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
漢語成語
知彼知己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讀作zhī bǐ zhī jǐ,出自《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軍事、商業等。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孟氏註:“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
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對方。這是古代兵法家的術語,意謂熟知敵我雙方的情勢。春秋齊孫武《孫子.謀攻》:“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郭仲晦雲,用兵以持重為貴,蓋知彼知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
毛澤東《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亦作“知己知彼”。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
魯迅《准風月談·關於翻譯(上)》:“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著書《兵法》,認為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鬥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