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潮河鎮的結果 展開

潮河鎮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轄鎮

潮河鎮位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東南部,距縣城34公里。

東鄰膠南市,南靠日照市,西、北分別與本縣街頭、叩官鎮接壤。總面積97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多為丘陵,間有小塊平原。土壤多為棕壤土、潮土兩類,具有較強的保肥、保水能力。10039戶,約35947人(2018年戶籍人口)。截至2020年6月,潮河鎮下轄43個行政村。

2018年,潮河鎮有工業企業278個,其中規模以上4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歷史沿革


潮河鎮原為日照縣所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為日北縣潮河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劃歸藏馬縣第三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建立五蓮縣,為潮河區。
1950年,按序數為五蓮縣第六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為潮河鄉。
1958年9月,設立潮河公社。
1984年4月,撤銷公社,劃出20村成立魏家鄉,潮河公社改為潮河鎮。
2000年12月,撤銷魏家鄉,併入潮河鎮。
潮河鎮
潮河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潮河鎮轄46個行政村。
潮河馮家官莊丹土落鶴頂
劉官莊京庄孔家小嶺前魏家
尹家莊鳳凰庄於家埠劉家坪
前仲金小庄窯溝後魏家
陳家溝東石河大庄孔家溝
菜園西石河王家埠西花崖
后仲金沈家庵劉家埠崔家溝
皂官莊棠梨樹溝梁家埠花崖
東南坡杜家河張家莊后梭頭
林泉小沙河西蔡家前梭頭
王家窯下石河朱家溝龍河
青松嶺大沙河
截至2020年6月,潮河鎮下轄4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潮河村銀河路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潮河鎮,地處五蓮縣東南部,東臨膠南市海青鎮,南靠東港區兩城鎮,西、北接叩官鎮,區域面積102.12平方千米。
潮河鎮
潮河鎮

地形地貌

潮河鎮境內多為丘陵,中間有小塊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多為棕壤土、潮土兩類,具有較強的保肥、保水能力。主要山脈有會稽山、斗米山,境內最高點會稽山位於孔家溝村,海拔612米;最低點位於丹土村,海拔18米。

水文

潮河鎮境內有潮白河流經,境內幹流長32.4千米,流域面積333平方千米,是日照市境內較大的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

自然資源


潮河鎮地下水資源豐富,儲量達0.1億立方米。
潮河鎮
潮河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潮河鎮轄區總人口3477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53人,城鎮化率5%,另有流動人口4385人。
2017年,潮河鎮常住人口55800人。
2018年,潮河鎮戶籍人口35947人。
潮河鎮
潮河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潮河鎮地方財政收入2093.54萬元,比上年增長32.5%;人均財政收入602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75億元,比上年增長60%;各項貸款餘額8673萬元,比上年增長7%。

農業

潮河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1萬畝,人均1.5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7.46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5%。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3萬噸,人均646千克,其中小麥9164噸,玉米11489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花生、蔬菜和茶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16萬畝,花生產量7546噸;蔬菜種植面積2800畝,產量1.3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西紅柿、白菜、土豆、蘿蔔等,其中韭菜100噸,西紅柿220噸,白菜6005噸,土豆4010噸,蘿蔔1050噸;茶葉種植面積7118畝,產量23噸。
潮河鎮
潮河鎮
潮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4萬頭,年末出欄8萬頭;羊飼養量0.38萬隻,年末存欄0.43萬隻;家禽飼養量29.5萬羽,上市家禽22.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
截至2011年末,潮河鎮累計造林2.3萬畝,其中防護林0.9萬畝,經濟林1.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1萬株,林木覆蓋率52%,活立木蓄積量1.1萬立方米。
2011年末,潮河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2台(輛);名優特農產品有花生。農民人均純收入8280元。

