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風花菜的結果 展開

風花菜

植物

風花菜(學名:Rorippa globosa (Turcz.) Hayek)是十字花科,蔊菜屬一或二年生直立粗壯草本植物,高可達80厘米,莖單一,基部木質化,莖下部葉具柄,上部葉無柄,葉片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齒,兩面被疏毛,總狀花序多數,呈圓錐花序式排列,花小,黃色,具細梗,萼片長卵形,花瓣倒卵形,果瓣隆起,平滑無毛,果梗纖細,種子多數,淡褐色,極細小,扁卵形,4-6月開花,7-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江寧、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雲南。俄羅斯亦產。生長在海拔30-2500米的河岸、濕地、路旁、溝邊或草叢中,也生於乾旱處。

風花菜植株質地細嫩,類似薺菜的風味,具清熱利尿、解毒的功效,進行人工馴化栽培,食用部分為幼苗及嫩株。食用時可用沸水焯后炒食或涼拌,亦可配其它葷素菜一起炒食。

形態特徵


一或二年生直立粗壯草本,高20-80厘米,植株被白色硬毛或近無毛。莖單一,基部木質化,下部被白色長毛,上部近無毛分枝或不分枝。莖下部葉具柄,上部葉無柄,葉片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2.5厘米,基部漸狹,下延成短耳狀而半抱莖,邊緣具不整齊粗齒,兩面被疏毛,尤以葉脈為顯。
總狀花序多數,呈圓錐花序式排列,果期伸長。花小,黃色,具細梗,長4-5毫米;萼片4,長卵形,長約1.5毫米,開展,基部等大,邊緣膜質;花瓣4,倒卵形,與萼片等長成稍短,基部漸狹成短爪;雄蕊 6,4強或近於等長。短角果實近球形,徑約2毫米,果瓣隆起,平滑無毛,有不明顯網紋,頂端具宿存短花柱;果梗纖細,呈水平開展或稍向下彎,長4-6毫米。種子多數,淡褐色,極細小,扁卵形,一端微凹;子葉緣倚胚根。花期4-6月,果期7-9月。
本種主要特徵是果實近球形,具有2果瓣。
風花菜
風花菜
風花菜
風花菜

分佈範圍


風花菜
風花菜
產黑龍江,吉林、江寧、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生於河岸、濕地、路旁、溝邊或草叢中,也生於乾旱處,海拔30-2500米均有分佈。蘇聯亦產。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生於山坡、石縫、路旁、田邊、水溝潮濕地及雜草叢中。分佈江蘇、山東、四川、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風花菜
風花菜
風花菜根出葉柔軟、氣味純正,莖稈和花枝細弱,纖維素含量少,為多種畜禽所喜食,特別是豬、禽,兔最喜食。初花期莖葉比為1:1.25,莖葉干物質比1:1.0,干葉重占莖葉干物質的55%,莖葉干物質達34.58%。根出葉可飼期長達6o余天,整個生育期營養成分變率小,直到枯黃期前青飼價值不減,是早春和初夏,雞、兔、豬、羊的優質牧草之一,其化學成分如表125–2。另外,種子含脂肪油31.97%,皂化值179.9,碘化值157.7,酸值1.72,為幹性油,既可食用,又可制肥皂。

栽培技術


選地:宜選較低洼地、水田邊地或靠近水源的地塊、有機質豐富的肥沃壤土地栽培,才能使植株茂盛生長,若土壤較貧瘠應施腐熟有機肥作基肥,種植后只灌溉,可不再追肥。
除草:直播田在幼苗長出后,徹底拔除雜草,植株長大后雜草不易生長。
採收:①播種出苗后30多天,苗高10厘米左右時可採收,或間出密集苗移植它處,也可於秋季採收種子后,直接播種於近水源、濕潤肥沃的地塊上,第2年初夏或多雨天氣,便陸續發芽生長。還可在果園間作。
②直播的風花菜,播種后約1個月即可陸續採收較大的幼苗。多年生的老菜地,新苗長出后可間拔採收。其花薹也可食,於蕾期收割。
採種:風花菜的採種株宜種植於較高地勢處,施磷、鉀肥作底肥,花前適當控水,種莢飽滿后也需適當控制水分,並摘去花序頂端未謝的花枝,使種莢成熟期基本一致,當有過半種莢轉黃色時即可全部剪下,晾乾脫粒貯存備用。

繁殖方法


繁殖用種子繁殖或分根繁殖。
種子繁殖:當年採收的風花菜種子不易發芽,需進行低溫處理。可將種子用紗布包裹,在清水中浸泡半天,或用濕細沙拌勻置於2-10℃條件下,7-10天後播種,播后10-14天出苗。
分根繁殖:於春末、初夏挖取剛長出的老株分根栽植,栽植株行距為10厘米×15(-20)厘米。栽植后保持土壤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