。除暴雨過後在沙坑內可存有少量積水外,順義橡膠壩以下基本處於乾涸狀態。但2011年汛期雨量較常年偏多,箭桿河雨後形成地表徑流,匯入潮白河河道后在京平高速橋和通燕高速橋之間約15公里的河道內形成大面積湖面,並在遠離居民小區的河段形成天然濕地景觀。

旅遊資源


潮白河
潮白河
潮白河旅遊區位於宋庄鎮白廟村,潮白河沿岸,其自然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水資源豐富,目前正在進一步發展中。旅遊業區內有皮划艇、遊船、汽艇等水上娛樂設施,有投資130多萬元、面積13320平方米的兩個停車場,113間集飲食服務為一體的房屋建築群,2000平方米的商飲攤位全部開業,飲食、小吃、游泳設備應有盡有。沙灘浴場娛樂為一身,另外還有投資億元的運河苑度假村,佔地70畝的度假村內,有集地下游泳、餐飲、健身、保齡球、桑拿、娛樂廳、會議室、旅遊度假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場所。經兩年運作,整個旅遊區已經形成有“小北戴河”之稱的美譽。潮白河旅遊區,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是商務、會議、休息、度假的理想選擇。

治理開發


潮白風光
潮白風光
1949年後對潮白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修建了密雲、懷柔、白河堡、北台 上、沙廠、半城子、遙橋峪等大中小型水庫,使水患得以消除。1960年—1961年,在密雲水庫白河大壩下的調節池出水口處,又興建了京密引水渠,成為調 配洪水的輸水通道。並在牛欄山附近的白河修建了欄河閘,補充了地下水源。
潮白河現已建成5閘8橋,即:牛欄山橋、向陽閘橋、俸伯橋、潮白河大橋、河南村閘橋、柳各庄閘橋、蘇庄閘橋、沮溝橡膠壩,實現了五級梯級蓄水,水深調控自如。著力打造潮白河綠色生態發展帶。
2017年7月22日,北京市公布河長制“加強版”,並公示18名北京市市級河長名單:齊靜為潮白河市級河長。
2018年,北京市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啟動,平原地區將更大力度地增加綠色空間,淺山區加強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力度。經過多年治理,昔日的潮白河“沙遍地”已變身為今日的潮白河“綠滿園” 。
2021年5月29日5時左右,潮白河通州段白廟橡膠壩,從潮白河上游遠道而來的水頭在這裡與下游有水河道正式匯合,標誌著潮白河北京段158公里水流已全線貫通。

其他河流


燕郊潮白河
燕郊潮白河
潮白河,發源於五蓮縣九仙 山,流經五蓮縣戶部鄉、叩官鎮潮河鎮,於潮河鎮以東入青島市膠南市海青鎮,在日照市兩城鎮入海,下游稱兩城河。

回補水源


南水進京后,在滿足生活使用的前提下,部分來水將回補地下。位於順義區的牤牛河地下水回灌工程已經基本完工,具備通水條件,長江水有望回補潮白河地下水源地。
南水北調除了市內的配套工程,還有一個反向輸水工程,即從團城湖調節池一路北上,通過京密引水渠的九級泵站,提升到密雲水庫中。“長江水進京之後,首先要滿足居民生活使用,如果還有富餘,才會回補地下水。”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需要回補地下水時,九級泵站中的李家史山閘將開閘放水,經小中河輸水至東水西調匯合口,沿東水西調反向輸水至東牤牛河,經牤牛河、懷河,最終入潮白河牛欄山橡膠壩上游水源地,全長15公里,在河道內通過下滲回補地下。
順義區水務部門已經完成了輸水河道的清淤、護坡修復、橋樑改造等工程,並將沿岸20餘處雨水污水口進行了改造,重新鋪設污水管線,污水改道進入兩處污水處理站。