工業

2002年之前,潮河鎮全鎮共有規模企業2家,個體私營戶137戶,工業總收入1200萬元,財政收入243萬元。
2005年末,潮河鎮有工業企業25家,投資總額達到3.5億元,年實現銷售收入9億元,主要以加工製造業為主。
2011年,潮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9.43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24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5.7億元,比上年增加32.1%,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
2018年,潮河鎮有工業企業278個,其中規模以上42個。

商業

2011年末,潮河鎮有商業網點81個,職工1123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7000萬元。主要出口產品為蔬菜,銷往日本、東南亞、歐美及中東等地。
2018年,潮河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2個。

社會


文化事業

1958年10月,潮河鎮建立廣播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484戶,入戶率90%。
2011年,潮河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6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6個;各類圖書室26個,藏書1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5人。

體育

2011年末,潮河鎮有學校體育場6個,4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

2011年末,潮河鎮有幼兒園6所,在校生689人,專任教師25名;小學5所,在校生1796人,專任教師1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1045人,專任教師10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潮河鎮教育經費110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100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751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72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0%、120%、121%、117%;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69.4%,比上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潮河鎮
潮河鎮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潮河鎮有衛生院1所,門診部(所)65個;病床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4張,專業衛生人員57名,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713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潮河鎮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31人次,共支出10.4萬元,比上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45戶,人數1666人,支出151萬元,月人均103.9元,比上年增長7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2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福利費2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省一級敬老院1處,床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12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5萬人,參保率96.7%。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潮河鎮有郵政支局2處,郵政業務總量85萬元,投遞點192個,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2家,固定電話用戶5800戶,行動電話用戶2.3萬戶,網際網路用戶2000戶。

交通


潮河鎮境內距瀋海高速公路14千米,334省道和北京北路縱橫貫穿,距青島港85千米,距日照港25千米,董家口港25千米。2011年末,潮河鎮鎮區有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60班次,日均客運量3000餘人次。
潮河鎮
潮河鎮

