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村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三岔村

三岔村,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距固原市區42公里,距鎮區10公里,純回族村,土地面積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59畝(其中水澆地4300畝)。全村下轄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04戶,總人口2385人。

歷史沿革


穆斯林
穆斯林
三岔村因“河流交叉”而得名,隸屬固原縣楊郎鄉,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楊郎鎮划給固原縣,其屬固原縣楊郎鎮。
1958年,公社化改成楊郎公社三岔大隊。
1980年,取消公社化,改為楊郎鄉三岔村,成立村民委員會。
2003年,楊郎鄉撤銷,屬頭營鎮管轄。
2011年4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第90次常務會議聽取自治區民政廳關於調整原州區部分鄉鎮區劃意見的彙報,並審議通過原州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設立黃鐸堡鎮,將頭營鎮三岔村劃歸屬黃鐸堡鎮。

地理位置


三岔村,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東南,距固原市區42公里,距鎮區10公里。
海拔1656米,氣候為半乾旱,土地面積為7.2平方千米,北部與西部連陳庄村,南接頭營鎮馬庄村,東靠三營鎮鴉兒溝村。屬於平原區,中 黑公路穿插而過,地勢平坦,交通便利。

人口民族


阿拉伯客人參觀新建的清真寺
阿拉伯客人參觀新建的清真寺
全村下轄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為604戶,總人口2385人,現有黨員34人。是一個純回民村,以虎夫耶和哲赫林耶為主,有清真寺四座。

政治


黨支部書記:保應倉
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馬文科
會計:楊彥林

社會事業


三岔小學創建於1958年,現有在校學生300人,教師15人。現有衛生室2個,醫生3人。

經濟發展


土地面積為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859畝(其中水澆地4800畝),機井20眼。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牛和羊)和勞務輸出為主,2011年底大家畜存欄700頭,羊只存欄900隻。2011年固原市紀委定點幫扶該村后,市紀委監察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要求扶貧隊員積極與原州區農牧局、原州區畜牧服務中心聯繫,爭取將三岔村列入2012年“肉牛養殖示範村”。通過多方協調,原州區農牧局派專業人員對農民養殖意願、現有養殖規模、養殖技術以及飼草料來源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調研,並將確定三岔村為“肉牛養殖示範村”。主要種植玉米、葵花、馬鈴薯、冬麥、高粱、胡麻等為主。2010年人均純收入達3630元。
2011年10月25日,原州區黃鐸堡鎮三岔村,自治區地礦廳打井隊實施的扶貧機井鑽桿開鑽。井深300米,投資80萬元,預計11月中旬會打成出水。
2012年10月黃鐸堡鎮三岔村修建150個集雨場。 2013年05月國土資源部直屬機關黨委調研組來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三岔村詳細了解創先爭優“9+1聯創齊爭”活動打井找水項目開展情況,並在寧夏地礦局水環院楊郎項目部召開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

歷史文化


擀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