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街道

杭州市餘杭區政府直轄

餘杭街道由杭州市餘杭區政府直轄,原為餘杭縣治,是一個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城鎮。餘杭之名相傳為“夏禹東去舍舟航登陸”而得,秦王政25年(前222)置餘杭縣,屬會稽郡。

隋屬杭州,歷唐、五代不變。宋屬臨安府,元屬杭州路,明清亦屬杭州府。民國屬杭州,至1949年餘杭建制已歷2100餘年。

1958年餘杭縣制撤銷,併入臨安縣,先稱躍進公社,后改為餘杭公社,餘杭鎮亦改稱在臨安管理區。

1961年3月23日與杭縣合併,以餘杭為縣名。縣級機關駐杭縣縣城臨平鎮。同年7月,恢復鎮建制位於餘杭區西南。古鎮餘杭位於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處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脈,東連杭嘉湖平原,河網交錯、群山翠綠、物產豐富,歷來被譽為“文化之邦、絲綢之路、瓜果之地、魚米之鄉”。全鎮現下轄14個建制村,7個社區,常任人口157128人(2020年),區域面積100.38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餘杭歷史源遠流長。餘杭鎮自古為餘杭縣治所在地。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與餘杭縣同屬錢塘道。
1949年5月兩縣解放,餘杭、杭縣建制未變。1958年4月,杭縣被撤銷,屬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縣級)。餘杭縣亦於1958年10月撤銷,併入臨安縣。1961年3月,從臨安縣析出原餘杭縣境與錢塘聯社合併,4月,錢塘聯社撤銷,恢復縣建制,定名餘杭縣,縣治設臨平鎮,餘杭鎮仍屬餘杭縣。
1994年4月,撤銷餘杭縣,設立餘杭市,餘杭鎮屬之。
2001年3月,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屬之。
2011年8月,撤銷餘杭鎮,設立杭州市餘杭區餘杭街道。

地理環境


境內餘杭塘河與南苕溪一南一北穿城而過。餘杭街道工業基礎雄厚,是餘杭區重要的工業地區。
翻開厚重的歷史長卷,大禹曾在此治水、秦王嬴政設郡立縣、隋煬帝開鑿運河、太炎先生就度執教、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發生無不與古鎮餘杭有關。餘杭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餘杭街道是興業熱土。未來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東西拱衛,城西創新大走廊貫穿其中,融入主城半小時交通圈。金星、義橋、鳳凰、沈家店四大產業園區蓬勃發展,正在新興產業引領的轉型升級道路上闊步前進。現代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的發展戰略如錦繡畫卷在這片沃土上自由舒展。
餘杭街道是文化古邑。境內山水如畫,鍾靈毓秀,京杭大運河最南端、大禹谷、天地雙塔、通濟橋、安樂寺、楊乃武小白菜史跡陳列館等眾多自然和人文歷史景觀交相輝映;夏禹治水、南湖黑陶、薴山問茶、鄒干世居、太炎執教、熙春懸壺等諸多勝跡更是彪炳青史。
餘杭街道是宜居福地。交通便捷,公共服務配套逐年完善,酒店、購物中心、金融保險等商貿業呼之欲出;綠城桃花源、金城白雲深處等一批高品質樓盤和普通商品房、保障房,吸引著眾多外來成功人士和創業者安家置業;學軍中學的引進和英特外國語學校、青少年城西分中心以及學前、義務及成人各階段教育資源的逐年豐富,為“生活在老餘杭、讀書到老餘杭”夯實了基礎。
魅力激發新活力,飛翔成就新夢想。餘杭街道將以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和各項中心工作推進為契機,積極融入創新創業主陣營,加速環境品質大提升,真正打造杭州未來發展的“新藍海”和“最新最美拼圖”,實現振興發展!

地理位置

杭州市餘杭區餘杭街道位於杭嘉湖平原,西依天目山,餘杭街道東面與倉前街道接壤,南與閑林街道交界,北面與餘杭區中泰街道、臨安區青山街道毗連,西南與富陽區相接。

氣候特徵

餘杭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內地形不同,小氣候差異明顯,春、冬、夏季風交替,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春雨連綿,風向多變,天氣變化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對集中,梅雨結束即進入盛夏,受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熱、溫度高、日照強、蒸發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氣爽,天氣比較穩定。冬季,盛吹西北風,寒冷、乾燥,如遇北方強冷空氣,就出現寒潮。
氣候特徵為氣溫適中,適宜雙、三熟制。雨熱同季,有利於葉莖類作物和瓜果生產。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適宜栽培種植南北多種作物,具有發展糧食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的氣候優勢。

