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江邊竹
見江邊竹
徠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詠物,多有興寄。從《詩經》以來,竹就因其高節虛心之性,四時常青之質,清拔瀟灑之姿,倍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吟詠之作不絕於世。此詩以竹的自然屬性喻人的品格才調,也屬於托物言志之列。詩人描繪竹竿的色澤形狀之美,旨在表明其質地精純,實為製作樂管最佳之選,故曰“玉洞良在斯”,這句也將上文寫江竹資質秉賦一意接過。至此,竹性、竹質、竹形及竹之為用均已寫到,令人信服地感到,江竹表裡俱美,出類拔萃,實為竹中精品。
【名稱】《見江邊竹》
【年代】南朝
【作者】虞羲
【體裁】五言詩
見江邊竹
挺此貞堅性,來樹朝夕池①。
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
徠葳蕤防曉露,蔥蒨集羈雌。
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
金明無異狀,玉洞良在斯。
但恨非嶰谷②,伶倫未見知。
①朝夕池:《漢書·枚乘傳》顏注引蘇林曰:“吳以海水朝夕為池也。”這裡指大江。朝夕,即“潮汐”。
②嶰(xiè械)谷:昆崙山北谷名,相傳黃帝命伶倫所取作律之竹,即出此谷。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詠物,多有興寄。從《詩經》以來,竹就因其高節虛心之性,四時常青之質,清拔瀟灑之姿,倍受文人墨客的青睞,吟詠之作不絕於世。此詩以竹的自然屬性喻人的品格才調,也屬於托物言志之列。
“挺此貞堅性,來樹朝夕池。”首句突出竹的“貞堅性”。“貞堅”本屬人的品質節操,此處用來標識竹“性”,有象徵意義,揭明以竹比人的篇旨。句首著一“挺”字,一種清拔傲岸的風姿醒人眼目。次句由竹及水。竹水向有因緣,古有穆天子樹竹元池之說,《衛風》有淇奧猗竹之詠;至於漢時睢園綠竹、渭川千竿等等,更是賦家詞客引為美談的熟典。這裡寫竹水相伴,既襯出物美境清之趣,也順筆逗出下句的“秋波”。
“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前句承上,寫竹生江邊,秋水朝漲夕落,日夜不息地洗滌著它的沾染污泥的根部。下句由秋引入冬,寫大雪漫天而下,將竹子上部的枝葉全都封得蔽不見天。這兩句,不僅借秋水冬雪襯托出竹的精神,而且也借水波的衝擊,點出竹深固難徙,其志專一的個性;以冰雪的封壓,突出其枝幹瘦勁、傲然翹立的風姿。“葳蕤防曉露,蔥蒨集羈雌”,“葳蕤”形容竹的茂盛,“蔥蒨”形容竹的青翠,二語全從上句“上枝”引出,筆法綿密。同時,這兩句又回映上聯,暗示江竹經冬歷秋,常翠不凋,於此亦可見詩人匠心之巧。“防曉露”,語出《楚辭·七諫·初放》:“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冷而來風。”謂竹之茂密,可以防住露水滲入。“集羈雌”,語出《七發》:“暮則羈雌迷鳥宿焉”,本是說黃河龍門山上的百尺高桐,暮夜可使失群的雌禽、迷路的飛鳥宿於其上,這裡藉以形容江邊之竹非但青蔥可喜,且又高標不群,足以庇護異類。這兩句的用典,和上兩句化用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之語一樣,都是取前人辭賦之成句融入詩中,而對仗工整,語若己出,亦可見詩人用典之妙。
“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颯颯”,本為風雨聲,此處說竹子含風,也自然而生颯颯之響,表現手法曲折而耐人尋味,一個“自”字下得尤妙。“猗猗”,既美且盛之貌,竹子負雪,而不減其美盛,足見其稟氣之厚,一個“亦”字也大有深意,令人生雪盛竹更盛之感。颯颯、猗猗,疊詞連用,擬聲擬狀,竹之清韻悠揚、搖曳多姿,其清竣灑脫、外秀內剛的風骨格調,盡可在其中領味。“金明無異狀,玉洞良在斯”,著意刻畫竹竿色狀。“金明”,指竿色燦若黃金。“玉洞”兼有兩義,“洞”字與王褒《洞簫賦》“洞條暢而罕節”的“洞”字義同,形容竹竿條暢通達,純凈光潔如玉,此其一;其二,佳竹之用,在製為樂管。詩人描繪竹竿的色澤形狀之美,旨在表明其質地精純,實為製作樂管最佳之選,故曰“玉洞良在斯”,這句也將上文寫江竹資質秉賦一意接過。至此,竹性、竹質、竹形及竹之為用均已寫到,令人信服地感到,江竹表裡俱美,出類拔萃,實為竹中精品。
“但恨非嶰谷,伶倫未見知”。最後二句,以惜嘆作結,筆鋒頓轉。這裡用的是伶倫制律的典故。相傳黃帝命其臣伶倫作律,伶倫自大夏之西至阮隃(崑崙)之陰,取竹於嶰谷,用以定天下之律(見《呂氏春秋·仲夏紀第五》)。嶰谷之竹有幸見知於伶倫,而此竹品高韻清、質美形秀,卻見棄於江畔,不可能無恨。詩人借江竹之不平發為嘆唱,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知音莫賞的一腔幽恨。惜竹即自惜,竹恨即己恨,這番情意以嶰谷竹與江邊竹對比而出之,委婉含蓄,寄慨遙深。
此詩全篇以竹況人,而無一語道破其人,可謂“不離不即”。王夫之曰:“詠物詩步步有情,而風味不刻露,殆為絕唱”(《古詩選評》)。此篇雖稱不上“絕唱”,但就其構思而言,實不失為一首有情致,有新意的詠竹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