幹流概況


潮白河,位於薊運河以西,北運河以東。上游由潮河、白河兩大支流組成,白河是潮白河的主流。白河發源於壩上沽源縣丹花嶺,東南流經獨石口、雲州村至赤城縣城南后折向東流,沿途匯入主要支流有紅河、黑河、湯河等,於密雲區(密雲縣)張家墳附近入密雲水庫;發源於豐寧縣境內西黑山嘴的潮河也在東側大漕村西南向流入密雲水庫。
兩河出庫后,至密雲區(密雲縣)城區西南的河漕村相匯,自此稱潮白河。至懷柔區(原懷柔縣)境納懷河后入平原,下遊河道經蘇庄至香河,經吳村閘入潮白新河,沿途納城北減河、運潮減河、青龍灣減河,分泄北運河洪水,並納引泃入潮減河,分泄泃河洪水,穿黃庄窪、七裏海等蓄、滯洪區,經寧車沽閘入永定新河入海。
河流全長467公里,自源頭(白河源頭)至潮、白二支流匯合處以上,河段280公里(據《密雲縣誌》);自潮河、白河匯流點以下187公里,其中潮白新河長99.2公里《據寶坻縣誌》 。
流域面積19354平方公里。流域長度355公里,平均寬度545公里,流域平均比降4.22‰,河道平均比降3.24‰。水系形狀呈樹枝狀,山區面積168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6.53億立方米,最大43.2億立方米(1956年),最小6.15億立方米(1984年)。
在20世紀50~60年代,流域內先後建有雲州、密雲、懷柔3座大型水庫(總庫容45.98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6313平方公里,佔山區面積的97%。

水文特徵


潮白河過水流量豐枯懸殊。據蘇庄水文站測驗,建國前最大過水量為1939年的64.69億立方米,最小過水量為1941年的3.347億立方米,相差約21倍。又據密雲水庫站測驗,建國后最大過水量為1956年的37.224億立方米,最小過水量為1980年的5.134億立方米,相差約7.2倍。
潮白河屬地下河流,上遊河道寬約500米,中游約1000米,下游約4000米。順義境內河道坡度1/3000,一般坎高3—4米,不具備自流灌溉條件。建國前,一直是一條害大於利的河流。因上游途經山峽,坡陡流急,每逢洪水,便沖帶大量泥沙;進入順義平原后,因河道變得寬淺而水流漸緩,致使河床淤積,細砂厚度達3~4米。主流在張庄村至南庄頭村30公里的中游地段兩岸沙灘中迂曲擺動,自在逍遙,河床極不穩定。加上境內六條支流和無數小型水溝和雨後大量地表水的匯入,更加重了河水泛濫,使河道多次變遷,決堤塌岸,災害頻繁。因此,“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糠邊沙底潮白河”便成了兩岸人民的順口溜。建國后,經過治理,水害基本消除,但氣候變化及水庫截流后,上遊河道時現乾涸。
吳村閘至郭庄(納引泃河入潮地點)設計流量為2850米3/秒,郭庄至黃庄窪分洪閘設計流量為3220米3/秒,經黃庄窪蓄滯洪區調蓄后至大劉坡(納青龍灣減河地點)設計流量為1920米3/秒,以下至寧車沽防潮閘設計流量為2100米3/秒。

河道變遷


潮白河上游有白河、潮河兩支,白河古稱沽水,潮河古稱鮑丘水。公元前1萬年以前的晚更新世,白河出山後向南流,經小中河,至通州區(原通縣)北匯入永定河。潮河出山後向南流,循木林、楊各庄、古河道南下,從荊坨開始,循今鮑丘水故道東南流,於侯家營匯入薊運河。公元前1萬年~前3000年的早、中全新世,白河向東改道,潮河向西改道,二河行今潮白河谷地兩側在通州區(原通縣)以東匯入永定河。
潮白河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潮白兩河並不合攏,而是各行其道。潮河(稱鮑丘水)入境后,由木林下坎,過蔣各庄,沿張家務、閻家渠、至馬庄出境入河北省三河縣,流經寶坻后注入薊運河,再入渤海。白河(稱沽水)由牛欄山入境,於李橋下坎,在通州區(原通縣)北匯入溫榆河。經安次與永定河匯合后入渤海。
北朝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順義縣水利志》原文即如此,經查有誤,應為(元宏)延興五年)(公元475年),潮河在三河縣境內西徙,於通州區(原通縣)北串入白河,這是兩河有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匯合點。潮河故道成為今日的鮑丘河。
遼代建都北京后,潮白河成了水運要道。為了漕運的需要,於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將潮、白兩河的匯合點由通州區(原通縣)上提到順義區(原順義縣)牛欄山。
明代建都北京后,為了由漕運供應密雲一帶防務官兵的糧草,在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總都劉應節命防務官兵在密雲境內開白河東道,並對潮河進行疏導,引白壯潮,兩脈合一,並把兩河的匯合點繼續上提至密雲河漕村。潮河故道成為今日的小東河,白河故道為懷柔境內的沙河。從此,兩河匯合點定位至今。
清代以後,潮白河由漕運要道變為北運河及海河的主要水源。其在順義境內河道仍於蘇庄轉西,經李橋南下入溫榆河。1904年和1912年,潮白河在李遂附近兩次決口,奪箭桿河以下河床東下,沖入薊運河。為確保北運河上游水源,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順直水利委員會撥巨款,修建蘇庄30孔攔河閘,並在右岸修建進水閘一座,導水入北運河。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潮白河特大洪水將蘇庄攔河閘沖毀,順舊河床南下,從此,潮白河不再入北運河。建國后,新辟潮白新河,使潮白河最終成為獨立水系,其故道成為月牙河。

