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話

吳語研究的重要熱點地區之一

丹陽歷史悠久,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丹陽話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丹陽話保留濁音和入聲,保留了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保留了當代吳語大部分特點。

特點


丹陽話保留了當代吳語的大部分特點,但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江淮官話的影響。由於歷史上沒有嚴重的人口流失現象,因此其受淮官衝擊的表現形式是漸進的,而不是如淮官在金壇般的整體植入式。一般來說,十里不同音是吳語地區的普遍特點!丹陽話在保留此特點的同時,也有其鮮明的特徵——(因與常州新北,武進鐘樓等地接壤)越往東往南,越類似於常州口音,而反之則越背離。但縱觀丹陽全境,除個別村莊外,並不存在典型的江淮官話(以鎮江市區話為參照標準)。
總之,由於丹陽話的如上特點,使其成為吳語研究的重要熱點地區之一。
丹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境內河網縱橫交錯。古時候因為橋樑不多導致丹陽許多河流兩岸交流不頻繁,故產生一村一音,隔河不同音的境況!更有甚者,僅隔一條溝渠就不同音!素有四門(城門)十八腔之說!縱觀全丹陽,除個別吳語辭彙其他大致一樣。

聲調


丹陽方言的讀書音有四個字調,分別相當於古音的平上去入四聲,連讀不變調。說話音有六個單字調(四個跟讀書音的字調相同),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連讀多變調。比照說話的字調和讀書的字調,又可以把單字調分成八類: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引例

有一則流傳丹陽已久的一則老笑話。縱橫家蘇秦周遊列國,到處遊說諸侯,口才非常好,同時他也是一個天才的語言大師,沒有哪一國語言不會,最後遊歷到了曲阿(古丹陽名),卻怎麼也學不會曲阿話,一氣之下,在曲阿住了十年,最後還是沒有學會,結果活活氣死了,臨死前說了僅會的一句:磁撒偶類,磁撒偶類(氣煞我了)!

與普通話對比


普通話 丹陽話
誰 哪個
硬幣 角子
男孩 佬小家
老婆 老嬤
左手 濟手
時間 辰光
沒有 沒則、沒得
認識 認得
白天 日里
喝茶 吃
閃電 霍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