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莫洛托夫的結果 展開
- 莫洛托夫雞尾酒
- 俄羅斯彼爾姆邊疆區首府
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雞尾酒
莫洛托夫雞尾酒是土製燃燒彈的別稱。莫洛托夫雞尾酒是游擊隊等非正規部隊、街頭暴動群眾的常用武器。其實最早使用土製燃燒彈作為反坦克武器的是蘇聯人在西班牙內戰中的應用,不過後來卻被芬蘭人廣泛應用。
![莫洛托夫雞尾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c/m8ca4d2ceb0a44d48f814553d79ffc6c8.jpg)
莫洛托夫雞尾酒
在蘇芬戰爭中,蘇聯轟炸機曾用燃燒彈轟炸芬蘭的城市和平民目標。面對國際社會的指責時,莫洛托夫宣稱蘇聯飛機沒有向芬蘭人民扔下炸彈,而是向他們空投麵包。
芬蘭軍民便將蘇聯燃燒彈稱為“莫洛托夫麵包籃”,並將他們準備的這種燃燒瓶稱為莫諾托夫雞尾酒,用來招待蘇聯坦克。芬蘭軍方在之後持續的戰事中大量生產燃燒瓶,以手或擲石器投擲。
![莫洛托夫雞尾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0/me0fefaebc609c1ab6f6464b84b147b89.jpg)
莫洛托夫雞尾酒
當時沒有坦克(蘇芬戰爭末期向法國買的15輛維克斯輕戰車不算在內,這些戰車當時也全都不堪一擊)的芬蘭人的反坦克炮跟火炮的彈藥也都不足供應,但卻要面對紅軍的坦克,於是芬蘭人想出來的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內戰時,這種由蘇聯人支持的共和派人發明的燃燒彈武器。當莫諾托夫向芬蘭人民廣播,宣稱他們不會丟炸彈,只是要送糧食給他們;芬蘭軍民便將他們準備的這種燃燒彈稱為“莫諾托夫雞尾酒”,用來招待蘇聯坦克。芬蘭軍方在之後持續的戰事中大量生產莫洛托夫雞尾酒,以手或擲石器投擲。
![莫洛托夫雞尾酒](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2/m72e5abacc315d618ebf4244983eb41a3.jpg)
莫洛托夫雞尾酒
由於莫洛托夫雞尾酒製作容易,使它幾乎已成為二戰時蘇聯反坦克兵、游擊隊及街頭暴的「標準裝備」。南斯拉夫游擊隊及華沙起義中的起義軍都使用了不少莫洛托夫雞尾酒。
在世界熱點地區和眾多軍事愛好者中,“莫洛托夫雞尾酒”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其製作配方也可謂盡人皆知。這種東西不僅簡便易用,而且威力很大,其兇猛的火焰連水都澆不滅。說到這裡外行人也就明白了,原來“莫洛托夫雞尾酒”不是什麼酒,而是一種裝滿混合燃料的燃燒瓶。雖然燃燒瓶叫這個名字,但它與蘇聯“二把手”莫洛托夫其實八竿子打不著,發明者另有其人。
自1906年起,莫洛托夫就成了布爾什維克黨員。與俄國其他反對沙皇統治的政黨大不相同的是,布爾什維克一般不搞恐怖暗殺活動。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沙皇在鎮壓革命活動時,多少對布爾什維克有些手下留情,這樣革命黨人克里亞賓(1915年起化名莫洛托夫)才免於一死。1917年,莫洛托夫逐漸成長為布爾什維克黨的中堅骨幹,擔任各種重要職務,並忠實地追隨斯大林。1930年底,莫洛托夫被任命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地位僅次於斯大林。
1939年8月31日,擔任外交人民委員的莫洛托夫與德國外長會晤,簽署密約,劃分了在東歐的勢力範圍。根據這項協定,蘇聯的勢力範圍涵蓋了波蘭、波羅的海國家、比薩拉比亞和芬蘭。正是為了佔領芬蘭,並在那裡建立蘇維埃政權,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
在戰爭開始時,蘇聯飛機轟炸了芬蘭城市赫爾辛基和圖爾庫。莫洛托夫在代表蘇聯政府發表聲明時稱,蘇聯飛機向芬蘭投下的不是什麼炸彈,而是為飽受飢餓煎熬的芬蘭工人提供的救濟糧。這些話引起了芬蘭人的極度憤怒,莫洛托夫頓時成了芬蘭人漫畫和諷刺歌曲貶損的對象。
在蘇芬戰爭中,芬蘭人愛用燃燒瓶對付蘇聯坦克,並且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出於對莫洛托夫的仇恨,芬蘭士兵便想對莫洛托夫還以顏色,隨口就把這種燃燒瓶稱為“敬莫洛托夫的雞尾酒”。因外國記者對芬蘭文吃得不透,在翻譯成英文的過程中走了樣,燃燒瓶就以訛傳訛地變成了“莫洛托夫雞尾酒”。
嚴格來說,自製的反坦克燃燒瓶也不是芬蘭人的發明。這種武器最早出現在1936年,首次亮相是在西班牙內戰中。在距馬德里30公里的一個小鎮附近,佛朗哥的士兵用燃燒瓶擊退了共和軍坦克縱隊的攻擊。從此這種簡便易得的武器便風靡全世界,蘇聯士兵後來也用這種自製燃燒瓶焚燒德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