主要支流


上游支流
潮河和白河的支流繁多,直接入密雲水庫及潮白河幹流的河道有:
潮河,是潮白河重要支流,古稱鮑秋水。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草碾溝南山下。經河北省灤平縣於密雲區(密雲縣)古北口入境后,流經下會、辛庄,於大漕村西注入密雲水庫,至此,潮河長205公里。水庫以下潮河納支流紅門川河后,於縣城西南河槽村東與白河匯合后稱潮白河。潮河密雲境內長約55公里,流域面積451平方公里,河寬一般為100至500米,由於河道蜿蜒奔騰於崇山峻岭之間,每到汛期,洪水咆哮而下,聲如巨潮,得名潮河。密雲水庫以上為上游,河長24公里,流域面積約234.5平方公里;水庫以下至白河匯合口為下游,河長31公里,流域面積約216.8平方公里。
考潮河歷史,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以前,潮河不在河槽村東與白河匯合;而是由密雲縣城東南經提轄庄、牛岔峪向南經現在順義區(原順義縣)的唐指山,行至大胡家營南、牛欄山以東與白河匯合。《密雲區(密雲縣)志》卷一之五記載:“由明嘉靖間引白壯潮,以利漕運,客強主弱,挾以俱趨,自此而白為君,潮為佐矣”。由此可見,從明嘉靖三十四年引白壯潮之後才使潮、白兩河匯於河漕村東,主流改行至懷柔、順義兩縣邊界處,經圍里、太平庄東、大胡家營西入原河道。原潮河河道即為現在流經密雲縣和順義區(原順義縣)的小東河。
潮河在歷史上同白河一樣也是一條害河。潮河的主要支流有清水河、安達木河、紅門川河,都是入境河流。由於受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年內和年際間降水量分配不均,各河來水量也就有顯著差異,冬、春兩季氣候寒冷、乾燥、多風少雨,河流水量極少;而7月和8月汛期之內,雨量集中,各河上游又多處在暴雨中心區,河流水量增多。潮河下會水文站在1973年5月30日測得潮河日最小來水量僅0.06立方米每秒,到7月13日來水量猛增到1070立方米每秒。1972年最小來水量1.209億立方米,1973年最大來水量達8.8億立方米,豐枯多變,豐水年汛期河水暴漲,常給人、畜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白河,全長280公里,發源於河北省沽源縣,獨石口鄉,經赤城縣,在白河堡水庫上游進入北京市境后曲折南流,經延慶縣境,東流經懷柔區青石嶺入密雲區(密雲縣),沿途有黑河、湯河、白馬關河等支流匯入,在張家墳附近注入密雲水庫。潮、白兩河出庫后,各自排放故道,於密雲區(密雲縣)城之西南的河漕村匯合后稱潮白河。密雲水庫建成后,被分為兩段,水庫以上249公里,(但《河北省志地理志》載為75公里),以下至合流處31公里(《密雲縣誌》),上游為山地,集水面積9076平方公里,有白馬關河、蛇魚川河兩條支流匯入。白河在歷史上稱沽水,經常泛濫成災,明、清兩代為防禦洪水曾修築密雲護城堤壩數十道。1949年後,又疏挖下遊河道5.2公里,密雲水庫建成後下游水災基本解除。
清水河,潮河支流,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前葦塘鄉青杏、北火道一帶,由關上村附近進入密雲縣境內,流經北庄、太師屯,於東田各庄北注入密雲水庫,全長61公里,流域面積520平方公里,在密雲縣境內河長36公里,流域面積約157平方公里,河道縱坡1.1%,河道常年有基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7億立方米。
牤牛河,潮河支流,發源於密雲縣半城子鄉西駝古村一帶,流經半城子、車道嶺於不老屯鄉學各庄村西入密雲水庫,全長26公里,流域面積127.8平方公里,河道縱坡約1.5%,多年平均徑流量約2700萬立方米,在半城子村上建有半城子水庫。
白馬關河,屬白河支流,發源於密雲縣番字牌鄉前火石嶺和大西溝村一帶。流經番字牌、白馬關、馮家峪、西莊子、於董寶峪附近注入密雲水庫。全長34.5公里,流域面積約228平方公里,河道縱坡約1.1%,常年有基流。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300萬立方米。
