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浮島的結果 展開
- 浮動的小島
- 2011年淺白色撰寫的言情小說
浮島
浮動的小島
在高位泥炭沼澤的腐生營養的池沼和平地衰老期的淺水富養湖中的浮動的小島。在日本常見的有山形縣浮島大沼、尾瀨個原的池沼、鹿兒島縣蘭牟田池等。其中有的是由於離水的植物根或水底泥炭塊內部積累了氣體而造成上浮的,也有的是由於湖岸的一部分脫離了湖岸造成的。
人工浮島主要是指為了水質凈化,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吸收氮磷、有機物等富營養化物質而人工搭建的水體植物種植平台,是常用的水生態修復手段之一。
研究展,態浮島技術極完善,仍試驗示範階段,存題足。
態浮島栽培易標準化推廣。湖泊河流,富營養化,流、溫、速、波各,需浮島設計組合浮島植類搭配,制統標準予推廣。
.態浮島推械化操。態浮島漂浮,管均完,今管操采完,積試驗示範尚,若積推廣,需、及採收,操足需,限制展。
3.現有生態浮島製作施工周期長。從如今來看多數的生態浮島都是採用現場製作及現場種植的模式,大面積製作施工周期較長。
4.現有生態浮島難以過冬。生態浮島上的植物大多數不能過冬,尤其在冬季天氣較冷的北方地區植物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種植。
5.現有生態浮島多數採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難以抵抗極端的大風、大雨及大浪。
6.現今國內外使用的生態浮島單體面積較小,大多數是在小面積的河湖中使用,難以對較大的河湖進行生態修復,現需要有超大面積的生態浮島。
生態浮島因具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消波等綜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或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觀要求的池塘等閉鎖性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從大的方面分,人工浮島可分為乾式和濕式兩種。水和植物接觸的為濕式,不接觸的為乾式。
1、乾式浮島:因植物與水不接觸,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園藝植物,通過不同木本的組合,構成良好的鳥類生息場所同時也美化了景觀。
2、濕式浮島:大致分為四代技術。
2)第二代,主要是泡沫或泡沫加金屬固定件產品,具有造價低,製造工藝簡單等優點,但強度不足,金屬泡沫容易分離,且泡沫本身屬於白色污染現今基本已經沒有應用(特別是限塑令后基本絕跡)
3)第三代,主要是PE產品,市面上以圓形產品為主,一般9-11個平方,有類似麵包圈的浮體和分體的種植籃,雖然克服以上兩代的缺點,但是浮島產品在國內的產品質量不一,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質量和壽命有不少區別,市場和行業標準有待完善,採購方面還是要充分考慮供應商的資質和信譽。
植物栽培基盤用椰子樹的纖維、魚網之類的材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比較多,由於裝入土壤會增加重量且促進水質惡化,現今使用的比較少,直接使用種植綿、陶粒或者其他培養基。濕式浮島上面通常栽植水生植物花卉,如荷花、蘆葦、香蒲、茭白、水蔥、美人蕉、千屈菜等等,能改善很好的生態環境。
一塊浮島的大小根據工程需要而定,幾平米乃至幾萬平米的浮島都有。現今的趨向各單元之間留一定的間隔,相互間用繩索連接(連接形式因人工浮島的製造廠家的不同而各異)這樣做的理由有四:①可防止由波浪引起的撞擊破壞;②可為大面積的景觀構造降低造價;③單元和單元之間會長出浮葉植物、沉水植物,絲狀藻類等也生長茂盛,成為魚類良好的產卵場所、生物的移動路徑;④有水質凈化作用。
人工浮島的水下固定設計是一個較為重要的設計內容,既要保證浮島不被風浪帶走,還要保證在水位劇烈變動的情況下,能夠緩衝浮島和浮島之間的相互碰撞曾經日本在研究海洋的浮防波堤的時候,曾對水下固定部分的安全性提出過懷疑而人工浮島的設計是以湖沼為對象,象琵琶湖、霞浦這兩個湖泊屬最大規模的項目,和海洋比較起來設計外力僅為海洋的1/10,所以參考過去海洋建築物及沿岸設計進行琵琶湖、霞浦這兩個湖泊的人工浮島的水下固定計算,得到了安全可靠的計算結果水下固定形式要視地基狀況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錨固式、杭式等另外,為了緩解因水位變動引起的浮島間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島本體和水下固定端之間設置一個小型的浮子的做法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