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策

漢語詞語

籌策,漢語詞語,拼音是chóu cè ,意思是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猶籌算,謀划,揣度料量;亦作“ 籌筴 ”。出自《老子》。

詞目


籌策(籌策)

拼音


chóu cè

引證解釋


1、亦作“籌筴”。竹碼子。古時計算用具。
《老子》:“善數不用籌策。”高亨 正詁:“籌策,古時計數之竹筳也。”
2、猶籌算。謀划;揣度料量。
戰國策·魏策四》:“大王已知 魏 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籌筴之臣無任矣。”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論》:“孫子 籌策 龐涓 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南齊書·祖沖之傳》:“加以親量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氂,心窮籌筴,考課推移,又曲備其詳矣。”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晏嬰對曰:‘籌策廟堂,威加萬里,負將相之才者數十人;若血氣之勇,不過備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為齊輕重哉!’”
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當其(袁可立子)督餉遼左,歷覽關塞,指雇毳幕,籌策表餌,欲以尺組系單於,故其詩縱橫頓挫,若田僧超臨陣作壯士歌,使人有車馳馬驟,投石橫草之思。”