懷河,在懷柔水庫以上,由懷九河、懷沙河兩條支流組成。以下至梭草入潮白河之前,又有紅螺鎮牡牛河、雁棲河和南房小河、周各庄小河匯入。懷河全長以最長支流懷九河上源計80.9公里,境內64公里。流域面積總計1042.6平方公里,境內578.3平方公里(其中有平原188.2平方公里)。河床較平緩,為2.1—2.4‰。懷河名稱多且混,古稱朝鯉河,亦名七渡河。《懷柔縣誌》載:“七渡河在縣西南一里。當地俗稱西大河。有的地圖混稱為潮白河。懷河的稱呼,最早見於清朝晚期,但其名所用不多。自修建懷柔水庫,約定俗成,始通稱為“懷河”。上游兩條支流,分別命名為懷九河(也稱懷河南支),懷沙河(也稱懷河北支)。
城北減河,位於順義區(原順義縣)。西起泥河橋,東流匯入潮白河。小中河洪水在順義區(原順義縣)城西海洪村通過城北減河分入潮白河。全長5公里。河道上有交通橋4座,節制閘2座,泄洪閘2座,進水閘1座,京古鐵路由河道中部穿過。最大蓄水量為50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5000畝。河上建有卧龍公園。
小東河,位於順義區(原順義縣)城東北部。發源於密雲區河南寨鄉,流經賈山、馬坊,於史家口東入潮白河。河道全長18公里,上口寬22—31米,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上游支流峪於溝建有唐指山水庫。
箭桿河,發源於順義區(原順義縣)城東木林鎮,經順義區(原順義縣)4個鄉於後祖溝村附近入潮白河。全長27.5公里,流域面積236平方公里。中下游有江南渠、蔡家河匯入。1939年潮白河蘇家閘被洪水沖毀,潮白河奪箭桿河道南流,箭桿河所余上遊河道遂成為潮白河支流。為順義區(原順義縣)東部主要排水河道。
中下游減河
運潮減河,屬潮白河水系,位於通州鎮東北,西起通州區(原通縣)北關,東至胡各庄鄉東堡村北入潮白河。河道長為11.5公里,堤防長20公里,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流經城關、宋庄、胡各庄等鄉鎮;有村莊22個,防洪除澇面積3萬餘畝,堤防綠化植樹8萬株,是通州區(原通縣)一條大型人工分洪河道。1960年開工后,由於河北省提出異議,中途停工,後於1962年10月復工,1963年汛前基本完工。建成后對削減北運河的洪峰流量,減輕北運河對下游各河道河水的頂托,以及沿河灌溉排澇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有建築物8座。
引泃入潮減河,由於泃河行洪能力上大、下小,1972年冬至1973年春為改善與擴大泃河尾閭,興建了引泃入潮工程。在河北省三河縣埝頭村東,經天津市寶坻區(原寶坻縣)龐各庄村西,河北省香河縣譚家務、魏各庄東,天津市寶坻區(原寶坻縣)褚庄和郭庄中間,平地開挖了引泃入潮新河道。上口在天津市薊縣辛撞村南泃河上建節制閘一座控制分流。與泃河鮑丘河交叉處建羅屯渡槽。下口在寶坻區(原寶坻縣)郭庄東入潮白新河,全長19.24公里,取名“引泃入潮減河”,簡稱“引泃入潮”。引泃入潮口門設計流量830米3/秒,設計河底寬度100~114米,設計河底高程6~3.3米,縱坡羅屯渡槽以上段為平坡,以下至10公里為1/5500,再以下為1/10000縱坡。河槽邊坡起點至19.1公里為1∶4,過100米漸變段後為1∶5;大堤堤頂寬度左堤18.4公里,右堤18.1~18.2公里由6米漸變到8米;左堤18.57公里處,右堤18.21公里處與潮白新河左堤相交,設計堤頂高程13.82~12.43米,左右堤內肩距200~214米,堤防坡比迎水坡1∶4,背水坡1∶3。
青龍灣減河,清雍正九年(1731年),為分泄北運河、潮白河洪水,減輕土門樓以下北運河幹流的洪水負擔,以利航運,建成青龍灣減河。起點位於北運河左岸、河北省香河縣土門樓村西北,建有土門樓閘進洪閘,以下向東南流經武清縣,至寶坻區(原寶坻縣)口河長65.5公里。1971年冬~1972年5月,河北省根治海河指揮部組織唐山、保定兩專區完成了青龍灣減河改道工程。疏浚段自狼兒窩以下5.4公里起,長2.9公里。自八道沽開始改道,經小楊庄北、大楊庄南,至南里自沽北入潮白新河,長12.1公里。
牛牧屯引河,1946年為補濟海河用水和沖沙,在潮白河右岸香河旁新辟牛牧屯分洪道(即牛牧屯引河),引潮白河700立方米每秒入北運河。自箭桿河右岸大沙務起,向南4.5公里牛牧屯引河口門,分泄潮白河洪水700立方米每秒入北運河。修築口門一座,口門兩側培堤1.6公里。