行政區劃


社區通濟社區山西園社區南安社區南渠社區鳳聯社區沈家店社區上文山社區
行政村寶塔村華塢村中南村義橋村上湖村仙宅村竹園村
洪桐村溪塔村永安村鳳凰山村水產村金星村下陡門村

人口民族


建築
建築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7469
29103
28366
家庭戶戶數18771
家庭戶總人口(總)55471
家庭戶男27727
家庭戶女27744
0-14歲(總)9692
0-14歲男4924
0-14歲女4768
15-64歲(總)42269
15-64歲男21489
15-64歲女20780
65歲及以上(總)5508
65歲及以上男2690
65歲及以上女281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9253
(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及餘杭統計局部分數據)
家庭總戶數21916五普新增314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5471五普新增16218
非農人口40003
常住人口80371
2021年8月13日,杭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餘杭街道常住人口數為157128人。

經濟


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3.7億,比去年增長31.4%;農業總產值2.0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農村經濟總收入50.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8.4%,農民人均收入81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財政總收入完成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財政體制結算收入完成1.63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
全鎮形成了以電器電子、塑料業、木業等為主的塊狀經濟格局,規劃4平公里的餘杭工業城基礎配套工程已完成,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喜人成果。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優勢凸現,已建成優質糧種、蜜梨、蠶桑、茶葉等農業園區十多個。鎮內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商貿興旺。隨著杭州市旅遊西進的戰略方針的實施,餘杭晚清城已建成,大禹谷、小西湖、雙塔、安樂寺、通濟橋等一批旅遊資源相繼得到保護與開發。

社會


02省道穿鎮而過、杭州文一路西延到餘杭街道,宣杭鐵路、15省道、運河、苕溪縱橫交錯,形成了水路交通運輸網路;電信、供電、供水基礎設施齊全;金融、保險事業興旺發達;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醫療保健體系日趨完善。先後獲得了杭州市小康鄉鎮、杭州市東海明珠、浙江省衛生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文明鄉鎮、浙江省體育強鎮、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大事記

1983年9月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餘杭鎮水產大隊金水蓮、縣紅旗總廠姚湘玉“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0年5月8日,餘杭鎮被省政府確定為重點工業衛星鎮;
1995年1月餘杭鎮楊乃武與小白菜資料陳列館正式開館;
1996年10月上湖村被省科委確定為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1996年10月,上湖村種糧大戶蘭兆祥當選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
1997年1月19日千餘群眾自發集會慶賀苕溪還清一周年,並樹立“苕溪還清紀念碑”;
1997年10月,太湖綜合治理十大骨幹工程之一的南湖分洪工程竣工並通過驗收。
1998年,全鎮創建安全村17個,安全單位45家,安全小區及安全樓群7個,被評為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上湖村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安全文明村。
1998年5月,被市政府確定為三大民營經濟開發區之一的餘杭工業城成立工業城管委會並開始運作。
2011年8月,餘杭鎮撤鎮建街。
2021年3月,餘杭街道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餘杭區所轄。

旅遊


【雙塔聳秀——安樂山】
餘杭鎮安樂山上的安樂塔,又名天寶塔、雌寶塔,原塔高5層,建於吳越。明董欽增築至7層。民國10年(1921)遭雷擊,塔頂毀壞。1986年重修,塔高29?6米,內有石階151級,塔座直徑6?77米,拾級而上,全鎮一覽無遺。苕溪北岩堤塘上亦有一塔,名舒公塔,又名地寶塔、雄寶塔,為明代建7層方塔,其意本為鎮溪。安樂塔與舒公塔雙塔聳秀,一高居山巔,一雄鎮溪邊,雖隔兩水(苕溪和南渠河),但相距甚近,放眼望雙塔,對影映苕溪,美景盡收眼底。?
安樂山,原名桃花山,山北有安樂寺,為徑山寺下院,現存殘屋數間,山腰有王守存、沈化貞兩烈士墓。1985年在山上闢建公園,並將原在東門外之慧定尼(即楊乃武冤案中之“小白菜”)塔移建於此,為公園添趣。山下部伍橋,傳為東吳凌統募兵處。?
【楊乃武、小白菜冤案資料陳列館】
楊乃武與畢秀姑(小白菜)案,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流傳甚廣。“楊白”資料陳列館坐落於餘杭鎮西京樂園內,佔地1200平方米,具有江南水鄉晚清建築風格。主樓展廳內,有蠟像14尊以及一批歷史資料、圖片,外設庭園花卉,右建碑廊。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