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鈕扣的結果 展開

金鈕扣

菊科金鈕扣屬的植物

鈕扣,又名千日菊,為菊科金鈕扣屬的植物。金鈕扣的葉子與頭花(頭狀花序)含有一種止痛劑的成分,可以用來緩解牙齒的疼痛,因此又被稱為牙痛草。原產於巴西的熱帶地區,被引種至世界各地栽培,做為觀賞植物與藥草使用。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氣候溫暖的地區會變成多年生植物。植株小型、直立,生長快速,在秋天時開花,頭花呈金黃色與紅色。

形態特徵


金鈕扣[菊科金鈕扣屬的植物]
金鈕扣[菊科金鈕扣屬的植物]
金鈕扣
金鈕扣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斜升,高15-70 (80) 厘米,多分枝,帶紫紅色,有明顯的縱條紋,被短柔毛或近無毛。節間長 (1) 2-6厘米;葉卵形,寬卵圓形或橢圓形,長3-5厘米,寬0.6-2 (2.5) 厘米,頂端短尖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圓形,全緣,波狀或具波狀鈍鋸齒,側脈細,2-3對,在下面稍明顯,兩面無毛或近無毛,葉柄長3-15毫米,被短毛或近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或圓錐狀排列,卵圓形,徑7-8毫米,有或無舌狀花;花序梗較短,長2.5-6厘米,少有更長,頂端有疏短毛;總苞片約8個,2層,綠色,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頂端鈍或稍尖,長2.5-3.5毫米,無毛或邊緣有緣毛;花托錐形,長3-5 (6) 毫米,托片膜質,倒卵形;花黃色,雌花舌狀,舌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毫米,頂端3淺裂;兩性花花冠管狀,長約2毫米,有4-5個裂片;瘦果長圓形,稍扁壓,長1.5-2毫米,暗褐色,基部縮小,有白色的軟骨質邊緣,上端稍厚,有疣狀腺體及疏微毛,邊緣(有時一側)有緣毛,頂端有1-2個不等 長的細芒。花果期4月-11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田邊、溝邊、溪旁潮濕地、荒地、路旁及林緣,海拔800-1900米。

分佈範圍


產雲南(西部、西南、南至東南部)、廣東(海南島)、廣西(防城)及台灣。印度、錫金、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也有。

主要價值


金鈕扣的葉子與頭花含有止痛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藥物及抗菌劑的成分,但是部分成分在乾燥或冷凍後會遭到破壞,而失去效用。金鈕扣也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
金鈕扣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金鈕扣醇(spilanthol),曾經有研究報告指出,金鈕扣醇對於無脊椎動物是有毒性的(不過對於溫血動物並不會造成傷害),即使是低濃度的金鈕扣醇也可以有效的防治血液寄生蟲。當服用金鈕扣藥草時,會顯現出和使用免疫調節劑藥品時類似的效果,即會刺激白血球干擾素的產量增加,又可增強吞噬作用
金鈕扣的葉子可能可以用來治療細菌性及真菌性的皮膚病,例如:癬。
全草供藥用,有解毒、消炎、消腫、祛風除濕、止痛、止咳定喘等功效。治感冒、肺結核、百日咳、哮喘、毒蛇咬傷、瘡癰腫毒、跌打損傷及風濕關節炎等症,但有小毒,用時應注意。
【用法用量】 2~3錢。
【備註】(1)過量服用,可致口乾、口渴、吞咽困難、體溫升高、皮膚乾燥發紅、瞳孔擴大、視力模糊等中毒癥狀,重者可出現呼吸、循環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醫藥全草(天文草):辛、苦,涼。有小毒。解毒利濕,止咳定喘,消腫止痛。用於瘧疾,牙痛,泄瀉,痢疾,咳嗽痰喘,頓咳,肺癰;外用於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
醫藥【僳僳葯】西質莫:全株治瘧疾,牙痛,腸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結核;外用治毒蛇咬傷,狗咬傷,癰癤腫毒等《怒江葯》。【佤葯】小銅錘,黃花草:全草治跌打損傷,齒痛,風濕性關節炎《中佤葯》。馬片啊梨:根治癲癇;全草治跌打癆傷,毒蛇咬傷,瘡癰腫毒《滇葯錄》。【傣葯】行喊:功用同佤族《滇葯錄》。【苗葯】黃花龍骨草,姜鑷鳶:全草解毒利濕,止咳定喘,消腫止痛《湘藍考》。【基諾葯】則可則勒:全草治牙痛,跌打,骨折《基諾葯》。
食用
品嘗金鈕扣的確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經驗,金鈕扣的葉子聞起來有一股類似綠色葉菜類蔬菜的味道,然而吃起來則有點像是紫錐菊的味道,不過並沒有像紫錐菊那種的令人反胃的藥味及苦味。剛開始吃的時候,一股強烈的辛辣味在舌頭上散開,然後轉變為刺痛的感覺,此時會刺激唾液腺分泌出大量的唾液,當這種刺痛的感覺擴散開后,會變為尖銳酸味的刺痛感,最後使嘴巴麻痹,這種麻痹感依個人體質及食用量,會在二至二十分鐘后漸漸消退,而這種麻辣的感覺會殘留在口中一個小時以上或更久。
金鈕扣可以生食或煮熟食用,生食時,可以將少量的新鮮葉子切碎加入沙拉內,利用金鈕扣獨特的辛辣味來增添沙拉的口感。煮熟食用時,會除去金鈕扣的辛辣味,可以當做葉菜類蔬菜食用。在巴西的部分地區會把金鈕扣的葉子拿來做菜,金鈕扣常常和辣椒及大蒜一起使用在菜肴里,用來增加食物的風味和維他命含量。一種和金鈕扣類似的種類也被引進到東南亞,使用在當地的菜肴里。在世界上其他地區則較少用金鈕扣來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