水利樞紐


涵閘
密雲水庫樞紐,主體工程主要由潮河、白河兩個樞紐組成。計有白河、潮河兩座主壩,北白岩、走馬庄、西石駱駝、南石駱駝、九松山五座副壩,三座溢洪道,六條泄水、輸水(發電)隧洞,兩座發電站和一個調節池。壩頂高程160米,(大沽口海平面基準點,下同),最大壩高66米(白河主壩),控制潮白河流域面積的88%,約15800平方公里。
潮河樞紐
潮河樞紐,包括潮河主壩,九松山副壩,第一、第二、第三溢洪道,潮河泄空隧洞,潮河人防隧洞,潮河輸水(發電)隧洞及潮河發電站。潮河主壩位於南鹼廠村西南約100米處的河道彎曲段,為壤土斜牆、礫砂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最大壩高56米,最大壩長1008米;九松山副壩位於九松山村南,距主壩2.5公里,為壤土斜牆、礫砂料壩體的碾壓式土壩,全長1059米,1號壩最高35.5米;第一溢洪道位於主壩以東,為河岸深孔式,平底坎帶胸牆式孔口,用以宣洩100年一遇以上洪水,最大泄量4490立方米每秒;第二溢洪道位於第一溢洪道以東,為河岸開敞式,採用真空剖面堰,用以宣洩100年一遇以上洪水,最大泄量4250立方米每秒;第三溢洪道位於第二溢洪道以東,為河岸開敞式,用以宣洩500年一遇以上洪水,最大泄量6780立方米每秒;潮河輸水隧洞位於主壩以東,介於第一溢洪道、第二溢洪道之間,承擔施工導流、灌溉供水、發電和泄洪等任務,在出口附近分出2條岔管,引水至潮河水電站;潮河人防隧洞,位於第一溢洪道與潮河輸水隧洞之間,除人防泄水任務外,還承擔50年一遇以上洪水宣洩任務;潮河泄空隧洞,位於主壩右壩頭,為放空潮河庫區蓄水和分擔人防需要降低庫水位而建,最大泄量125立方米每秒。
白河樞紐
白河樞紐,包括白河主壩,走馬庄副壩及隧洞,北白岩副壩,西石駱駝副壩,南石駱駝副壩,白河泄空洞,白河輸水(發電)隧洞,水電站及調節池等。白河主壩位於距翁溪庄1公里處白河主河道上,為壤土斜牆、砂礫料壩體碾壓式土壩,最大壩高66米,壩頂長960米;北白岩副壩,位於主壩以西1.5公里的北白岩埡口,壩高15.7米,壩頂長120米,為壤土斜牆、碎石透水料壩體的碾壓土壩;走馬庄副壩,位於主壩以東約1.5公里處,分5個壩段,壩高39米,壩頂長519.3米,1~4號壩段為壤土心牆土壩,5號壩段均質土壩;西石駱駝副壩位於石駱駝盆地西埡口中,壩長220米,最大壩高20.1米,分2個壩段,為斜牆壩和心牆壩;南石駱駝副壩,位於石駱駝盆地南部二甲峪村北台地上,壩長637米,最大壩高26.9米;白河輸水隧洞,位於主壩右岸的山岩中,其主要任務是向下游供水並結合發電,末端接調壓井,通入電站;白河電站,位於白河主壩右岸下游,利用水庫供給下游工農業用水來發電,擔負京津唐電力系統峰荷及調相任務;走馬庄隧洞,位於走馬庄副壩右端壩下山岩中,採用塔式進口;白河泄空洞,位於主壩左岸的山岩中,作為永久性防水底孔,下游尾水通入水電站尾水渠。
潮白河吳村樞紐
潮白河吳村樞紐,包括吳村節制閘及牛牧屯引水閘。吳村節制閘位於香河縣城西北約4公里趕水壩村東北潮白河上;牛牧屯引水閘位於吳村節制閘上游約3.5公里陵家吳村西潮白河右岸牛牧屯引河上口。吳村節制閘。1961年9月,工程由天津專署水利局完成設計,1961年12月,河北省計委批准實施。1964年9月~1965年6月完成左岸的24孔閘及全部續建工程。牛牧屯引水閘初建6孔,由天津市市政建築設計院設計,河北省水利廳工程局第二工程隊施工,於1964年6月竣工。1971年擴建8孔閘。
潮白新河寧車沽防潮閘