文化


地名由來

潮河鎮因鎮政府駐潮河村而得名。

風俗民情

紙紮
紙紮,融剪紙、繪畫、草編、竹扎和裱糊於一體,是一門獨特的民間藝術。紙紮藝術入五蓮的確時間已無考。據洪凝村一位老者講,清道光年間,他的家祖就從事紙紮工藝,他已是第五代傳人。五蓮縣從事紙紮的有數十家,主要分佈在縣城駐地洪凝和杜家溝、潮河、許孟、於里汪湖等鄉鎮。解放前多扎牛、馬、轎、櫃、聚寶盆、搖錢樹、蓮花台和人物,用來祭奠和陪葬者。有時也扎風箏,有天宮、八卦、鳳凰、劉海、蝴蝶、燕子和嫦蛾等。還扎制彩燈、龍燈。平時多辦喜事和建新房的人家作裝飾,如扎天棚、美化洞房等。
紙紮
紙紮
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老的“紙紮”藝術,吸收姊妹藝術之長,又放新的異彩。從1981年開始,五蓮縣文化館、圖書館聯合舉辦春節燈謎會,各村選送的紙紮彩燈,形象各異,爭奇鬥豔,煞是好看。1986年,洪凝村創作了“雙龍戲珠”紙紮藝術品。兩條龍盤繞在兩根柱子上,中間一顆寶珠,龍旁彩雲繚繞。該藝術品僅高一米,造型別緻,寓意深刻。1987年春節,五蓮縣供銷社扎制一輛龍形彩車。兩條巨龍扎在汽車兩邊,車動龍動,搖頭擺尾,猶如真龍騰雲駕霧,觀眾隨車圍繞,紛紛喝彩稱讚。
起花樓子萬盞燈
五蓮山區,每逢新年春佳節或喜慶之日或開業慶典之時,均點放焰花、鳴放鞭炮。鞭炮焰花的品種繁多,故有“滴滴金兒小爆正(即爆仗)、大花雷子煙爆正”以及“正月里,正月新,起花樓子萬盞燈”等民謠流傳。“起花樓子萬盞燈”指的是民間放“桿花”之說。“桿花”即民間的焰花藝人精心製成變化多端的焰花故事,用木杆架起連續燃放的組合焰花。“桿花”在汪湖、許孟、於里、洪凝、街頭、潮河、戶部等鄉鎮均有傳聞。據考證,五蓮地區自明末清初就有放“桿花”的傳說,距今約有300餘年的歷史。1915年農曆二月二日在仁旺“柳樹底”放過一次“桿花”,除臨近村民蜂擁圍觀外,還吸引了濰縣安丘高密諸城、臨沂等地觀眾。這次桿花共用了5根豎桿製作,前4根各長4米,每根桿頂都罩有傘燈,桿中各縛一根長4米的橫桿,兩端各有杏花、桶花、梨花、斗花和風火輪,稱之一桿四墜,第五桿高6米,6層橫桿,6層花。燃放起來,有的好似“群蝶比翼”,婀娜多姿;有的恰如“天女散花”,爭奇鬥豔;還有的象禮花束束,霞光閃爍,五彩繽紛。古老的傳統焰火工藝,注入了新的生機,怒放出新時代的異彩。
亦稱耍龍燈。器具由竹木和布扎製成的,一般9——12節,長約20餘米。表演時一人持一節,每節安上蠟燭,近幾年安上乾電池燈泡,舞時飛光流影,大大的提高了動作的幅度。動作多為翻滾、跳躍、跑大小步等,以示龍的旋轉飛騰、駕馭風雲的姿態。龍燈前有一人持“引珠”,引導巨龍做出穿雲破霧之狀。最常見的表演形式有“龍抬頭”“金龍翻身”“添鱗”“龍頭鑽龍尾”“龍盤窩”等套路。舞至高潮時,龍頭口噴烈焰,俗稱“龍吐火”。此時,龍身金光閃爍,上下
龍燈舞
龍燈舞
翻滾,如騰雲駕霧,場面熱烈而壯觀。更為獨特是高興鎮的“三節龍”,由三位姑娘各擎頭、身、尾一節,上下左右迴旋翻舞,獨具風格,河山鄉的人變龍,先是各色伴裝的高蹺隊入場,耍到高潮時,領頭幾人先抬起三人架起早已備好的龍頭,後面三人抬一人依此展開龍衣,高蹺隊立即變成巨龍。雜耍隊伍多以龍燈為先導,每到一個村莊,庄內要敲鑼打鼓,鳴放鞭炮相迎,名曰:“迎龍頭”。若本庄有龍燈者,也要舞出庄外,以示禮節,也有的意在與對方一比高低。雜耍隊伍龐大的,在舞龍燈時常常伴以獅舞、水族舞,演出龍獅斗、水族鬧海等熱烈場面。
高蹺舞
高蹺舞俗稱踩高蹺。蹺採用硬質圓木製作,其下圓上扁,中間有一蹺踏,兩個為一副,高約0。6米。表演時,腳蹬腳踏,並用布袋把腳及小腿綁在蹺踏、蹺桿上,外套花褲,或穿特製長衫。高蹺隊一般由二三十人組成,多者四五十人。建國前只限男性參加(有的男伴女)。新中國成立后,女性加盟且逐年增多。高蹺隊通常扮成一組或幾組神話、戲曲中的人物,如“唐僧取經”、“八仙過海”“打魚殺家”等。也有的以秧歌為主,如常見的有“捕蝴蝶”、“張老背老婆”“大鋦缸”等小雜劇和小演唱。高蹺舞講究隊形變換,其基本變換形式有“踏街”“叉花”“一條龍”、“剪子股”“大八字”“麒麟送子”這種隊形一般都在鬧市區和隆重場合出現,動作難度較大,表演時,眾人將一人卧姿托起,形似麒麟狀。高蹺舞的伴奏樂器較全,除鑼鼓打擊樂外,還有嗩吶、笛、笙、京胡、二胡、三弦等樂器。最常用的鑼鼓經有《一馬鏘》、《一封書》、《幺二三》。
高蹺舞
高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