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河

基隆河

基隆河,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的重要支流之一,本身發源於台北縣平溪鄉的分水侖,河長86.4公里;但其水系最遠源流則為其支流芊蓁林溪,發源於獅公髻尾山(又名火燒寮山)東偏北側標高約560米處,水系河長約96公里,流域面積約493平方公里。主流流經瑞芳鎮、基隆市、汐止市、再進入台北市,流經南港區、內湖區、松山區、中山區、士林區大同區北投區,最後於關渡匯入淡水河

舊名


基馬遜河(Kimazon)、里族河(Ritsouquie)、峰仔峙港、大隆同溪、內港北溪、雞籠河、基隆溪川、基隆溪、基隆川。

防洪問題


(圖)基隆河內湖段
(圖)基隆河內湖段
基隆河
基隆河
基隆河的河道曲折,且上游的平溪山區為台灣雨量最多的地區,因此每當颱風或豪雨來襲時,易造成下游地區的水患,故進行兩次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第一次處理士林段的基隆河,原河道改建為基河路。
自1991年起,在松山、內湖、南港段實行第二次的工程,以利於基隆河洪水的宣洩。但工程完成之後,雖然台北市段的水患獲得改善,但因河道縮短使得漲潮時潮水逆流而上,造成在降雨量大時,中游的汐止、基隆的五堵等地區反而經常發生水患。後於2003年開始在瑞芳興建員山子分洪道,以試圖在洪水產生時,將上游流下的部分洪水經由分洪道直接排入太平洋。

河流地形


上游
(圖)基隆河
(圖)基隆河
上游從源頭自瑞芳約30公里,河谷狹窄呈V字形,谷中巨礫遍布,瀑布、壺穴地形特別發達。
中游
中游從瑞芳至南港,在瑞芳附近由東南轉北再轉往西流去,本段的河谷逐漸加寬,河床坡度逐漸減緩,水量增大,鵝卵石錯落其間,主要有峽谷、掘鑿曲流及河階地形。
基隆河八堵至南港間掘鑿曲流發達,基隆河在原本的沖積平原上切割出來的曲流地形原本十分顯著,但是掘鑿曲流深切后,受到基盤岩石或者河岸丘陵岩層的限制,曲流形貌已遭受破壞,在河岸兩側,地形十分不對稱;曲流凹岸侵蝕力強,切割山坡,而凸岸部分則堆積形成階地。八堵、七堵、六堵、五堵都是利用河階地形凸岸的一側,發展而成的聚落。
下游
(圖)基隆河
(圖)基隆河
八堵以下則向西南流,經汐止市、南港而進入台北盆地,其河道蜿蜒曲折,形成一條東窄西寬的河谷沖積扇。基隆河自南港以下進入台北市,並在關渡匯入淡水河。
基隆河進入台北盆地之後,基隆河河道在氾濫平原上自由擺動,擺動幅度很大,因此曲流地形十分發達,也因曲流擺盪幅度大,使得主河道排洪速度減緩,兩岸容易在大雨時發生水患,且基隆河下游段又是一感潮河段,滿潮時河水上溯可至汐止(昔稱水返腳)。
風災引起的暴潮經常影響到基隆河下游的排洪,民國85年截彎取直工程完工及民國90年納莉風災過後築起的堤防,雖已減少水患,但是也大大改變基隆河原來的形貌。

主要支流


基隆河:台北縣、台北市、基隆市
貴水二溪:台北市北投區
水磨坑溪
貴子坑溪
磺港溪:台北市北投區
北投溪
外雙溪: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
磺溪 (紫明溪):台北市北投區、士林區
內雙溪:台北市士林區
內溝溪:台北市內湖區、台北縣汐止市
草濫溪:台北縣汐止市
大坑溪:台北市南港區、台北縣汐止市
四分溪:台北市南港區
下寮溪:台北縣汐止市
北峰溪:台北縣汐止市
叭嗹溪:台北縣汐止市
北港溪:台北縣汐止市
康誥坑溪:台北縣汐止市
智慧溪:台北縣汐止市
禮門溪:台北縣汐止市
茄苳溪:台北縣汐止市
鄉長溪:台北縣汐止市
保長坑溪:台北縣汐止市
鹿寮溪 (友蚋溪):基隆市
瑪陵坑溪:基隆市
拔西猴溪:基隆市
大武侖溪:基隆市
暖暖溪:基隆市
西勢坑溪:基隆市
東勢坑溪:基隆市
(魚桀)魚坑溪:台北縣瑞芳鎮
新寮溪:台北縣平溪鄉
灰窯溪:台北縣平溪鄉
芊蓁林溪:台北縣平溪鄉
火燒寮溪:台北縣平溪鄉
東勢格溪:台北縣平溪鄉
三坑溪:台北縣平溪鄉

交通


以下鐵路全程沿基隆河岸行駛:
縱貫線松山=八堵段
宜蘭線八堵=三貂嶺段
平溪線全線(三貂嶺=菁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