潮白新河寧車沽防潮閘,又稱潮白新河防潮閘,位於天津市塘沽區寧車沽西南、潮白新河與永定新河交會口的潮白新河上,主要作用是汛期泄洪、排瀝,非汛期擋潮蓄水灌溉。設計過閘流量21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1970年10月~1971年7月完成。該閘運用原則是:汛期閘上水位保持0.5米,汛后最高蓄水水位1.0米。1979年7月22日發生最大過閘流量1970立方米每秒,相應閘上水位1.73米,閘下水位0.72米;同年7月25日閘上游最高水位2.56米,均未超過設計標準。
師姑庄閘橋
師姑庄閘橋,位於通州鎮東9公里處的運潮減河上,因近師姑庄得名。1969年,北京水電學校對師姑庄閘、橋進行設計,通州區(原通縣)組織施工,1970年竣工蓄水。閘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閘底高程15.5米,閘門頂高程18.5米,26孔,孔寬3.2米,高3米,平板混凝土閘門,分上下兩扇。電動啟閉,啟閉力2×3噸,1台,共需13小時全部啟完。在運行中,管理運用不便,把其中的25孔又改為平板鋼閘門,更換了啟閉機,啟閉力2×16噸,2台。蓄水位18.5米,蓄水量19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萬畝。防洪運用指標:設計水位20.8米,設計流量500立方米每秒,相當於10年一遇行洪標準。警戒水位19.95米,保證水位20.95米,保證流量500立方米每秒。閘上設公路橋,橋長103.5米,凈寬6米,13孔鋼筋混凝土結構永久性橋樑。
黃庄窪分洪閘
黃庄窪分洪閘,位於天津市寶坻區(原寶坻縣)白毛庄村南潮白新河左堤。主要用於分洪。1971年6月18日開工,1972年11月25日竣工。該閘結構型式為鋼筋混凝土蓋板方涵。共設13孔,每孔凈寬4米。閘墩基礎為鋼筋混凝土井柱群樁,漿砌石墩牆。閘門為立式弧形鋼筋混凝土閘門。啟閉設備是電動卷揚機。設有消力池消能。閘室長度15米,閘門頂高程6.57米(大沽),閘底板高程0.5米,堤頂高程閘兩側均10米。按海河流域防洪補充規劃規定,當潮白新河大劉坡水文站測流超過五年一遇流量2100米3/秒,水位7.64米時,提閘向黃庄窪分洪,設計分洪流量1360米3/秒。建成后,由於沒發生大洪水,尚未分洪。有時為農田灌溉放水。
寧車沽防潮閘
寧車沽防潮閘,位於潮白新河尾閭寧車沽村南,1971年7月建成,1974年由河北省廊坊地區移交天津市管理。該閘主要任務是泄洪、擋潮、蓄淡。該閘結構為井柱樁基礎鋼筋混凝土分離式。共設20孔,單孔凈寬8米,閘室長度16米。有消力池。閘門頂高程3.5米(黃海),閘底板高程中孔5.5米,內邊孔4.46米,外邊孔1.69米,設計閘上水位2.84米,閘下水位2.67米,流量2100m3/秒,校核閘上水位3.88米,閘下水位3.6米,流量3000m3/秒。閘門型式為升卧式鋼閘門。1979年7月22日,閘上水位1.73米,閘下水位0.72米,過閘流量1970米3/秒,是建閘后最大流量。
羅屯渡槽
羅屯渡槽,在泃河與鮑丘河交叉處,為涵洞渡槽組合鋼筋混凝土結構,涵洞共5孔,斷面尺寸3.5×3.5米,跨越河道為鮑丘河,設計流量178米3/秒,校核流量267米3/秒。渡槽設計上游水位11.25米,下游水位10.95米,流量830米3/秒。校核上游水位11.766米,下游水位11.266米,流量1080米3/秒,河道為引泃入潮。
東七裏海水庫
