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門生的結果 展開

門生

詞語釋義

門生,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 mén shēng,指求取知識學問的學子與學生,或者是受到有知識與德望的人家與學術界長者授業之人的稱呼。泛指學生與弟子。

基本解釋


漢人稱親受業者為弟子,相傳受業者為門生。後世門生與弟子無別,甚至依附名勢者,也自稱門生。
中國東漢稱儒學宗師親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東漢中後期,漸與宗師形成私人依附關係;魏晉南北朝時成為世族豪強地主的一種依附人口。東漢入仕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又需官僚舉薦,於是大批追求功名利祿之士紛紛投靠以儒學起家的官僚門下充當門生。門生投靠宗師舉主者日多,對門閥大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充當門生,不僅要出財貨,致賻贈,還要為主人奔走服役,甚至要為主人行不法之事。門生要以君臣父子之禮事宗師舉主,主子死了要服3年之喪,並繼續侍奉其後人,形成一種世襲的臣屬關係。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依附人口的門生,大致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門生屬於被剝削階層,常用于軍事活動或生產活動,他們的身份地位相當於部曲、佃客。另一部分門生是比較富裕的庶族地主,他們為了提高社會政治地位,求取官職,往往通過送禮行賄,去投靠高門世族。唐代科舉考試,考生得中進士后,對主考官亦稱門生,雖有投靠援引之意,已非依附關係。後世門生,主要是指學術上的師承關係。

引證解釋


1. 東漢 時指再傳弟子。
《後漢書·賈逵傳》:“皆拜 逵 所選弟子及門生為 千乘王國 郎。”
宋歐陽修《跋尾·後漢孔廟碑陰題名》:“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2. 後世亦指親授業的學生。
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門生七十,仰天路以無階;弟子三千,望宮牆而不入。”
明唐順之《載迭前韻二首贈蓮渠》之二:“字許門生問,詩從海上求。”
梁斌《紅旗譜》五三:“我教一點鐘的課,也是師生,不能眼看我的門生遭荼毒。”
3. 依附世族在其門下供役使的人。
《後漢書·郅壽傳》:“憲(竇憲)嘗使門生齎書詣 壽,有所請託,壽 即送詔獄。”
《宋書·謝靈運傳》:“遷相國從事中郎,世子左衞率。坐輒殺門生,免官。”
《魏書·薛安都傳》:“朝於京師,大見禮重,子侄羣從並處上客,皆封侯,至於門生無不收敘焉。”參閱 清顧炎武《日知錄·座主門生》、清趙翼《陔餘叢考·門生》。
4.門客,幕僚。
宋司馬光《禮部尚書張公墓誌銘》:“臨終前一日,呼門生問西邊用兵今何如?朝廷法令無復變更否?其忠愛之心蓋出天性,非有為而為之也。”
宋陸遊《靜鎮堂記》:“乾道 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門生左承議郎權 四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 陸某 謹記。”按,陸遊 時在 四川 宣撫使王炎幕下。
5. 科舉考試及第者對主考官自稱“門生”。
唐白居易《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詩:“閫外君彌重,樽前我亦榮。何須身自得,將相是門生。”
五代裴皞《示門生馬侍郎胤孫》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儒林外史》第七回:“范進道:‘門生終身皆頂戴老師高厚栽培。’”參閱 清顧炎武《日知錄·座主門生》、清陸以湉《冷廬雜識·受業》。
6. 宋 朝因薦舉而改官者對舉主自稱“門生”。
宋趙升《朝野類要·升轉》:“其舉主各有格法限員,故求改官奏狀,最為艱得,如得,則稱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