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本書對構建中國歷史編纂學學科體系、發掘傑出史家的編纂思想對於推進史學史研究的意義、古代設館修史的功過得失、歷史編纂的理論自覺等宏觀問題,以及近三百年“新綜合體”的探索、20世紀史學民族風格成就舉要等重要個案,均作了極具深度的論述。與西方史學相比較,歷史編纂是中國史學最為優長和最具特色之所在。

正文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
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

內容簡介


民族精神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考驗、戰勝劫難,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支柱。作者陳其泰教授在1999年出版的《史學與民族精神》一書的基礎上,在《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中又對民族精神的內涵、民族精神的成因、民族精神的功能,以及漢代民族凝聚力的增強、晚清以來民族文化認同的推進等項,分別作了深入的探討,具有原創性和前沿性價值。

作者簡介


陳其泰,男,廣東豐順人,1939年10月出生。196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組成員。先後主持教育部社科重大項目《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教育部社科項目《20世紀中國歷史考證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唯物史觀與20世紀中國史學》等。
主要著作有《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1992年初版,1999年增訂版)、《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1994年)、《梁啟超評傳》(1996年)、《再建豐碑——班固和(漢書)》(1996年)、《清代公羊學》f1997年)、《史學與民族精神》(1999年)、《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2000年)、《班固評傳》(合著,第一作者,2001年)、《魏源評傳》(合著,第一作者,2004年)、《中國學術通史·清代卷》(合著,第一作者,2004年)、《中國史學史·近代卷》(2006年)。主編《20世紀中國歷史考證學研究》(2004年)、《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就》(2008年。獲第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發表論文約200篇。

圖書目錄


內容摘要
構建中國歷史編纂學學科體系的思考
編纂思想:推進中國歷史編纂學研究的關鍵環節
中國古代設館修史功過得失略論
設館修史與中華文化的傳承
設館修史與歷史資料的豐厚儲存
歷史編纂的理論自覺:《史通》《文史通義》比較研究略論
歷史編纂學的新視域:以《漢書·刑法志》為個案的分析
近三百年歷史編纂的一種重要趨勢:“新綜合體”的探索
晚清典志體史學名著的時代特色
20世紀中國史家探索史學民族風格成就舉要
白壽彝先生與中國歷史編纂學
纂修大型《清史》宜採用新體
關於“民族精神”內涵的理論思考
民族文化認同與中華民族的發展
一、“民族”概念的兩個層次
二、民族文化認同與中華民族的發展
三、儒家經典中進步夷夏觀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推動作用
論民族精神的成因
論民族精神的功能
中華民族精神在漢代的發展
史記》與中華民族凝聚力
對清代多民族統一局面的及時總結
民族危機刺激下近代歷史文化認同面臨的緊迫課題
晚清歷史文化認同的新格局
辛亥革命的思想動員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增強
理性主義對待“排滿”與近代民族理論體系的初步構建
陳垣與抗戰時期愛國主義史學
[附·錄]
談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
孫中山的公僕形象在歷史上應大書特書
永記盧溝橋的炮聲
河西考察記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