東七裏海水庫, 1978年,開始動工興建東七裏海水庫,水庫位於潮白河左岸,寧河縣的表口、任風、淮淀三鄉之間,庫區原為低洼古瀉湖。1980年5月竣工。設計水位6米,相應庫容6400萬立方米,蓄水面積16.78平方公里,庫區地面高程平均2.4米左右,配套建築物有泵站2座,規模共40米3/秒,閘涵2座,規模共20米3/秒。水庫以潮白河棄水及周邊瀝水為主。功能為灌溉兼顧養魚葦。1984年,對水庫進行分割治理,是因為庫區地面高低不一,低地蓄水后葦子毀壞較重,分割治理修築隔堤,將庫區分為三部分,水庫最高蓄水位3米。新增配套涵閘12座,保證了蘆葦生產,但水庫蓄水量減少了。
黃庄窪
黃庄窪,是潮白河綜合防洪體系的組成部分,位於潮白新河下游,在天津市寶坻、寧河兩縣境內,潮白新河以東,薊運河以西,西關引河和江窪口深渠以北,黃庄窪北圍堤和箭桿河以南地區,總面積339平方公里。設計蓄洪水位3米(黃海),設計水位下蓄量為5.144億立方米。全區涉及9個鄉(鎮)、131個村、7.3萬人、耕地面積26.442萬畝,國營鄉(鎮)企業固定資產6622萬元,1990年年產值2.13億元。
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是新中國誕生后,國家自行設計修建的一座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位於密雲區(密雲縣)中部盆地,橫跨在潮河、白河主河道上,距北京約100公里,庫區面積224平方公里,占密雲區(密雲縣)總面積的10.1%。其中淹沒素有“烏克蘭”之稱的肥沃耕地16.8萬畝,總庫容43.75億立方米,最大水面面積188平方公里,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綜合功能的大型水庫。是北京市京密引水工程水源地。1958年7月~1960年11月建成。1965年4月至1967年12月進行第一次改建。1967年12月至1969年12月進行第二次改建。
懷柔水庫
懷柔水庫,緊傍懷柔區(原懷柔縣)城西側,庫區與縣城只有一丘之隔。主壩建於潮白河支流懷河山峽出口,控制流域面積525平方公里。懷河上游有兩條支流,南支稱懷九河,發源於延慶縣的大庄科,流域面積約360平方公里;北支稱懷沙河,發源於懷柔區沙峪鄉北葦灘,流域面積約170平方公里。1957年由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與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院共同設計。總庫容為9800萬立方米(其中死庫容85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5880萬立方米。1988年擴建后,總庫容擴大到1.44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045億立方米,達到了洪水重現期百年一遇,校核洪水為2000年一遇。
雲州水庫
雲州水庫,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雲州村北的捨身崖山峽處,是潮白河水系支流白河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級為Ⅱ級。總庫容1.02億立方米,防洪庫容0.59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204億立方米,死庫容0.277億立方米,死水位1026.0米,起調水位1029.7米,汛限水位1029.7米,正常蓄水位1030.93米,設計洪水位1035.42米,校核洪水位1040.16米。

灌區工程


早在東漢時期,順義地區開墾稻田80多萬畝,引潮河、白河灌溉。1949年以後,潮白河流域內1958年修建了潮河、白河兩大灌區,1960年代后又修建了幾個中型灌區。
潮河灌區,渠首在密雲區(密雲縣)提轄庄村北、潮白河右岸,渠道經密雲區(密雲縣)寧村、河南寨、荊粟園等村入順義區唐指山水庫進水口,全長12公里。1958年3月,由順義、密雲二縣共同修建,5月底完工。6月1日渠道正式通水,過水能力20立方米每秒。在修建引水總乾渠的同時,由順義、密雲、平谷三縣共同出工,在潮河上建成一道鉛絲籠攔河石壩,5月底完工。1962年12月20日,為加大總乾渠輸水能力,順義、密雲兩縣再次出工,對總乾渠進行擴建。渠道擴建后,輸水能力增加到40立方米每秒。
白河灌區,1958年興建,灌區當年建成,控制潮白河以西面積39.2萬畝。水源引自懷柔水庫。先後在灌區內建乾渠八條,引水總干一條,其中引水總干、五干、六干、七干、八干五條幹渠,由北京清華大學、北京水利學校的部分師生共同設計,七分干、九干、五分干、引水總干四條幹渠。引水總乾渠,建於1958年。渠首位於懷柔水庫出水口,渠尾至順義區(原順義縣)李家史山村西,全長6.25公里,輸水能力25立方米每秒,在渠尾分別建有小中河進水閘,過水能力25立方米每秒;七分乾渠進水閘,過水能力20立方米每秒;九乾渠進水閘,過水能力2立方米每秒。1960年冬,總乾渠擴建為京密引水渠上段。從1961年開始,灌區水源引自京密引水渠,其中七八總乾渠進水口和小中河進水口在李家史山村西;九乾渠進水口在板橋村北。七八總乾渠全長2.7公里,由進水閘至豹房節制閘。
引潮總乾渠,建於1970年春。渠首在向陽村東、潮白河右岸,渠尾至城北減河十孔閘,全長4.6公里,輸水能力10立方米每秒。其作用是,將潮白河水引向城北減河,再利用七分乾渠及小中河下遊河床,向城關、平各庄、李橋等三個公社供水灌溉。此工程由三個受益公社共同施工,於1969年冬季完成土方施工,1970年春季完成建築物施工。橋、閘、涵共計12座,全部工程共動土石方4.3萬立方米,用工3萬個,國家補助資金1.83萬元,社隊自籌4.38萬元。

引水工程


主要是京密引水渠工程。京密引水工程(簡稱“京引”),是將密雲水庫的水引進首都的浩大工程。引水乾渠長達110公里,經過5個縣區,在玉淵潭上游與永定河引水(簡稱“永引”)會合。該項目修建時適值我國三年困難時期及經濟調整時期,由於周恩來總理對首都水利事業的關懷,以6000多萬元財力,先後分兩期建成。首都有了永引與京引兩大輸水乾渠相互調劑,結合地下水開發和水廠建設,較好地解決了當時首都城市發展的用水問題。

流域概況


潮白河位於薊運河以西,北運河以東,上游有白河、潮河兩支,潮河發源於豐寧縣,白河發源於沽源縣,兩支至密雲匯流后,始稱潮白河。
全水系流域面積19354平方公里,其中密雲、懷柔以上為山區16810平方公里,以下為丘陵、平原2544平方公里。流經行政區劃分屬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進入蘇庄以後至海口為平原區,由於地面高程偏低,致使流經的平原地區約有半數處於最高潮水位以下,再加以境內河流、堤埝、道路縱橫交錯,形成很多封閉窪地,地下水位自然抬高,對農業十分不利。
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6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汛期七、八月份;平均年徑流總量蘇庄站為18億立方米。流域內土壤大部為沙質粘土及壤土,適宜小麥、玉米、高梁,豆類、薯類及水稻、棉花的播種;下游濱海地區為海退區,土壤含鹽量5‰~10‰,非經洗鹽不宜耕種。地下水埋藏深度,中游5~10米,下游0.5~1.5米。
流域內建有雲州、密雲、懷柔三座大型水庫,雲州水庫建成於1970年10月,位於河北省赤城縣潮白河主要支流白河,集水面積1170平方公里,設計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校核為千年一遇,總庫容1.12億立方米。密雲水庫建成於1960年9月,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密雲縣)潮、白兩河匯流處,集水面積15800平方公里,設計防洪標準為千年一遇,校核為萬年一遇,總庫容為43.75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18.52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9.01億立方米,死庫容4.37億立方米。懷柔水庫建成於1958年7月,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原懷柔縣)懷河,集水面積僅525平方公里,總庫容0.98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